APP下载

题中有“我”,教学有“魂”

2013-04-29汤和春

考试周刊 2013年7期
关键词:绍兴市思品学业

汤和春

历史与社会课程是对7-8年级的学生进行公民教育的综合文科课程,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从一定程度上说,社会与思品是引导和教育学生学会面对自己、面对他人、面对国家、面对社会、面对历史的课程,人文性、综合性、实践性是这两门课程的共同特征,其教学目标不是记忆、背诵一些概念、原则和意义,而是引导学生成长。虽然,社会与思品的教学也面临着考试的压力,但不能要应对考试就将社会和思品课程异化为“口头禅”式的教条。事实上,社会思品的学业评价考试与课程目标是和谐统一的,题中有“我”就是这种统一的典型体现,本文从社会思品学业评价卷中的“我”着手,谈谈社会思品课中发挥学业评价卷积极导向作用的路径。

一、“我”眼中的世界——“我”对社会的理解和思考

题中有“我”是社会与思品学业评价卷命题的重要特点。其中的一个角度就是考查学生(“我”)对社会、人生、他人、历史的理解和判断。以2011年绍兴市学业评价试卷第23题为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1)图一反映的趋势对我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为什么?

(2)图二反映的变化,对我们应对上述挑战有何积极意义?

人口問题是当今摆在世人面前的一道难题,通过人口问题考查“我”对世界、社会问题的理解和判断,在近几年社会与思品考试中频频出现。

在本题中设问一的关键词是“图一反映的趋势、机遇和挑战”,要查找出机遇和挑战是什么,首先要看清图一,找出绍兴市人口发展的趋势是怎样的,这一点体现了“运用典型事例和相关数据,说明现阶段中国和世界的人口形势”和“了解世界和中国的老龄化趋势”两个课标要求。然后根据图一反映的人口趋势回答机遇和挑战分别是什么?考查了学生的综合分析的能力,体现了“列举人口问题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这一课标。

设问二“图二反映的变化,对我们应对上述挑战有何积极意义”承接设问一,才能正确得出应对挑战的积极影响。体现了课标3-3-2“列举实例,表明人口变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这一要求。

从考试的情况看,考试一结束就有学生大叫:“我们的资料里没有绍兴市人口问题,我们怎么会做?”“太难了,找不到。”学生的这种叫苦,很大程度上是缘于平时的教学中没有“我”,不重视“我”对人生、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的认识、理解和判断。听到这些言语时,我们是否清醒地认识到:教师到底在教什么?是把学生培养成一个有血有肉、有思想有能力的人呢?还是把学生变成一个只会抄资料的机器?

试题的设问是“活”的,知识是“死”的,怎样起死回生?没有捷径可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回归课标,依标施教。强化课改意识,把握要求,分解课标内容,确定学习目标,准确把握教材内容,依据课标开展教学活动,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处理,建构知识结构,理清知识脉络。只有学生掌握了扎实的基础知识,学会了分析社会问题的方法,掌握了认识和理解社会的钥匙,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当答案中出现“绍兴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现负增长”,有的老师大声疾呼“负增长”,这一答案已超出考试大纲等言论。但静下心来,仔细回味,扪心自问,不是试题超纲了,而是初三教师自己出了问题——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教师们为考而教,自己认为中考只考中国的人口问题,不考世界的人口问题,于是在教学过程中就自作主张地删去了“行进中的世界人口列车”一节。而在这一节中涉及世界的人口形势,发展中国家存在人口自然增长率过高问题及影响,发达国家存在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问题及影响,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专题探究“不同的国家,不同的问题”分析了印度和日本的不同人口国情及产生的影响和相应的解决措施,正是渗透了“我”对世界的看法。如果教师眼中没有学生,为考而教,急于赶教学进度,凭着多年任教初三的所谓经验,对教材进行粗糙的处理和简单的再加工,导致学生的人口知识结构不完整,基础知识不扎实,只牢记中国的人口问题,如:人口基数大、增长过快,人口素质不高,人口日益老龄化,等等,不了解世界人口形势(如:日本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现负增长)、不会分析现实问题,就难于应对这种试题。从本题的阅卷情况来看,此题的错误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把“绍兴市”写成“中国”;二是在阅读“十一五”时期绍兴市人口增长状况图时,不能把日本等国的人口增长形势迁移到绍兴市的人口增长形势上,于是学生扣分严重,归纳不出“绍兴市人口增长不断下降和负增长”,直接抄“中国人口基数大,增长过快的影响”。究其原因是学生缺乏分析归纳、概括综合的能力,缺乏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句话,没有“我”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

在教学中,要结合这类试题,培养学生认识社会、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本题为例,就是要教给学生从图表中认识社会的能力和方法:先看标题,标题是“十一五”时期绍兴市人口增长状况图,关键字是人口增长;次看图形,图中有两条线,一条是60岁以上人口比例线上涨,说明绍兴市人口日益老龄化,第二条是人口自然增长率线,关键数据要看到“零”,此线说明2006—2008绍兴市人口增长不断下降,2008—2010绍兴市人口增长出现负增长。图中反映的机遇是指绍兴市人口增长不断下降的意义,而挑战则是指绍兴市人口日益老龄化和负增长带来的危害。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解题,更掌握了认识社会、思考社会的方法。

二、世界中的“我”——“我”对问题认识和做法

题中有“我”的另一个角度是考查学生(“我”)对问题的认识和做法,如果前述“我”眼中的世界体现的是课程的综合性,是一个认识问题,那么世界中的“我”更侧重于体现课程的实践性,是一个实践问题。如2012年绍兴市学业评价卷第25题:

“青年者,国之魂也。”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用青春和热血书写了不朽传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回答材料一中的青年们是如何承担起社会责任的。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雷锋”们是怎样践行雷锋对生命意义的认识的。

(3)材料中的青年们用自己的言行为我们树立起道德的丰碑。请你对照他们,举出自己做得不足的事例一个,说明不足理由并写出改进的打算。

本题通过考查学生对材料一史料的解读能力,先让学生回忆到当时的中国在巴黎和会外交失败的消息传来后,北京的学生们用集会、游行、抗议、请愿等方式率先行动起来,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五四爱国运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第一小问)。然后过渡到雷锋和现实生活中的“泛雷锋”们与人为善,乐于助人;立足本职工作,敬业奉献;关爱社会,主动承担责任的精神品质(第二小问)。最后落实到行动如乘车让座等日常生活学习。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的责任意识教育,同时渗透到具体的采取负责任的行为表现中,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第三小问)。总的思路是通过历史和现实的榜样告诉“我”(考生)应该怎么做。

突出社会热点,关注社会生活,是社会思品中考的灵魂和永恒的主题,也是中考社会思品试题在选取材料方面的一个总趋势。此题以青年“我”对社会进步的影响和作用为主线,将不同时代、不同背景的“我”放在一个平台上,要求考生结合每个材料的“我”各自的经历、事迹,分析他们各自对历史发展、社会进步的贡献、作用,并在分析的基础上巧设问题,采用层层递进的思路设置,引导考生思考人生的价值,认识到无论什么时代的人,无论何种身份的人,只要是中国青年,就要肩负时代和社会的责任,热爱自己的国家,在奉献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推动社会的进步。作为压轴的综合题,其立意高远,对考生有明显的人生启迪,充分体现了试题的教育功能。

在中考复习中,历史与社会老师都会关注热点,但是,很少有老师从课程性质的意义上关注社会热点对学生成长的意义。热点的复习,不是教师们苦思夜想,编集资料,印发资料,让学生看资料,考试时让学生找问题抄答案,那学生就成了搬抄知识的机器,社会思品中考也失去了其应有的意义。热点的复习,主要把热点作为载体,通过教师的点拨、引导,帮助学生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提高读题、审题、答题的技巧和解题能力,更重要的是化腐朽为神奇——教师需要把做人的教育落实贯彻到日常教学活动中,要引导学生思考:我能为世界做什么?以本题为例,就是要培养学生责任感,要让学生相信自己,就像美国前总统林肯说的——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这样的信心:人所能负的责任,我必能负;人所不能负的责任,我亦能负。把所有的学生都培养成有责任感、负责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合格接班人。

三、找准社会思品教学的灵魂——“我”

学业评价考试只是手段,问题的根本是学生的成长。题中有“我”给我们的启示就是教学有“魂”,思品与社会教学的“魂”就是老师的教学中有“生”,学生的学习中有“我”。让学生认识社会、理解社会,学会做事、学会做人。

1.教学目标中有“我”

教学目标中有“我”,就是要重视学生自己(“我”)对问题的认识、理解、行动,要教给学生分析社会现实问题的立场、态度和方法。这种目标在考试中就表现为能分析问题,有较强的解题能力;在生活中就表现为能认识社会,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方法中有“我”

教学方法中有“我”,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自己的体会、感受、行动。摒弃灌输式的说教,记诵式的掌握,善于引导学生通过“说一说”“议一议”“做一做”等学习活动,真真切切地实现认识的深化和品德的升华。

3.教学评价中有“我”

教学评价中有“我”,就是要重视学生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学业评价卷只是导向,但要防止“试卷上写出来都是对的,实践中做出来就不是那么回事”的情况。正确的认识要转化为正确的行動。社会和思品教学明确提出:社会思品课真正的评价是学生自己的行为,只有“做对了”,才能说明你“学好了”,要真正践行“知行合一”的课程评价理念。

总之,学业评价考试由于兼具高中招生考试的功能,因此有一定的功利色彩,但是学习评价考试更有一种教育导向的功能。从学业评价卷命题的导向看,考试的功利目的和教育的终极目的并不矛盾。只有从社会思品的学科本质出发,充分关注和发掘学业评价试卷的积极导向,才能适应考试变革的步伐,也才能充分发挥社会思品课程对学生生命成长的积极主动作用。

猜你喜欢

绍兴市思品学业
艰苦的学业
绍兴市越城区孙端成校
数读绍兴市“五星双强”两新组织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树起学业担当之心
初中思品课情境创设策略初探
浅谈体验式教学在思品课堂中的运用
农村思品课教学现状分析
绍兴市上虞区夏丏尊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