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心跳加速的《火线三兄弟》
2013-04-29苏达达
苏达达
片名:火线三兄弟
导演: 管虎
编剧: 刘海、于淼、周英程、郑万隆、李晓明
主演: 张涵予、刘烨、黄渤、孙宁、黄小蕾、李梦、迟蓬、张鲁一、费振翔、孙瀚文等
播出时间:6月14日
播出频道:天津、山东、湖北、黑龙江四卫视
阵容即资本
抗战时期,三个性格迥异的亲兄弟离散多年后重聚北平,三人命运际遇迥然不同,却殊途同归。三兄弟曾经互相不谅解,但面对共同的敌人,最终在这场血与火的考验中,三兄弟并肩走上了抗日救国的光荣之路。如果拿一句话概括《火线三兄弟》的突出特点,那小编认为是该剧真实地还原了生活厚重的原味。《火线三兄弟》是导演管虎的电影《厨子·戏子·痞子》的“前身”,电影率先亮相后,各种声音都有。电视剧播出前迎面赶上了抗战剧管理条例的出台,但轻松过审。
该剧算是七分严肃,三分“轻松”,尽管“葛二蛋”脱掉短衣换马褂,由一个人单练,变成了哥儿仨汇合——田家身份不同的三兄弟,在阴差阳错中,轰轰烈烈地走上了抗日的道路,但观众还是强烈地感受到了那份落地生根的凝重。不得不说,《火线三兄弟》赋予人物丰富的感情色彩,给英雄的定义降了调门。但是英雄的成长都需要有一个过程,成长的创痛通过三兄弟的悲欢离合,有了含而不露的延伸。剧中饰演三兄弟的张涵予、刘烨、黄渤这个黄金阵容原本是该剧最大亮点,就像导演管虎说的,这个组合可以算是空前绝后了。是不是空前绝后不敢说,就目前电视剧市场来看,齐集三位需要多厚重的资本投入不得而知。因此管虎说拍这部电视剧就是要围绕这三位演员做文章,是理所应该的事。但管虎同时也说把这三位弄到一起拍戏也有风险,弄不好会起反作用,好在他们合作愉快,特别是刘烨表现出的幽默感让他吃惊。
着眼人性深处
《火线三兄弟》的剧本是依照三位主演的特色量身打造的,相对于同样阵容的电影《厨子戏子痞子》中夸张的表现手法,《火线三兄弟》则贴近现实,表达小人物的情感,人物形象也更为立体,故事也大为不同。田大林(张涵予饰)是国民党军人,被俘之后,受日本人诱骗,开枪打死了战友,战友倒下去的那个场景,深深地刻在了脑子里,他想照顾战友的妻儿,但又无法面对,人在矛盾中煎熬,以至于看见枪手就发抖,这些细腻而真实的内心焦虑,都被张涵予揭示得既柔软,又感人,张涵予把这个人物演到了骨髓里。刘烨演的田二林,是一个被动抗日的角色,到日本餐馆里做地下党的卧底,恨日本人是主因,但在餐馆挣钱多是次因,二者兼得让他铤而走险,一脚踏进去,十面埋伏,想退又退不出来。境遇推着他咬着牙往前走,责任让他变得越来越干练,这是一个人的成长。两兄弟的性格虽有差异,但不是天壤之别,导演和演员的本事就是让性格近似的人演出了不同的质感。和前者比起来,黄渤演的田三林,没有脱离原来的荧屏特色,一个乡下的老实人在进城之后,被逼成了地痞流氓,演得很质朴,但悬崖边上的人怎么回归的,缺乏足够的心理依据,这个角色似乎不应该就是为给观众添乐而存在的。因此,一直最擅长在荧屏上塑造小人物的黄渤,这次需要完成从乡村小伙到逞凶斗狠的黑帮老大的形象转变。谈笑间也透露出勃勃的野心和狠辣。张涵予对于黄渤的此次表演可是“非常不适应”,他说自己是第一次看到黄渤这么严肃,“他在我面前一本正经我就笑场,最后只好看别的地方。”对于如此调侃,黄渤只好笑称:“没办法,给大家造成困扰了!”管虎的作品,无论是《黑洞》《冬至》还是《斗牛》都着眼人性深处,带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和人文色彩,《火线三兄弟》虽是抗战题材,但还是有架构上的新意。另外导演手法娴熟,烘托人物的素材色彩浓郁,三兄弟纵横交错的经历齐头并进,头绪清楚,没有一点凌乱之感,技巧由此可见一斑。管虎曾经说,“好玩”是他对电影的态度,《厨子戏子痞子》是纯粹的商业片,但是和电视剧一样,全片容易看出管虎似乎是在向中国式红剧妥协,红色基调明显,并且结尾用了中国式的大团圆,和电影主题相合,但是电视剧显然不够精雕细磨。
当然,从剧情上看,《火线三兄弟》也有些许不合理的地方、。但是抗战剧为了走出困境,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探索,有成功也有失败,但只要不为单纯取悦观众,能让人感到历史的厚重,就值得一看。
导演管虎解读
对于演员设定
电视剧是要在保证观众对演员基本印象的基础上,还要与以往有所不同。比如涵予的形象是很硬很冷,但你又希望他在硬和冷之间有一种温情的东西。刘烨他一直有种忧郁小生的感觉,但是通过了解,他身体里面有种喜感特别强的东西,这次想把这种喜感展现出来。黄渤我对他太了解了,他一直就是喜感特别强的人,这次想把他这种喜感的东西降下去。你要是不了解他,你第一次见到这人,你会觉得他这个人眉宇之间还有一种狠劲儿。在《火线三兄弟》中你能看到他这种狠劲儿。我会在冷峻的张涵予身上挖掘温情,在忧郁的刘烨身上挖掘快乐,让一贯嬉皮笑脸的黄渤展现凶狠。
关于挑战观众的欣赏能力
这部剧的叙事其实有点不符合电视剧的叙事规律,因为这部剧打破了正常的故事线。这部剧是三条故事线同时走,情感交织很多,因为这种叙事会挑战观众的欣赏感。我之所以想坚持要用这种讲故事的方法,是因为我觉得很多观众都能够,或者说愿意去欣赏这样的故事,并且这种叙事对我而言也算是一种尝试。
面对被封“抗日神剧”的批评
我要想好好弄日本人那点事儿,我比谁研究都深。而这根本就是一漫画,就是一个电子游戏,就跟小孩的《魂斗罗》似的,它过关斩将,所有都是障碍,都是敌人,它跟日本人没多大关系。把它看成抗日战争了的就都属于跑偏了,这就是一好玩的游戏,让大家伙看了热闹。
对于电影和电视剧结尾的致敬……
我觉得确实那种英雄主义是挺好的,今天这种浅显的电影里,好歹得有点。我回头想《地道战》、《地雷战》,是我们小时候那会儿的电影,你现在说他傻,他傻只不过是因为政治背景,因为那时候的人真的有那种信仰感,他可以为此抛头颅。现在中国人是不是得需要点这个?任何敬畏都没有了,对英雄主义那么嗤之以鼻,通过电影隐隐约约带出来一点,未必是不好的,因为你即便是商业电影,它多多少少带一点点小命题。而且不用太深刻,就是很浅显的一个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