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静”制“动”

2013-04-29张曦

新东方英语 2013年7期
关键词:原文中介词短语

张曦

在英语和汉语中,动词都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但两种语言对动词的使用方式不尽相同。英语在一个句子中往往只使用一个实义动词来表达最主要的动作含义,其他动作含义则基本上借用含有动作意义的动词不定式、分词、名词、形容词、介词、副词等来表达。这种借助动词以外的词类来表达动作的方式削弱了动词所传递的意义,使得英语的表达呈现出静态的特征。汉语对动词的使用形式没有过多的约束,一句话中可以出现多个动词,构成“连动式”或“兼语式”结构。因为汉语中动词的使用非常广泛,所以汉语很少借用其他词类来表达动词的意义,这也使得汉语的表达呈现出动态的特征。

我们通过一个汉译英例句来体会一下英汉两种语言中动词使用的不同。汉语句子是这样的:“他对总统声明为保住其职位而决心奋斗表示钦佩。”这句话中出现了多个动词,但在翻译为英语时,这些汉语动词就不能用“一个萝卜一个坑”的方法逐一译为相应的英语动词。这句话可以这样译:“He admires the Presidents stated decision to fight for the job.”译文中只保留了原文中“钦佩”的动词形式,原文中的其他动词则通过含有动作意义的名词和不定式的形式译出。由此看来,译者在将汉语翻译成英语时,要意识到两种语言中动词使用方式的异同,酌情将汉语中的动词转译为其他词类,尽量还原英语的静态特征。

张培基教授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在译苑耕耘四十余年之久,硕果累累。他多年为《中国翻译》杂志汉译英专栏撰稿,译文自然流畅、极具文采,令许多读者和翻译爱好者受益匪浅。这些译文后来被收进《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成为译文作品中的经典。本文即以张培基所译的现代散文为例,与大家探讨汉译英时如何将汉语中的动词转译为英语中的名词、形容词以及介词,以及如何将汉语中的动词略去不译。

汉语动词(短语)转译为英语名词(短语)

在进行汉译英时,为了使译文地道、顺畅,符合英语表达习惯,译者经常需要把汉语中的动词转译为英语中的名词。这些名词多为动词的派生名词、抽象名词、动名词、表示动作实施者的名词、表示动作意义的名词等。下面我们来看几个例句。

例1:他们根据自己的文学欣赏的才能,根据不同的时代潮流,对文学作品提出自己的看法,互相争论,互相学习,互相启发,互相提高,这也是一种创作活动,对文学理论的建设会有很大的好处。(季羡林《文学评论无用论》)

译文: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own capacity for literary appreciation and the different historical trends, the ones they put forward for mutual discussion, study, inspiration, and improvement are also something creative and conducive to the development of literary theory.

解析:原文虽然只有一句话,但出现了多个动词,还出现了并列动词短语(互相争论,互相学习,互相启发,互相提高)。译者在翻译这些并列动词短语时,将其中的动词译成了其相应的名词形式(discussion、study、inspiration和improvement),使译文既符合英语表达习惯,又呈现出静态的特征。

例2:啊,我不是诗人!我将永远道不出我的爱,一种缘由音乐与图画所引起的爱。这不但是辜负了北平,也对不住我自己,因为我的最初的知识和印象都得自北平。它是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和脾气有许多地方是这古城所赐给的。(老舍《想北平》)

译文:Alas, I am no poet! I shall never be able to express my love—the kind of love as inspired by music or painting. That is quite a letdown to both Peiping and myself, for it is to this ancient city that I owe what I have within me, including my early knowledge and impressions as well as much of my character and temperament.

解析:原文中的“辜负了”和“对不住”这两个动词的意思较为相近,译者在翻译时采用了转译和减译的方法,将这两个动词译为一个抽象名词letdown,使得译文的表达既简洁、顺畅,又不失地道。

例3: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萧乾《枣核》)

译文:The change of nationality doesnt mean the change of national feeling. No other nation has such a strong attachment for the native land as we Chinese.

解析:原文中的动词短语“改了国籍”和“改了民族感情”在译文中发生转译,变为名词短语the change of nationality和the change of national feeling。这种转译方式在汉译英中很常见,即把汉语中的动宾结构(V + O)译为英语中的名词化结构(N + of + O,这里的N通常都是V所对应的英语动词的名词形式),将动态的汉语转为静态的英语。

例4: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朱自清 《背影》)

译文:When I met father in Xuzhou, the sight of the disorderly mess in his courtyard and the thought of grandma started tears trickling down my cheeks.

解析:原文通过多个动词表达了一系列的连续动作,呈现了汉语的动态特征。其中的动宾短语“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和“想起祖母”同样可以用例3中所说的方式,通过“N + of + O”的形式将其转译为名词化结构the sight of the disorderly mess in his courtyard和the thought of grandma。如此一来,译文中只用动词started表达最主要的动作含义,避免了连续使用动词的情况。

例5:然而朋友们把我救了,他们给了我家庭所不能给的东西。(巴金《朋友》)

译文:Friends are my saviours. They give me things which it is beyond my family to give.

解析:原文中的动词“救了”表示具体的动作,译文中将该动词转译为表示动作实施者的名词saviour。这种情况在翻译中也较为常见。英语中有些加后缀“-er/-or”等表示人的名词(诸如teacher、thinker等),有时在句子中可以不指代身份和职业,而是带有较强的动作意味。因此汉语中的某些动词也可以就此转译为该动作的实施者。

例6:吾弟一生坎坷,决非命运安排,一切操之在己。(廖承志《致蒋经国先生信》)

译文:Dear brother, the frustrations marking your lifetime are by no means predestined. You yourself alone are master of your own fate.

解析:原文中的动词“操之在己”在这里转译为英语中动词的实施者master。Master在这里不是指静态的名词“主人”,而是带上了很强的动作意味,含有“掌控、操纵”之意。

汉语动词(短语)转译为英语形容词(短语)

汉语中一些表示知觉、情感以及欲望等心理状态的动词,通常可以转译为英语中的“be + adj. +介词短语或从句”形式,这一形式在英文中含有一定程度的动词意义。例如“担心”可以译为be concerned,“知道”可以译为be aware of等。下面我们来看两个例句。

例1:面向着积水滩,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嫩蜻蜓,我可以快乐地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老舍《想北平》)

译文:I can spend a whole day enjoying myself sitting on a rock to observe tiny tadpoles in the water or tender dragonflies on reeds while facing me lies Ji Shui Tan Pond and right behind me rises the high city wall. I can thus enjoy a perfect inner calm, free from any desire or fear, like a child sleeping peacefully in the cradle.

解析:原文中表示心理状态的动词短语“无所求也无可怕”在译文中发生了转译,变为形容词短语free from any desire or fear,这一译法简洁、地道。

例2:父亲常常为着贪婪而失掉了人性。(萧红《永久的憧憬和追求》)

译文:Father, driven by avarice, often became very unfeeling.

解析:原文中的动词短语“失掉了人性”被转译为形容词unfeeling,译文简洁而形象。

汉语动词(短语)转译为英语介词短语

英语中的介词虽然本身没有完整的词汇意义,不能单独充当句子的成分,但介词短语在语用实践中往往可以用来表示动作行为的进展状态或其所及程度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动词的作用。因此在汉译英时,有些动词(短语)可以转译为英语中的介词短语,如“看见”可以译为at the sight of,“想到”可以译为at the thought of等。下面我们来看几个例句。

例1:在这种气候里,想把南方的好花养活,我还没有那么大的本事。(老舍《养花》)

译文:In a climate like this, it is far beyond my capacity to grow precious flowers of southern breed.

解析:原文中的动词短语“没有那么大的本事”转译为介词短语far beyond my capacity。介词beyond表达了人所及的一种程度,含有动词的意义,介词短语far beyond my capacity的运用也较为地道。

例2:让我单摆浮搁地讲一套北平,我没办法。(老舍《想北平》)

译文:I shall be at a complete loss if I should be called upon to write exclusively about Peiping.

解析:译者用介词短语at a complete loss来翻译原文中的动词短语“没办法”,为原文平实的表达增添几分文采。

例3:学问要有根底,根底要打得平正坚实,以后永远受用。(梁实秋《学问与趣味》)

译文:Laying a solid foundation for learning will be of great benefit to you.

解析:原文句子虽然很短,但在译文中发生了几次转译。其中动词短语“打得平正坚实”转译为动名词短语laying a solid foundation,动词“受用”转译为介词短语of great benefit。译者通过几次转译赋予译文以静态的特征,同时使译文简洁、流畅。

汉语动词略去不译

在进行汉译英时,汉语中的有些动词可以略去不译。这种动词省译的情况有很多,在这里笔者只简述如下几种。其一,诸如“来”“去”等表示趋向的动词可以省译,因为这类动词存在着虚化用法,并不表示实在的趋向,在译为英语时通常可以省略。其二,汉语中有时会出现几个表意重复的动词,在译为英语时可酌情选用一个英文词来表达,对汉语中的某些动词进行省译。其三,诸如“有了”“具有”之类的动词虽然具有实际意义,但在译成英语时如果省译,可能更符合英语表达习惯。下面我们来看一个例句。

例: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实,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老舍《养花》)

译文:Joy and sorrow, laughter and tears, flowers and fruit, fragrance and colour, manual labour and increased knowledge—all these make up the charm of flower cultivation.

解析:原文中多次出现动词“有”,译文中肯定无法对其进行一一对译。若译文只翻译一个“有”字,整个句子也很难组织得顺畅、地道。在这种情况下,对原文中的所有“有”字略去不译可能是最好的翻译方式。译者在翻译这句话时,不仅略去“有”字不译,也省略了原文中的动词“须”和“长”,将原文中的诸多动词短语转译为英语中的名词短语,使译文的层次清楚,意义明了。

猜你喜欢

原文中介词短语
介词和介词短语
Subcutaneous sarcoidosis of the upper and lower extremities: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介词不能这样用
警惕阅读理解中原话的陷阱
也谈导数的易错点
导数的应用之局部不等式的构造
看图填写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