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
2013-04-29董义军
董义军
学校教育必须把德育放在首位,尤其是在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今天,人们原有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受到了冲击,产生了变化,这种冲击变化将直接影响到下一代。而作为教师,更应该在教书的同时进行教育人的工作。加强思想教育工作是每个教师和每门学科的责任。
课堂教学既是传授文化知识和技能的主阵地,也应该是德育的重要阵地,应该在课堂上渗透德育,充分发挥学科的德育功能。这些年我把语文教学和德育工作相结合的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上,总结出了一些相互渗透的经验。下面我就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谈几点看法。
一、深入钻研大纲教材,挖掘教材内容的思想性,确立正确的德育目标。
语文教材在选编时本就考虑了思想性,因此可以说每一篇课文都有着一定的德育元素在里面,我们应充分、全面深入地探讨教材,准确确立正确的德育目标。例如《望庐山瀑布》《桂林山水》等课文则向学生展示了祖国山河的壮丽秀美,使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进而使学生热爱祖国;而《古井》《高大的皂荚树》等课文则是教育学生要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而《鸟情》《雪猴》等到课文则要求我们保护动物,热爱自然……
二、以读生悟,适时引导。
语言文字是德育的载体,要受到教育只有通过阅读,教师应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通过范读、学生自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进而于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这种教育比老师空洞的说教强多了,而且因为是学生自己所得,这将不易忘记,对学生也更有感染力。例如在教学《五彩池》时,可以一边播放黄龙和九寨的五彩池影像资料,一边配乐让老师范读或学生自读。学生看着优美的画面,读着优美的文字,自然而然受到闰的熏陶。在教学《董存瑞》《黄继光》《狼牙山五壮士》等课文时,通过老师的范读与学生的感情地朗读,那种对敌人的仇恨和对烈士在关键时刻为了革命、为了人民而舍生取义的崇敬之情自然而然地溢于言表,学生也就自然而然的受到爱国主义思想的感染与熏陶……
要注意的是,学生有时通过读而产生的感悟是比较片面的,也是比较肤浅的,这就需要老师适时予以点拨与引导。例如在教学《桂林山水》时,学生通过读有可能只感觉到祖国山河的秀美与神奇,只热爱祖国的壮丽山河,这就需要老师进一步予以点拨和指导,让学生进一步热爱祖国。再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类语文时,学生有可能只感觉到小女孩命运的悲惨,有可能只对小女孩产生深深的同情,而对产生这种现象的本质认识不到,这就需要老师适时予以点拨和引导,让学生明白这种现象的根源是罪恶的资本主义制度,从而珍惜社会主义生活……
三、前后联系,螺旋上升。
教材的编写注重知识的螺旋上升,因此有很多同类的文章,但要求不同,我们在教学时,应注意把握。例如在教学《温暖》《周总理的睡衣》这些课文时,因为这是低年级内容,只需要让学生知道周总理平易近人,生活简朴,对周总理有个好印象就行了。而在高年级教学《一夜的工作》《十里长街送总理》时就可以前后联系,把以前学过的《温暖》《周总理的睡衣》这些课文让学生回味,从而进一步全面的了解周总理,知道周总理不但平易近人、生活简朴,而且一心为了人民,忘我工作的崇高品质,从而对领袖产生崇敬热爱之情,对周总理的逝世也就格外悲痛……
四、根据实际,有的放矢。
我们都应该很清楚的知道,每个班都有其不同的实际,我们只有在深入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才能根据实际有的放矢。比如班上这段时间有何不良动向,而恰好又要上类似的课文,这就可以更有针对性的开展德育工作。如班上同学打架了,正好要学《朋友》这课,就可以有意识的两相对比,使学生受到教育,珍惜友情。
我教过一个学生,是个男孩子,他父母在外打工,他跟爷爷奶奶在家。这个小孩比较聪明但贪玩,成绩较差,而且爷爷奶奶对他比较溺爱,他稍不如意就发脾气,并以不读书相威胁。他经常不到校,是他奶奶含着泪把他哄到学校。班主任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女老师,她给这个学生多次做思想工作,但管不了几天又人再犯。在这个学生一次逃课后我还和班主任一起到他家去劝过这个学生但收效不大,这也成了我们的一块心病。
没想到就是这样一个学生,我在一次想像作文教学中有针对性地教育却收到很好的效果。在那次作文课上,在讲了常规要求后,照例是要作范文的,当时我灵感突至,舍弃了准备好的范文,即兴作了口头作文,以《二十年后》为题,我以这个同学为例,讲了不学习在将来处处碰壁,钱不好挣,生活不好过,而当初那些爱学习的学生,个个生活如意……最后,我专门还说明了这只是个假设,现在他还小,一切都在他自己掌握之中……没想到这给这个学生极大的震撼,他从此不再逃课了,学习也比以前认真了,成绩也上升了。
总之,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脱离了空洞的说教,让德育有血有肉,让学生在学知识的同时,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之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中去。这样的教学非常具有可行性,也希望广大语文教学工作者进一步探索研究,让我们下一代健康成长,让我们的祖国更加美好。
(作者单位:青川县骑马乡中心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