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医解四则
2013-04-29江南
江南
改头换面孔,不离旧时人
这句诗出自唐代僧人寒山子所作的《寒山诗》。原诗是对佛教偈语“改头换面”的一种阐释,指人在轮回中只改变外形而已。比喻只改变外表和形式,其内容、实质不变。
“改头换面孔”在旧时简直是天方夜谭,而今随着医学科学的日新月异,正在逐步走向现实,器官移植就是一个例证。1954年,美国医生约瑟夫·默里在一对孪生兄弟身上成功地完成了世界首例肾脏移植手术,从而为“改头换面孔”之术打开了神奇的大门。1965年国际移植学会成立,器官移植得以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开展,成为一门新兴的科学。现在,心、肺、肝、肾、胰腺、胰岛、甲状腺等10种“改头换面孔”之术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
在器官移植中,最为诱人的还是正宗的“改头换面孔”——头颅移植。美国的罗伯特·荷华教授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提出了头颅移植问题,一时引起轰动。1986年,美国的韦特和别人合作,成功地进行了猴头移植,显示了人类头颅移植的曙光。另据报道,俄罗斯的安德雷·洛斯托夫医生曾在7年前成功地进行了头颅移植手术,患者在手术后成功存活3年(注:该患者后因心脏病死去)。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这句诗出自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所作的《无题》,比喻了恋人间的心心相印。那么,“心有灵犀”真能“一点通”吗?
在西医眼里,心脏供能,大脑思考,各有分工,但在我国传统文化意识里,心则是思维器官,《孟子》曰:“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然而随着医学的发展,人们认识到,真正能“一点通”的并不是人的心,而是人的思维器官——大脑。人的一切活动,包括语言、情感、行为等无一不受大脑的指挥。
大脑表面为大脑皮层,其面积比人体的表面积还大。在这块“领地”上“驻扎”着以亿计的神经细胞和辅助细胞。现代的大型电子计算机与人脑相比,也只是小巫见大巫。人脑的两个半球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左脑主司逻辑思维,右脑则主司形象思维。人之所以能“一点通”,正是因为人类拥有一个如此精细、复杂的大脑的缘故。
那么,心就不能“一点通”了吗?回答是否定的。最近,美国的伊纳格米博士发现,心脏不只是输送血液,它也是一个具有智能的器官。心脏能通过激素将一些信息传递到其他器官,甚至能和大脑相互“交流”。由此可见,人们现在还不能断定,除了大脑之外心就不能“一点通”。
多病多愁心自知,
行年未老发先衰
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叹发落》,是对未老先衰现象的生动描绘。那么,“行年未老”何以会“发先衰”呢?
医学家告诉我们,头发之所以乌黑,是由其中的黑色素细胞一手操控的。而头发中的酪氨酸酶也是合成黑色素的好帮手。随着人的年龄增长,黑色素细胞的功能每况愈下,酪氨酸酶的数量和活性也日渐下降。于是,白发便油然而生了。但现实生活中,常有些人“行年未老”就已两鬓苍苍“发先衰”。究其原因,遗传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而营养不良、精神因素和内分泌失调等,也可导致早生华发。
为了预防“行年未老发先衰”现象的发生,首先应注意营养,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另外还要避免忧虑,保持乐观,经常洗头和按摩头皮,适当参加体育锻炼等。这些方法对于遗传因素引起的“发先衰”,也有预防和推迟其发生的作用。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这句诗出自唐代著名诗人、人称诗仙的李白所作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中国有丰富多彩的酒文化。家人团聚、亲朋往来时,人们总要沽酒把盏。乐者开怀畅饮,一醉方休;哀者孤杯独斟,以酒浇愁。酒果真能消忧解愁吗?不,李白说得好:“举杯消愁愁更愁”。
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乙醇进入人体后,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研究表明,饮酒后5分钟,乙醇即可进入血液。当乙醇在血中达到一定浓度时,人的颜面就会潮红,血压轻度升高。有些饮酒者可出现手舞足蹈、高谈狂笑、脉搏加快等欣快症状。如果乙醇在血中的浓度继续升高,饮酒者就会因大脑皮质受到抑制而导致“举杯消愁愁更愁”,出现血压和体温下降。有的甚至昏迷不醒,危及生命。以酒浇愁者终将自食苦果,酿成悲剧。
看来,好酒的诗仙,依然维持了一份难得的清醒。
编者注:酒精在人体内主要被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化解,先是乙醇脱氢酶将酒精(乙醇)转化为乙醛(乙醛有毒,也是人酒后脸红头痛等的主要原因),乙醛再由乙醛脱氢酶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进而排出体外,完成解酒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