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控制
2013-04-29肖坤
肖坤
摘要:沥青路面施工具有施工工艺复杂,质量要求较高的特点,是一项较庞大的系统工程。只有全过程严格控制施工质量,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才能确保一项优质沥青路面工程的实现。结合笔者多年的沥青路面施工经验,本文对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控制方面提出了一些见解,以供同行参考,不足的地方多给予指正。
关键词:沥青路面 摊铺 碾压
0 引言
近些年来,我国沥青混凝土路面发展速度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得到了质的飞越。我国的沥青混凝土路面经过不断的发展,其覆盖面和占有率都有所不同的提高。根据权威机构做出的相关统计:目前,我国现有的道路中,有接近90%的路面属于沥青混凝土路面,因此沥青混凝土路面成为道路的组成部分。在工程造价方面,虽然沥青混凝土的厚度只有4~ 18cm,该厚度相对于路基而言只是薄薄的一层,但却占到公路工程总造价的15%~30%,对道路的适用性、经济性、美观性及舒适性构成直接影响。路面是道路与行车之间的直接接触面,是考量、评价道路的重要部分。
1 前期材料检验及配合比设计
1.1 各种材料的准备与检验 沥青混凝土路面质量的最大的影响因素是各种材料的质量,应按照设计的要求将各种材料准备充足,并做好材料的检验工作。①粗集料的质量控制。碎石等粗集料是沥青路面的骨架,是主要的受力支撑材料,为了确保道路质量,需要检查碎石的压碎值、针片状颗粒、磨耗值、含泥量、岩石抗压强度等指标。工地堆放过程中保持砂石材料的干燥,要覆盖防雨和尘土,以保证其质量稳定。②沥青的质量控制。沥青是最关键的材料,沥青运到工地现场后,根据相关的要求做好抽检和送检工作,确保沥青的针入度、延度等指标符合规范和设计的要求。沥青的贮存温度不宜低于130℃,加热温度不得超过170℃,以防老化。③细料的质量控制。机制砂、天然砂、石屑等细料要确保干燥、无风化、无杂质等,严把质量关,使其具备一定的级配。
1.2 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 根据沥青混合料类型以及相应的级配曲线,选择各种矿料,通过采用马歇尔试验对最佳沥青用量进行确定,各种矿料的配合比通过采用图表法或试算法进行确定。
2 工作面准备
在半刚性的基层之上铺筑沥青混凝土面层,沥青混凝土面层受平整度、基层强度、弯沉大小等因素的影响比较严重。所以,确保沥青混凝土路面质量的必要条件是提供一个平整、干净、有足够强度的路面基层。在进行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之前,通过在基层上面喷洒透层油,并且采用阴离子乳化沥青,进而确保基层与面层能够较好地粘结为一体。
3 拌制和运输沥青混合料
3.1 混合料的拌制 ①避免运输途中温度下降过度,沥青混合料必须在沥青拌和厂进行拌制,充分考虑拌和厂与工地现场距离。高等级路面宜采用间歇式拌和机械拌和,拌和机的总拌和能力要满足施工进度要求,且备有保温性能好的成品储料仓。②沥青混合料拌和时间根据试拌确定,应适当延长改性沥青和SMA混合料的拌和时间,间歇式拌和机每盘的生产周期不宜少于45S。拌制混合料要均匀,不能出现结块成团或离析、花白料现象,对于搅拌过程中出现的过度加热的混合料,进行废弃处理。③各种指标正常时,就不能随意改变设备已调好的各种数据的设置。在对混合料进行搅拌的过程中,随时对矿料配合比和油石比进行抽样检测,通过操作室来改变配合比例,对不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的混合料做出调整。
3.2 沥青混合料的运输 ①为了使混合料免受损伤,在运输混合料的过程中,车辆不得超载、急刹车、急弯掉头等。运输混合料时,确保运输车的运输能力大于拌和能力和摊铺能力,同时保证沥青混和料的温度,运输时间不能太长,一般不得超过0.5h。②沥青混合料运至摊铺地点要凭运料单接收。施工现场混合料的温度如果低于130℃,或者出现离析、结成硬壳团块、花白料以及被雨水淋湿的混合料都要废弃。③为防止混合料在装车时产生离析问题,平衡均匀装料,在装料时要多次挪动车的位置。在运输过程中注意对混合料进行保温,用保温布遮盖混合料的表面,防止温度下降太快,出现低温,等到摊铺时再掀开保温布。
4 摊铺沥青混凝土路面
4.1 铺筑前检查基层 为了确保沥青混凝土的铺筑质量,在铺筑沥青混凝土面层之前,需要检查基层的质量,对于基层出现松散的情况,对松散的基层及时做出正确的处理,松散处理完毕后进行后续施工。
处理松散的具体措施:当基层松散比较严重时,将局部全部挖起,并回填新的基层料,利用压路机依据碾压要求将压实作业,进行洒水保湿,同时涂刷透层油和粘层油;当基层松散较轻时,刨起基层松散的部分并清扫干净,浇洒透层油和粘层油,通过人工方式当摊铺机驶近时回填沥青混合料,并压实沥青混凝土,摊铺机一次摊铺成型。
4.2 铺筑前摊铺机的准备工作 ①距离摊铺0.5~1h,提前对摊铺机的熨平板进行预热,加热时间控制在0.5h以上,熨平板的温度保持在100℃以上。②对摊铺机的振捣装置进行完整性检查,确保路面具有较高的初始压实度。③调平熨平板加宽连接处,避免路面产生痕迹,最终保证路面摊铺的平整性。④核实摊铺机各部分的组装是否存在疏漏,是否正确安装找平装置。
4.3 铺筑沥青路面 ①摊铺机起步要慢,逐步从零增加速度,在一定程度上消除起步时因阻力过大,使面层产生横向波浪的现象。②摊铺机的摊铺速度控制在2~4m/min的范围内,与拌和设备的生产能力相匹配。保证摊铺机摊铺均匀、连续不间断,进而提高摊铺的平整度,摊铺过程中不得随意变速或停车,防止混合料出现离析。③遭受雨淋的混合料应废弃,不得卸入摊铺机摊铺。摊铺遇雨时,立即停止施工,并清除未压实成型的混合料。④当气温低于10℃时,不宜摊铺热拌沥青混合料。必须摊铺时,调整摊铺机的夯锤振实系数,使初始密实度增大;为了使混合料满足低温摊铺温度要求,所以需要采用各种方式或手段提高混合料的温度,并采取措施对运料车进行保温;对烫平板进行加热,摊铺后紧接着碾压,缩短碾压长度。
5 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碾压
5.1 在碾压过程中,由于采用了大型压路机,使得碾压无法遍及到边角和死角区,进而出现漏压的现象。所以选择合理的压路机进行组合,通常情况下,除了选用大型压路机外,还要配备小型碾压机具。
5.2 在碾压时应使压路机缓慢匀速前进,合理控制碾压速度,并且不要突然变向,以免造成沥青混合料的推移。
5.3 沥青混合料摊铺完成后,初压应紧随其后,初压通常采用钢轮压路机静压1~2遍,为了确保热量散失较少的情况下压实表面,所以初压区的长度不宜过长。压路机碾压段的总长度不宜超过60~80m。对沥青混凝土复压之后,通过采用双钢轮压路机对沥青混凝土立即进行终压,通常情况下碾压2~4遍,到无明显轮迹。初压后检查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平整度、路拱,存在缺陷要及时补修,对于存在的重大缺陷难以修复时要返工。
5.4 施工过程中,要安排专人负责对温度的动态检查,对各工序的沥青混凝土温度都要严格控制。为避免石料棱角磨损、压碎,破坏集料嵌挤,尽可能地在较高的温度下进行初压、复压和终压,不得在低温情况下反复碾压。为保证压实度及平整度符合要求,不应过分追求平整度而忽略压实度。所以,碾压时沥青混凝土的压实层最大厚度控制在100mm。
6 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施工工艺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同过去十几年相比,其质量有了质的飞跃。但是,随着车流量的急剧增加,沥青路面过早地出现开裂、泛油、推移、剥落、车辙等病害,对车辆行驶的安全性、舒适性产生直接影响。通过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设计、施工、养护等方面进行控制及改进工艺,以解决沥青混凝土路面出现的这些问题,提高路面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敏天.公路沥青面层施工技术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1(12).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J052-
2000)[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
[3]李刚.路基工程中沥青路面的施工管理[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6):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