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013-04-29孔宪海
孔宪海
一、始终带着微笑进课堂
常言道:亲其师而信其道。地理教师任课班级多,每周课时少,所以要充分利用每一节课去熟悉、去亲近自己所教的学生,微笑是最好的交流工具。微笑可以是鼓励,微笑可以是提醒,微笑可以是欣赏,如运用得当,在师生之间,微笑永远是一种双赢。如果用关爱、宽容、乐观向上的人格魅力在师生之间营造一种和谐的、真诚的、相互理解和信任的情感氛围,课堂上就不会有对抗,学习应该是愉快的。地理教师还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道德情感、自然情感和兴趣情感,以此去感染学生,引起其情感的共鸣,产生学习的动力。重视师生间情感的交流,使地理课成为学生喜爱的学科,并以此达到教育的目的,一直是我努力的方向。
二、导入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上课伊始,导文有兴。导好课可以强化学生的好奇心,也能使他们在迷惑疑问中油然而生学习的兴趣和激发学习的动机。导语或以具体生动案例,或以精辟的分析,或以扣人心弦的精巧设问,把学生的思维带进一个陌生而新鲜的情境之中,使学生有一种愉快的心境和求知的欲望,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在讲授“大洲和大洋”一节时,可引用第一个登上太空的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所说的“我们给地球起错了名字,地球不应叫地球而应叫‘水球”,从而使学生对本课内容产生学习的兴趣。特别是老师的语言应尽量讲求生动性,艺术性。可以用引人入胜的寓言,脍炙人口的诗歌,言简意赅的歇后语,饶有兴趣的民谣,富有诗情画意的文学语言,引起学生的学习和思考。比如,讲气候的垂直变化,可引用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说明气温随高度变化的规律。
教学中要选择有趣的问题为教学开路,问题提出后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唤起学生自行探索奥秘的激情,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如,一年为什么有四季之分?为什么夏季白昼比冬季白昼时间长?我们学校所处的位置和温度带是么?设置若干疑点,学生就会产生解决此类问题的愿望和渴求。在这一时机上,要适时启发。学生的思维豁然开朗,疑点全消。这样,既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又轻松愉快地获得了有益的知识。
三、精心组织教学,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名演员要想感动观众,就必须先营造出相应的气氛,使观众沉浸于其中,然后再通过精彩的语言、表情、动作等表演,使观众产生共鸣,观众就会被感动了。同样道理,老师上课就像演员表演,要让学生紧随你的思维行动,完全置身于你的教学过程中,你就要想办法创设一种良好的教学情境。良好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在轻轻松松中就能获取知识,增长见识,发展思维,提高学习效率。多媒体技术已进入课堂,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对课文中一些比较重要但又抽象的内容,教师若适当地引用一些与教材有紧密关系的,学生爱听的,且真实的、生动的、形象的、有趣的材料加以印证,一方面深化学生所学知识,另一方面也能引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四、提高教学语言应用能力,使语言生动形象,通俗有趣
知识的传授,师生的交流都是通过语言来传达的,从某种意义讲,教师语言能力的高低可以决定大部分学生学习地理兴趣大小。因此,要求地理教师注重语言的艺术性,善于利用情景教学法,巧妙地选择地理知识的结合点,用生动的描绘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之进入最佳求知状态。
教师提高教学语言应用能力,可以使用风趣、生动、幽默的语言,以及特殊地理语言——地理谜语、谚语、成语、别称、诗歌、歌曲、顺口溜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丰富教学也很有帮助。教学中抓住区域地理相互联系的规律,编成简洁明快、琅琅上口的歌诀,或直接引用民谣、谚语进行教学,通俗易懂,效果良好,并且还加深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如,引用“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歌谣讲解我国西北地区大陆性气候温差大的特点,形象逼真,富有感染力。讲到内蒙古高原时用“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的歌词去唤起学生的遐想,让他们用美好的意境去理解温带草原的辽阔、壮丽。讲到地球公转自转时用“醉时不觉乾坤转,醒来才知星斗移”“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天河”感受地球的运动;讲地形地势用“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描述中国地势西高东低;讲气候时用“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表示春;用“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体验夏;用“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感受秋;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领悟冬。讲气候垂直分布时用“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这样,使教学既简单又轻松,学习氛围也特别好。
五、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拓展学习渠道和领域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地理学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面对“知识爆炸”的挑战,要求教师首先掌握并恰当运用互联网等新技术,并在教学中对学生加以正确引导。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相关的地理网站,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进一步拓展学习渠道和领域。如,教师就当前热门话题“沙尘暴现象”出一篇论题:“沙尘暴有百害而无一利”。不少同学课后通过各种媒体查资料、收集信息,提出不同的观点:沙尘暴造就了黄土高原;有助于海生物生长;有利于成云致雨;缓解了酸雨等。像这样的辩论题不仅可以锻炼学生课余通过广泛渠道获取和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整个查找过程中对地理课产生了兴趣,也培养了他们用辩证方法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良好习惯。但如果过多地使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学生容易觉得乏味,对于教师来说,难度也较大,而且并不是所有的章节都适合多媒体教学。所以应适当使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进行辅助,不应过滥。
六、营造一个鼓励、创新和想象的课堂气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灌输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探索与创新。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积极思维,驰骋想象,敢于标新立异,打破陈规,怀疑一切。
八年级上册“水资源”这节时,我鼓励三位学生来讲解,让学生当一回小老师。学生很积极、认真地查阅资料和备课。课堂上其余的学生很积极地去配合讲台上的小老师。整个课堂显得很活跃。学生也觉得以后要多多给他们这样锻炼的机会。这样既锻炼的学生的胆识,又锻炼学生的口才,还营造了一个活跃的课堂。
为此,教师要在相信学生具有创造潜力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与想象。如,课堂提问时经常问“你说呢?”“你认为呢?”“你的观点呢?”等,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一旦学生成功,要及时赞扬鼓励,让学生体验创新的喜悦。即使不成功,也不轻易否定,以免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尤其当学生对教师和书本的观点有异议时,教师不要马上给予价值判断,而要与学生互相切磋,共同探讨,求得正确的结论。
七、增添游戏趣味性
地理学学科知识包罗万象,各种因果关系较为复杂,老师的教学方法也需不断更新,否则,就会使课堂上的45分钟枯燥无味。游戏课就是把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寓地理知识的教学于游戏之中,通过生动活泼的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并获得知识。基于这点,在中国高原、盆地、平原的内容讲述时,分别由三个组来承担,每个组负责一种地形区,并在各组选出代表进行评分,由老师监督。在完成内容时,必须进行三个步骤:首先由一位同学朗读,其次各组的同学自由发言,主要从各地形区的范围、位置,流经本地区的主要河流,本地形区的地形特点等方面加以论证,最后由一位同学总结,每个组完成任务后代表们进行评分,评出优胜组。游戏结束后,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这种游戏课能创设一种愉悦的氛围,既潜移默化地让同学们掌握了知识,同时也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单位: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阿荣旗长安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