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大专院校德育教育有效性研究
2013-04-29胡文喜
胡文喜
项目立项:安徽省基础教育重点项目 课题名称:新时期中学德育有效性研究 课题研究项目编号:2012JCJY01
摘要:
近年来,我国大专院校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为社会和国家建设输送了大量优秀的专业人才。但是,大专院校德育工作一直存在效率较低的现象,特别是扩招之后,德育工作更是面临诸多问题,学生数量大幅增加,学生之间素质、背景、个性差异较大,德育工作很难有效开展。
关键词:大专院校;德育教育;有效性
德育是一种培养学生社会理想人格,造就优秀道德品质,调节社会行为,形成良好社会舆论的重要教育活动。传统德育教育只包括道德教育,但是在新时期,德育的范畴已经扩展到了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三个主要部分。新时期的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德”占第一位,因此,如何提高德育教育工作有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大专院校传统德育教育的弊端
(一)德育教育目标制定不科学
一方面,德育教育目标太过政治化,在传统的德育教育中,德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成为了了满足政治需要的工具。这种教学理念已经不能满足新时期的教学需要,大专院校学生的主体意识已经逐步完善,长期灌输政治性的教学内容容易让学生反感;另一方面,教学目标缺乏针对性,究其原因是教师忽视了将国家宏观德育教育目标分解成为让学生觉得触手可及的小目标,在课堂教学中一味照本宣科,教学目标模糊不清,学生觉得遥不可及,大大降低了德育教学的有效性。
(二)德育教育内容抽象、枯燥
笔者与学生交流时发现,大部分学生认为德育教育内容过于抽象、枯燥,这也是学生对德育教育没有太高兴趣的主要原因。在当前的德育教育中,教学内容主要还是停留在对基本理论表面意思的讲解上,缺乏对理论进行深层次剖析,与新时期社会发展形势和学生需求不符。此外,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严重脱节,理论知识很难在生活中得到实践,主要表现在教学内容政治化、理想化、绝对化,缺乏对社会现实问题进行分析。
(三)教学方法单一
在传统的大专院校德育教育中,教师采用的主要是由上到下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教师是课堂的绝对权威,向学生强行灌输知识,而学生只能在“上课——记笔记——背笔记——考笔记——扔笔记”的循环中苦苦挣扎。由于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并且占据课堂绝对主体位置,学生只能被动地接收理论知识,死记硬背导致了学生思考能力下降,严重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这样的教学方法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教学效率低下是在所难免的。
(四)评价体系失真
在我国应试教育体制下,评价学生学习质量的唯一方法就是考试,但是单一的评价体系所能检验出的效果具有很强的局限性,很难真实反映出学生掌握和运用理论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德育教育不同于其他学科,从内容来看,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除道德认识外,其他几个部分都属于非智力因素,而这几个部分在德育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智力因素的评价较为简单,而对于非智力因素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考试分数就能反映出来的。
二、提高新时期大专院校德育教育有效性的措施
(一)科学制定德育教育的目标
我国高校德育目标是以社会和国家需要作为理论论证的逻辑起点,强调了高校德育目标中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要求。这个总目标是科学的,也是合理的,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将其进行分解,注重教学目标的现实性、层次性、阶段性和导向性。做到以学生为本,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少讲大道理和空道理,而是应该从分析、思考、解决学生生活、学习、思想上的问题着手,这样德育教育的吸引力和教学效率也就能得到很大的提升。
(二)不断丰富、完善教学内容
一方面,德育教育应该注意避免教学内容过于政治化的弊端。根据当前大专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接受能力,不断丰富、完善德育教育的内容,使其保持全面系统、鲜活生动,保持强烈的时代感;另一方面,德育内容应该注重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
(三)注重教学方法多元化
在传统德育教育中,由上而下的灌输式教育模式大大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在新时期的德育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时代和学生的实际需求,不断改进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传统的德育教育过于空洞、压抑、沉闷,这种教育模式已经很难适应社会和学生发展的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实际情况,适当引入情景教学法、合作学习法、游戏教学法、养成教育等多种教育手段,不仅能够丰富教学手段,还能起到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用。
(四)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
单纯的考试很难真实体现学生的学习情况,而是应该构建一套考试成绩与知识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一方面,在考试中,不能再将考试题目局限于课本理论知识的背诵和默写上,而是应该使考试形式呈现多样化,注重让学生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另一方面,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理论学习、实践活动、行为规范等内容,并按照一定分值比例将其纳入到综合评价体系中,以此来评定学生的综合学习情况。
三、结语
教学工作并不只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德育在任何时期、任何国家都是教育的主要内容。大专院校的德育教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承担了向国家输送思想道德过关、知识技能过硬的人才的重任。教师应该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体系四个方面出发,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整,切实加强大专院校德育教育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吕延苹.大学德育教学的有效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
[2]唐红辉.扩招背景下高职院校提高德育有效性研究[D].湖北农业大学.2009
[3]韩玉彬.新时期加强高校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对策论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2
[4]吕晓萍.关于学校德育有效性弱化问题的思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2(04)
【作者单位:阜阳市红旗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