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虚假新闻产生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2013-04-29来博
来博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文化传播事业也迎来了自己的春天。但是,随着媒体种类的增多,媒体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部分媒体人为了吸引受众眼球,不顾新闻媒体业的德行操守,肆意发布一些虚假新闻,造成很恶劣的影响。本文旨在揭示当今社会环境下虚假新闻产生的原因,并指出几点应对措施。
关键词:虚假新闻 原因 应对措施 媒体
众所周知,客观真实是新闻报道的第一要素。坚持新闻的真实性,是新闻工作者和新闻媒体的基本责任和道德底线。然而,近年来虚假报道、虚假信息大肆出现在各种媒体上,对受众接受信息产生了极坏的影响,对于新闻界自身,亦是致命毒瘤。它不但损害了媒体的公信力,也给社会带来极大的不稳定因素。那么,虚假新闻为什么大肆产生,又该如何应对呢?本文中笔者就针对这两个问题做一些探讨。
一、虚假新闻产生的原因
虚假新闻是指未能真实反映客观事物本来面貌,带有虚假成分的报道。凡虚场假新闻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即新闻报道者离开新闻赖以产生和依存的客观事实,任意凭着个人的主观愿望或依据他人的意志去报道新闻。仔细分析有以下几种因素造成:
1、部分新闻从业者职业素养达不到要求
新闻从业者要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思想政治素养,才能秉公办事,求真务实,写出真实的新闻,传递可靠的消息。但现实中很多新闻从业者并不具备这些专业素养和道德操守,他们会因为一己之私、蝇头微利而出卖自己的灵魂和职业操守,充当虚假新闻的炮制者。
我们都知道,当下新闻记者具有相当大的隐形权利,被称为“无冕之王。部分记者经常利用,甚至滥用自己手中的权利,为自己谋私利,这也是有偿新闻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由社会上流传的一些戏谑之语可见一斑:“一怕官,二怕记者”;“防火、防盗、防记者”。上述流俗之语充分都道出记者在社会地位上的特殊性,以及人民群众心目中媒体人的地位和操行。
2、激烈的业内竞争导致虚假新闻的产生
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也进入空前的发展局面,同时也带动了新闻媒体业的繁荣。繁荣的背后当然也存在着激烈的竞争,新闻媒体业内部竞争的也日趋白热化,主要围绕市场份额、经济效益这两大主题。在利益的驱使下,难免会有部分新闻媒体或者个人急红了眼而不顾一切,他们要么随意转载消息,不考证消息来源的真实性就进行发布,要么就地编造一些劲爆故事来迎合受众心理。这样可以大大减少新闻成本,降低竞争中的有效开支,提升竞争胜利空间,但是也同时留有巨大隐患,造成新闻媒体业公信力的下降,进而失去受众的信赖。
3、受众猎奇心理的需求促使媒体人造假
经济的繁荣掩盖不了精神的空虚,社会中部分人物质富裕之后却发现精神的匮乏,他们急需一些事物填补内心的空虚,于是猎奇文化也就应运而生。部分新闻媒体人为了增加市场发行份额和创造丰富利润,也加入到这一行列。他们选择新闻消息的标准不再是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而变成了以满足受众猎奇心理需求为主旨。
现在很多人喜欢收集名人信息,关注名人近期动态,一些媒体人士也就投其所好,编造虚假名人新闻,去满足他们的猎奇心。如2008年奥运前期,一些不负责的媒体人爆料说跳坛大姐大郭晶晶榜上香港巨富公子霍启刚,并且怀上了他的孩子,已经被迫离开国家跳水队。一时间不明真相的公众争相传播,对郭晶晶本人及国家跳水队造成极坏的影响。后来随着郭晶晶奥运期间的华丽亮相,一切谣言不攻自破。
4、缺少相应的的法律法规,虚假新闻的惩罚力度弱
我们国内一直缺少针对虚假新闻、造假媒体的惩处措施,仅仅靠道德约束和经济处罚显然不够。一些人在巨额利润和荣誉名声的诱惑下,还会铤而走险,冒天下之大不韪,去弄虚作假。所以,一旦媒体业内人士自身素质低下,品行不端,新闻敬业精神差或者职业道德素质低,虚假新闻的泛滥也就在所难免了。
二、虚假新闻的应对措施
就我国而言,新闻工作者是党和国家的喉舌,无论在哪些方面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个不可忽视。新闻工作者追逐名利,铤而走险,制作虚假新闻,造成极端恶劣的社会影响,同时也大大地损毁了媒体在舆论大众中的公信力。因此笔者认为需要对症下药,针对当前媒体业内问题采取可行的方案:
1、加强新闻媒体人士的职业操守
新闻工作者应该明晰自己的角色定位,坚守自己的岗位,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有为新闻事业献身的伟大理想。自觉抵制不良价值观对自己的腐蚀,努力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工作技能,遵守宪法和法律制度。并且,要坚持“社会责任论”,“新闻专业主义”,维护新闻的真实性;加强调查研究,不弄虚作假、歪曲事实。同时,新闻工作者要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不被糖衣炮弹击垮。
2、强化采访编稿的工作流程
新闻媒体业应加强采稿流程,规范编辑管理,在源头上杜绝虚假新闻的出现。只有这样,才能使新闻消息更真实,更可靠,更接近群众,还媒体界一方净土。比如针对求助性报道,记者应该多方位求证,力使信息真实可靠,不偏听偏信,不能凭义气感情用事,应该更理性,更客观的去分析消息的真伪,然后再作出决断。如果是人物性报道,要注意细节。所谓细节决定成败,对人物的报道要不夸大,不歪曲,不编造,不隐瞒。如果是突发性新闻报道,记者要沉着冷静,多留一些时间和空间,等真正地调查清楚后再谨慎发稿,切勿盲目草率定论。
3、加强虚假新闻的严惩力度
首先要规范虚假新闻出现后媒体业的更正制度,一旦出现虚假新闻,新闻媒体要第一时间公开解释原因,并公开向受众道歉,然后及时公布新闻真相,还公众一个真实消息。以求获得大家的谅解,也同时增强媒体新闻界在受众心目中的公信力。
除此之外,还应加强对新闻媒体业内责任人和所在媒体的惩处。谁造假弄虚,谁负责,对于习惯性弄虚作假者要进行辞退,让其在媒体界无有生存空间,这样起到以儆效尤的目的;对所在媒体进行经济处罚之外,还应责令其整顿,整顿不合格者直接吊销其资格。只有加大处罚力度,才能警示那些经常弄虚作假者,才能使新闻媒体立于不败。
总之,只要有新闻存在的地方,就难免产生虚假。就像有了会计,就会有假账问题一样。所以,我们新闻从业者应该加强职业道德,提升自身职业技能和操守,遵循业内规则,尊重事实,采编可管理性,才能使新闻界真正的受群众的理解支持,才能使媒体界事业蒸蒸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