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民歌演唱研究

2013-04-29邹渊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3年7期

【摘 要】永川民歌《太阳落坡又黑了》,音乐简洁,结构完整,通过对其旋律手法、演唱技术的分析,可以得出重慶渝西地区民歌演唱的一般性特点,对研究重庆其他地区民歌有范本性意义。

【关键词】重庆民歌;声乐技术;演唱研究;《太阳落坡又黑了》

重庆,地域广阔,有山有水,多雾多情,到处都是巴渝人的生息之地,到处都积淀着丰富多彩的巴渝民间音乐文化。这些音乐文化,真实地记录了重庆人的风土人情、伦理道德、生产生活以及社会生活等内容。研究重庆民歌,老一代音乐家有黎英海、彭孝纲等大师在作曲理论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本人想从演唱角度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研究对象

重庆民歌,由于受地域位置的影响,各地的风格差异很大,多以山歌为主,山地、丘陵有山歌,长江、嘉陵江、乌江流域有号子,果林、茶林、丘陵等平缓地带有丰富多彩的歌舞性灯歌……渝东南等地区由于少数名族音乐影响,还有更多的土家族、苗族等风格特点。本文以一首重庆渝西地区——永川区民歌为例,歌词:

太阳(啊哪)落坡(罗)又黑(哟)了(哦),

这时(哎)奴家(也)心又焦(哦呃)。

乐谱(略)。

二、研究角度

这首民歌,内容简洁,歌词仅仅只有14个汉字(不含衬词),却表达一个妇人对丈夫的思念,有时间、有地点、有人物。短短四个乐节,调式特点明确,典型的小调式。

1.旋法

永川区,由于地处重庆西部地区,地理位置相对平坦,故本地区民歌的音域相对比较狭窄,旋律活动幅度相对较小。其旋律进行多以平稳的级进为主,节奏自由悠长,具有优美精致、清新流畅的风格特点。

(1)第一乐节:仅有一小节,弱起,在衬词“啊”上还有上波音,la、mi的歌词后紧接la,感觉像是呻吟,也或感叹:太阳啊,你怎么这么快就落坡了呢?奴家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做完呢!在“啊”上还有一个上滑音记号,也用得特别有韵味。因重庆直辖市在1997年以前曾隶属于四川省,故重庆民歌,特别是渝西民歌,很多受到川剧(又称川戏,是流行于四川省及重庆、贵州、云南部分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300余年历史)、四川清音的影响。语言就更不说了。这个上滑音,把川剧川音的韵味运用到了极致。后面的歌词“落坡”在短暂级进后又回到mi音上,使整个音乐线条曾典型的下弧型。

(2)第二乐节:通用使用弱起,音调较为高亢,从高音的do音开始,在衬词“哟”上直冲高音的mi,并且使用了延长音记号、上波音和下滑音,感觉委婉、忧郁,又似乎释放了一种情绪——太阳啊,你怎么就黑了呢!奴家还要工作呢!把一个农村妇女辛苦的一生表达得淋漓尽致!三个装饰音的运用,使旋法具有典型的川剧川音的韵味,又不失山歌的高亢、明亮。最后的衬词,落到了主音la上,给人感觉依然平稳、深沉。

(3)第三乐节:一开始紧接第二乐节的主音la进入音乐,在第一个衬词“哎”上,依然采用了下滑音,但这个音更多的感受,是一种劳动之后的叹气。叹气之后,一个十六分休止,紧接是奴家突然间的高潮——旋律直冲高音的sol音,似乎是对太阳、对生命、对生活的一种呐喊,吐露心中的苦闷,直抵人心之深处、魂之尽头!只能用典型的四川话表达——巴实!最后的衬词回到高音的mi上,意犹未尽!

(4)第四乐节:一开始压缩节奏,节奏有长有短,音乐缓缓下行,做级进状态,情绪发展似乎转向暗淡。

2.唱法

这首山歌,这个音乐情绪跌宕起伏,抑扬顿挫,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山里农妇内心深处的幽怨,那种对生活的呐喊,对人世的愤憨!让人每每演唱一遍,内心常常为之一颤!这样的演唱研究,本人认为一点儿不逊色于西洋歌剧里的咏叹调。

(1)第一乐节:“太阳”的起声,务必要轻生,字头不要太紧。在衬词处,要顺势坚强,上波音和上滑音的演唱是重点,也是难点。个人建议演唱者最好请教川剧演员,如果没有,务必要听听地道的川剧。否则,那种川剧川音是无法从心灵深处表达出来的。这一句,有一个旋法特点,作为演唱者要注意:即衬词时值比歌词要长!演唱时,歌者要顺着旋律把那种述说的韵味表达出来。似倾述,似感慨,似哀怨,似呻吟……似乎都有,全靠歌者的把握。本小节速度开始要上板,中间可以适当自由延长,最后要回到最初速度上去。力度可以随旋律线流动。

(2)第二乐节:演唱有一定难度,一个是高音的演唱音,一个是装饰音。这个高音mi,尽管不是很高,但在女高音的换声点上,切忌不可做呐喊般的演唱!歌者要从“又黑”入手,缓缓推进气息,打开喉咙,用点儿咽壁的力量,最后在头腔把声音喷射出来。几个装饰音的演唱,要表达好。波音速度要慢,不可演唱成传统的西洋音乐,可把它唱成切分音的感觉。倚音的演唱也是一样,可以有附点的时值感。都不可模仿西洋音乐,一定要体现本民族音乐的韵味。这一句,同样是虚词比歌词时值要长,演唱时要倍加小心。本段中间节奏自由,速度可采用两头紧,中间松的模式。力度要高亢、明亮一些。

(3)第三乐节:也是最难演唱的,难点在于音乐的走向,在短暂平缓之后直冲云霄,高音既要有张力,又要有穿透力,不可装模作样,故作扭捏之态,要用尽全身力气,把心中的那种郁闷用嗓子甩出来。中间的休止符可使用音断气不断的方法,“奴家”两个字,虽时值较短,但韵味深沉,所以咬字要快,归字要准。最后的衬词“也”,要犹如人生的感慨,要在气息支撑下,轻轻从口里说出来。本小节力度是一个渐强的线条,速度最好不自由。当然,如果需要,也可适当强一点儿情绪。

(4)第四乐节:要如旋律线一样,先在高音re上站稳声区,咬字要轻柔、深情,力度要轻,速度相反不要太自由,以便和前面的高亢形成典型对比。然后,一个字、一个字的向下说,力度也渐弱。两个倚音,和前面一样,不可演唱得太快,要有切分或附点的感觉,自然、清新、流畅。

纵观全曲,最大的特点可能是衬词:衬词的数量,衬词的位置,衬词所占的时值,衬词的音调,衬词的旋法……所以,从演唱的角度,可能还有一个难点就是衬词,由于文章字数的限制,可能只有下面再探讨了。当然,还有这首民歌的曲式结构、结构形态、人文意识、文学手法……都是非常需要我们从作曲技术理论、声乐理论研究等视角对重庆地区民歌资源做出全新的理解、概括,以期成为对重庆地区民歌结构形态与民歌演唱理论研究的新视角和新路径。

重庆民歌,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相对其它地区民歌,在演唱上要注意对语言、旋律手法、节奏的把握,特别是那种典型的“麻辣”风格、“山城”风格的把握。当然,这种韵味,可能只有用四川话大声朗诵歌词后再演唱,才能真正感悟:歌唱的艺术,换句话说,其实就是语言的艺术!祖宗留下的艺术瑰宝,够我们研究一辈子了。

参考文献:

[1]张昕,文琪.巫山县传统音乐文化概说[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12

[2]邹渊.重庆民歌中的衬词衬腔浅析[J].中国音乐,2005(4):190-192

本文系2010年度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重庆民歌的结构形态与演唱理论研究”(项目批准号:2010YBRW80)

重庆市艺术科学规划2010年度重大专项研究项目“三峡地区旅游文化产业及巫山县民俗文化艺术研究”(课题批准号:10CQAZDZX004)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