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导学生参与体现主体地位

2013-04-29夏春玲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3年7期
关键词:三棱锥抛物线图象

夏春玲

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把学生作为加工信息的主体,认识客观规律的主体,不断完善自我认知结构,从而最终获得自身全面发展的主体。

主体性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在教学中要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就必须设法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让学生在自主参与的教学活动中构建并完善认知结构,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造。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就应该善于利用教材内容,精心策划,诱思探究,使数学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展示其自身价值的舞台,本文就如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谈几点体会。

一、以疑激疑,唤起学生的参与欲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维的起点,有疑问才会有释疑的需要,从而就有参与的强烈愿望。学生产生疑问的主要原因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主要就是现有的认知水平不能同化和顺应所学习的新知识,因此,在多数学生身上会表现出一种急于寻求正确结论的心理需求,为此教师要选用适当的问题设置疑问,诱发学生急于解释的心态,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

例1直线y=x-2与抛物线y2=2x相交于点A、B,求证:OA⊥OB。

这是现行教材数学第二册(上)P130参考例题中的例2,课上让学生看书弄清解题过程,然后提出问题:

(1)解题的基本步骤是什么?关键步骤又是什么?

(2)解题的思想方法是什么?

(3)解法1与解法2比较哪一种方法更好?待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适时点拨至此,例题处理完毕。

但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充分利用自身的知识储备,借题发挥,给学生提出如下问题:

(1)将直线y=x-2沿点(2,0)旋转任意角度(但要保证直线与抛物线相交于两点),OA与OB还垂直吗?

让学生动手尝试,经过学生推理论证,OA与OB仍然垂直,此时学生对这种数学问题变化中的不变性,深感奥妙无穷,至此学生对本例的认识得到了一次提升。趁热打铁,就问题(1)的逆命题接着提问:

(2)若直线y=kx+b与抛物线y2=2x相交于点A.B,且OA⊥OB,试问该直线过定点(2,0)吗?

改抛物线方程为y2=2px,将本文推广到更加一般的情况,继续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3)已知直线y=kx+b与抛物线y2=2px相交于点A.B,且OA⊥OB,试问该直线经过的定点是什么?

像这样对于问题的解决不是就题论题,而是借题发挥,巧设玄机,学生的思维随着教师的提问跌宕起伏,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学生的知识结构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逐步完善,探究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二、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参与过程

数学知识在教材中是以系统演绎的形式出现的,这样就掩盖了它被创造的“艰难”历程,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尽可能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使学生主体地位得到回升。

例2在同一坐标系内用“五点法”画出y=sinx与y=sin(x-)的图象。

让学生观察两图象的位置关系,学生发现:后者的图象是由前者的图象向右平移个单位得到的。接着利用学生的直觉创设“误导式情境”:“如何由y=sin2x的图象得到y=sin(2x-)的图象?”,许多学生会不假思索的回答:“向右平移个单位得到!”。教师的主导地位就在于有疑不答,重在启发,此时教师不作任何表态,而是让学生用“五点法”画出两者图象,对刚才的直观判断做理性的检查,此时学生的反思思维立即启动,对规律的探索随即展开,结果不攻自破。事实上学生对许多知识把握不准的原因,皆因缺少实战动手探索分析的过程,为此,让学生动手,给学生提供合适的思维空间,自主参与才真正成为可能,缺乏学生参与过程的教学,知识与方法理解的不深透、掌握的不牢固也就不难理解了。

三、一题多问,促使学生自主发现

传统教学是封闭的、填鸭式的教学,教师往往只管就题论题,照谱唱戏,教师课上的任务似乎就是把教材讲明白,重点、难点归纳清楚,课上尽量减少学习阻力,让学生走一条笔直平坦的路,但这样做的后果,久而久之就桎梏了学生思维的健全发展,一个个鲜活的个体被套上了紧箍咒,学生的思维得不到训练,而没有思考的学习就像鸟儿失去了双翅,难以翱翔蓝天,为此,教师必须善于研发数学问题的功能,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认识问题和发现问题。

例3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a,MN∥AB,设CN=NB,MN交对角线AC于E(如图所示),若以MN为棱折该正方形成直二面角,求证:∠AEC=1200.

这是一道立体几何折叠问题,学生根据面面垂直构造三角形,结论不难获证,待学生做完此题后,从运动变化的角度,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

(1)平移MN的位置,使CN=BC,∠AEC=?

(2)平移MN的位置,使CN=kBC,∠AEC=?其中k∈(0,1)

经过学生探求两问的结果,学生不难发现∠AEC仍等于1200,这变化中的不变性根由何在呢?

一题多问,将学生的思维激起一道道涟漪,解答这样的题目,学生迸发出来的诸多感叹,使他们从感官、心理、情感上又得到了诸多体验,这样不但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而且还引发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增强了学生的应变能力,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

四、审美激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起关键的作用,只有把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有机的结合起来,在认知和情感两个领域的有机结合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才能进入一种全新的境界。

例4在平面几何里有勾股定理“设△ABC的两边AB,AC互相垂直,则AB2+AC2=BC2”,拓展到空间类比平面几何的勾股定理,研究三棱锥的侧面积与底面积的关系,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设三棱锥A-BCD的三个侧面ABC,ACD,ADB两两相互垂直,则。

这是2003年高考文史类考题第15题,是一道考查学生类比推理能力的新题型,其正确结论为:

S2△BCD=S2△ABC+S2△ACD+S2△ADB。

显见有勾股定理相类似的结构形式。借题发挥,审美激情,我们知道:在上述直角△ABC中,若斜边BC上的高为AD,则有结论=+,假设上述三棱锥A-BCD的底面BCD上的高为AH,将直角△与上述特殊三棱锥作类比,那么AH与三条侧棱AB,AC,AD是否也有类似的结论?经学生探寻可得类似结论:=++。

通过类比,经过学生努力探求出的这些美妙结论,从外在结构上给人以相似和谐的美感,不仅扩展了平面几何知识,而且让学生得到了深层次的情感体验,这对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无疑将起到正迁移的作用。

总之,以人的发展为本是当今素质教育的归宿,教学的全部核心问题就在于:教師的每个教学策略考虑的不仅是自身怎样去教,还应该考虑学生怎样去学,不应以自我为中心去设计教学过程,而应以学生为主体去组织设计教学过程,力争使每一堂课都成为学生展示自身价值的舞台,惟有如此,做为从事太阳底下最神圣职业的教师,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有所作为、有所创造!

参考文献:

[1]张熊飞著:《诱思探究》

[2]张治等著:《参与教学》

[3]关鸿羽,白铭欣著:《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地策略与方法》

猜你喜欢

三棱锥抛物线图象
函数y=Asin(ωx+ϕ)的图象
巧求抛物线解析式
赏析抛物线中的定比分点问题
三棱锥中的一个不等式
从图象中挖掘知识的联结点
“有图有真相”——谈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
一次函数图象的平移变换
抛物线变换出来的精彩
玩转抛物线
两道三棱锥题目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