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问题幼儿心理的形成原因及教育方法

2013-04-29江礼颖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3年7期
关键词:性格心理健康教育

江礼颖

【摘 要】帮助幼儿培养和塑造良好的性格,是我们幼儿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而“问题幼儿”的出现,即是幼教工作中的短板,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如扶正偏离正确生长方向的幼苗,从他们的性格成因入手,帮助问题儿童逐渐重新形塑造良好的性格。20世纪9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将健康定义为:“健康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者不虚弱”。因此,了解问题幼儿的性格特点的成因对于问题幼儿的探究及怎样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性格特点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重点分析了问题幼儿的不同性格特点,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为培养和塑造幼儿良好的性格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问题幼儿;性格;心理健康;教育

一、问题儿童性格成因

作为一名家长以我本人多年从事的幼儿教育经验,我认为现在问题幼儿的性格形成是由于以下诸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1.家庭因素

很多家长对幼儿健康的认识不够,往往只注重身体的健康忽视幼儿心理的健康。与家长沟通时总听到家长问同样的一句话:我的孩子今天吃了几碗饭?生怕孩子不会吃,吃不饱,身体不强壮。殊不知,营养可以调节。家长的教养态度要么过分严厉,要么过分溺爱,不能始终坚持正面教育,这是当今家庭普遍严重的教育问题。根据幼儿的日常行为表现及综合家访了解,有的幼儿有暴力倾向,成因是父母常看含暴力的影片或总是吵架、打架,心智未成熟及模仿能力强的幼儿被潜移默化了;有的幼儿自理能力差,都是父母过分溺爱、事事包办的结果。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对孩子过多、过分的关注,常按自己的意愿要求幼儿做他们不愿意做的事,让幼儿逐渐在日常生活缺乏自信,怕做不如父母之意,则不敢去做。更有甚者造成孩子焦虑心理,做什么都要看你的脸色,成绩是否得到父母的满意,难以得到夸奖,幼儿的动力遭到打击,从而缺少活力,局限了孩子的自我创造性,阻碍了良好个性的养成,形成问题幼儿的性格特征而严重违背幼儿心理健康的教育。

人性格的形成,除了先天因素外,更多的是后天的生活环境中逐渐形成的。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幼儿性格特征的发展与家长的教育方式及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等密切相关,从教育顺序上看,影响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首先是家庭教育,然后才是学校教育。可见家庭环境的优劣是影响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且这些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因素是由父母无意识地提供的,因此幼儿父母是否能互敬互爱、生活协调,不仅有利于其个性陶冶,而且在对待幼儿教育的问题上常常会事半功倍。反之,紧张的家庭关系,经常吵闹的父母或离婚家庭,不仅直接影响孩子心理健康,也会对子女性格的形成造成不必要的影响。

例如我班有一个叫黄裕斌的小男孩,父母早已离婚,母亲改嫁,父亲又不归家,只有随爷爷奶奶住,有一天我们班在进行主题教学“你的家,我的家”时,问他喜欢自己的爸爸妈妈吗,他则说:“我没有爸爸妈妈,我只有爷爷奶奶……”他面无表情,说完后就坐下了。日常生活中也不见他提起父母。我问他时他也无言以对,常是一副冷漠的表情,还有一次别人帮他扣扣子,我让他说:“谢谢”,他怎么也说不出口。这种冷漠无情型的心理特征真让人生怕他将来的发展。像这类的情况是比较可怕的,长期以来缺少父母的爱,对父母的概念意识淡泊,这很容易造成“情感匮乏症”,他平时表现出对自己和别人也毫无关心之意,每次的绘画活动也只是有始无终,什么都是一副无所谓的样子。由于缺乏家庭因素而造成的问题幼儿若学校教育再不纠正,后果将不堪设想。

2.学校因素

除了父母,教师对幼儿性格发展也有很大的影响。许多幼儿教师在校学习时对幼儿心理知识学得少且较为肤浅, 缺乏扎实的幼儿心理健康知识, 因而对幼儿心理表现出来的种种现象感到手足无措。既不能及时矫治, 也无法对幼儿心理可能出现的疾病加以预防。我们幼儿园教师的任务确实较繁锁, 除了担任教育教学工作以外, 还要照顾幼儿的一些生理和心理需要,在没有受过任何专业训练的情况下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其难度不言而喻, 效果也显而易见。因此,幼儿教师在与家长搭建沟通桥梁的同时提升自身心理教育专业素质已变得很重要。

二、教育建议

(1)老师与家长加强联系,向家长了解孩子现在的状况,并分析说明这种状况对孩子今后的影响,让孩子缺少爱得到及时的补偿,让家长多陪孩子。

(2)给幼儿一个完善良好的家庭环境。家庭的缺损造成孩子心灵上的创伤,要还给孩子和谐的家庭气氛,建立温暖的家庭。家长避免在孩子面前展现自身的不良习惯,应有意识地从实际行动、细节做好榜样,避免孩子产生“大人可以做,我为什么不能呢?”的思想,引导孩子以正确的態度和方式对人对事,树立是非观念,建立并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

(3)教育方法及观念要一致。在教育儿童时一定要做到家中成员之间统一思想和要求,即使有分歧,也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一个严厉教育,一个在旁护短,是最不足取得;家庭一定要幼儿园紧密配合,互通情况,相互支持,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4)对幼儿的要求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为避免过高期望给幼儿带来压力,对他们提出的要求是他们经过努力才能达到的,这样才能起到一种动力作用,鼓励他们获得成功的信心。家长和教师如果期望过高,不切实际,往往会适得其反,成为儿童沉重的精神包袱。

(5)教师开展丰富、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常利用童话故事、诗歌等形式激发幼儿愉快的情绪,并积极引导幼儿参加集体活动,同时在幼儿中找一些活泼的性情温和善于交谈的同伴和他们结成对子,做好朋友,带领他们一起玩。使他们体验集体生活的快乐及同伴的关心,这样有利于恢复他们心中的不平衡感。

(6)教师及家长要有一颗宽容、体谅和理解孩子的心,最重要的要有一颗爱孩子的心,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幼儿教师,要学会用爱去抚平这些孩子的创伤,帮助每一个问题幼儿树立自信心,及时发现孩子的兴趣和特长,让每一个孩子抬起头来活跃在集体中,多鼓励表扬,增强信心,多抓他们的优点去表扬他们,使他们逐渐打消自卑感,从消极悲观的情绪中摆脱出来。

(7)因材施教,要有耐心,对于不同性格特点的问题儿童应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如:对于狂躁暴力型的幼儿,只要我们早发现、早关注、早影响,只要给他们爱一般的教育孩子还是很容易就会从暴力的路上走回来的;对于烦闷抑郁型的幼儿,教师应多与孩子交流、聊天,设法打开他的话匣子,成为他的倾诉对象,孩子便会敞开心扉,心结自然解除;对于冷漠无情型的幼儿,要及时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给予更多的爱,让他有展现自我的机会,让他知道自己存在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人的性格的形成,除了先天因素的作用外,更多的是在后天的生活环境中逐渐形成的。心理学家也说过:挑剔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苛刻,敌意中成长的孩子学会争斗,讥笑中成长的孩子学会羞怯,羞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疚,宽容中成长的孩子学会忍让,鼓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信,称赞中成长的孩子学会欣赏,公平中成长的孩子学会正直,支持中成长的孩子学会信任,赞同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爱,友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关心。问题性格特点的形成,主要是受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及周围生活环境的影响。幼儿时期是后天性格形成的最重要的时期,只有家庭及学校联合引导好幼儿时期的心理健康,才能为他们将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就好比树苗,只有朝着有阳光的方向生长才能更加茁壮。

参考文献:

[1] 赵敏.《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心理健康》

[2]早教摇篮网

[3]中国幼儿教师网

猜你喜欢

性格心理健康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猫的性格爪知道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性格反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