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应用硫包衣尿素肥效与论述
2013-04-29郭志伟
郭志伟
硫包衣尿素(简称SCU)是国际上工业化生产技术最成熟的缓释肥料品种。硫作为植物生长所需的第四大元素,能改良土壤,提高作物品质,减少植物病虫害,硫、氮结合,大豆提高氮肥的利用率。
黑龙江省大地黄金农业肥料有限公司生产的硫包衣尿素通过在尿素外面包裹硫磺、微晶蜡密封剂制成,在土壤中,尿素逐渐地透过包衣达到控制释放养分,满足作物整个生育期对氮素的需求,同时又满足了作物对中量元素硫的需求。该肥可应用于多种作物,为了验证其在大豆上的增产效果,为大面积推广提供理论,特开展田间效果试验。
1试验地点
拜泉县兴国乡,设5个点次。
2基本情况
兴国乡第一点次,土壤类型为中层黑土,有机质39.8g/kg,PH值6.0。秋季深松整地,5月4日播种,品种选用北豆5,封闭除草,深松一次,趟地三次,拿一次大草。
兴国乡第二点次,土壤为薄层黑土,土壤有机质含量56.4g/kg,ph值6.6。前茬为大豆,秋深松整地,65厘米垄作,先期进行施肥,5月1日人工播种,大豆品种:华疆7734,亩保苗20000株。秋深松整地,常规“垄三”栽培,施肥与播种同步进行,播种密度30万/公顷。
兴国乡第三点次,土壤为黑土,地力均匀、地势平坦,土壤有机质含量为32.5g/kg,耕层厚度为16cm,前茬玉米 。大豆品种:合丰55。5月4日播种,垅上双行,行距12cm,株距10cm,垅距67cm,生产管理同当地生产水平。
兴国乡第四点次,前茬谷子。秋季浅翻深松整地,秋起垄。应用品种为黑河43号。5月19日播种,5月26日喷灌一次。人工除草。其他措施同生产田。
兴国乡第五点次,土壤类型为岗地中层白浆土。
3材料与方法
3.1试验材料
硫包衣尿素,主要成分:产品含氮37 % 、含硫10%。黑龙江省大地黄金农业肥料有限公司生产提供,黑龙江省农科院提供技术支持。
3.2试验设计与方法
试验采用大区对比法,不设重复,设3个处理,每个处理面积>667m2。
处理1:2/3常规尿素+1/3硫包衣尿素
处理2:1/2常规尿素+1/2硫包衣尿素
处理3:ck常规施肥
其中:第二点次常规用肥尿素49.5公斤+二铵150公斤+硫酸钾49.5公斤/公顷;第一点次常规施肥亩施普通尿素3公斤、磷酸二铵10公斤、硫酸钾5公斤,一次全部做底肥;第四点次常规施肥亩施磷酸二铵15公斤,尿素6公斤;第五点次常规施肥51%大豆专用掺混肥(氮-14,磷-25,钾12)亩施用20kg(底肥)。
第一点次设2个处理:
处理1:亩施硫包衣尿素3公斤、磷酸二铵10公斤、硫酸钾5公斤,一次全部做底肥。
处理2:ck,常规施肥(亩施普通尿素3公斤、磷酸二铵10公斤、硫酸钾5公斤),一次全部做底肥。
4试验调查与分析
4.1物候期调查
物候期调查第一点次结荚期、鼓粒期和成熟期各提前1天,第五点次大豆成熟期比对照延迟3天,其余地点各处理间物候期无明显差异。详见表1。
4.2生育性状调查与分析
在大豆生育期间对大豆株高、茎粗、根系、根瘤生育状况进行调查。
分枝期:大豆株高、茎粗处理区与对照基本持平;根瘤数量第三点次处理1比对照多8个,处理2比对照多7个,第四点次处理1与比对照相似,处理2比对照少9.2个。
盛花期:大豆株高与对照持平或者低于对照;茎粗基本与对照持平;根瘤数量除第二点次,均表现处理区比对照增多,处理1增加0.2-26个,处理2增加19-37个。
结荚期:所有点次处理区大豆株高、茎粗、根瘤数量均优于对照,大豆株高最多高10.6cm,根瘤数量最大多33.1个,茎粗处理区略高于对照或持平。
鼓粒期:处理区大豆株高、根瘤数量均优于对照,株高高0.3-4.7cm,根瘤数量多4.3-22个。处理区茎粗略高于对照或持平,茎粗多0.23-0.69cm。
综合看,大豆生育前期各项生育性状与对照区无明显差异,进入结荚期以后各项生育性状均优于对照区。
4.3测产与考种调查
大豆成熟期进行田间测产与室内考种调查分析,结果:
硫包衣处理区大豆分枝增加,株高增高或基本持平。
硫包衣处理区大豆产量构成中每株荚数、粒数和百粒重有不同程度增加,多数表现增产。大豆应用硫包衣9处理区有7个处理较对照区(常规施肥)增产,增产2.2%-11.1%,有2个处理区表现减产,减产6.7和3.6%。4个点次表现处理1(1/3硫包衣)好于处理2(1/2硫包衣),1个点次表现处理2(1/3硫包衣)好于处理1(1/2硫包衣)。
5结语
5.1应用硫包衣尿素代替部分常规尿素在大豆上应用对物候期基本无影响。
5.2应用硫包衣尿素代替部分常规尿素在大豆上应用,可优化大豆生育性状,具体表现株高增加、茎粗略增、根系发达、根瘤数量多,尤其是大豆结荚期以后表现明显,说明该肥料具有缓释效果。
5.3大豆应用硫包衣尿素代替部分常规尿素,对大豆具有增产作用,增产2.2%-11.1%。但各点次之间不同剂量的优势不一致,建议继续开展试验,以探求最佳剂量和最大的经济效益。
(作者单位:164700黑龙江省拜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驻兴国乡技术指导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