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学历史教学

2013-04-29程从媛

南北桥 2013年7期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效果课堂教学

程从媛

【摘 要】为了更好的生活,我们总是和过去对话,这便渐渐形成了历史这门学科,在大力推进新课改的背景下,历史学科已经成为承载过去与现在并连接未来的一门特殊学科,在快速生活节奏下的我们不得不“以史为鉴”,吸收历史的经验教训,避免我们重蹈历史的覆辙,把握现在和科学地展望未来,现如今,如何开展历史教学,深入推进历史教学改革,已逐渐引起教育界的重视。

【关键词】中学历史 课堂教学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07-08.060

俗话说:“欲知大道,必先知史”,千百年来,中国历史积淀下来的精华较之诸子百家的经典学说,有着丰富的精神内涵,不但启迪人们如何认识历史、看待历史,同时,让人们在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复杂关系时变得更加灵活和理智,更有助于学生树立优秀的人格品质,提升道德情操和思想境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随着新课改的层层推进和社会的飞速发展,一度被人们忽视的历史学科现逐渐浮出水面,其价值和功能也日益明显,历史学科本身所具有的魅力及价值正逐渐引起人们的注目。

一、中学历史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长久以来,学生为了在考场上取得好成绩,听到铃声就自觉走入课堂,这已经成为学生们的反射性行为,也是师生双方心里默契的共识。于是乎,课堂成为了学生的牢笼,厌学者的炼狱。多年来,由于应试教育的深刻影响,中学历史被各种考试打入“冷宫”,“副科”的帽子从未被摘下。历史教师自己不重视,认为只要学生能认真背诵就能把历史学好,所以,课堂的重点从来不放在讲课、交流上,只是将重点内容给学生勾勾画画就草草结课,剩下的时间就让学生背诵;而学生,面对历史教学,由于繁重的课业负担就已经让他们喘不过气来,他们更不愿意承担额外的劳动量,课堂学习自然就索然无味,而用课余时间学习历史简直是天方夜谭。此外,历史教学中所涉及的人物、年代、事件等诸多繁杂知识点就很让人头疼,加之历史教学方式落后,学生缺乏兴趣,即使教育部在中、高考制度上下了很大功夫来调整和改革,但历史学科的地位还是很难提高,学科价值依然没有得到重视。

二、新课改背景下历史教学理念的转变

自从新课改实施以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对中学历史教学和课程进行了全方位的更新。在教学目标上,新课标要求教师完成从重视历史知识的传授到重视传授历史知识、经验的过程和方法的转变;在教学内容上,新课程标准要求完成从重视历史的系统性、连贯性向重典型、强专题和多样性转变;在教学方法上,新课标要求教师完成从传统的知识讲授法向多元化的师生互动教学方式转变;在教学评价上,新课标要求学校完成从单一的考试评价向方式多元化、内容综合化、主体多元化的评价转变。新课标的实施极大地冲击传统历史教学观,对中学历史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明确的要求,这就需要中学历史教师明确教学现状,迅速走进新课堂,熟悉新课程,实现中学历史教学理念的转变。那么,历史教师应从哪几个方面转变教学观念呢?

首先,营造学习历史的氛围,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按照以往,在学生的印象中,历史课就是一门比较乏味的课程,而历史教师在传统课堂上也极其缺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法。现在的学生生活方式已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信息社会中,学生的生活方式丰富多彩,获得知识的途径也多种多样,不再局限于课堂、书本。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

其次,转变陈旧的教学模式,改变“以讲为主”的教学模式。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一言堂”、“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学生一般只是通过“背”来学习历史知识,这实际上就是扼杀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那么,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历史意识就永远得不到开发。所以,中学历史教师一定要明确新课标的要求:历史教学是师生互动、交流、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的“教”不能仅停留在知识的传授上,更应该有探究知识方法的引导与启迪。这就是新课标所提倡的探究式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模式要求教师以新教材为基础点,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目标,采用现代化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用问题探究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让学生自主体验、自主学习,成为历史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体。同时,教师在赋予学生课堂主体的地位时,也不能忽视自身的指导地位,只有教师适时、有效的指导,学生才能在探究式学习过程中获得有用的知识与技能。

最后,加强相关知识的渗透。新课标明确指出:历史教学要注意与其他课程之间的联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及历史思维能力。所以,教师要进一步发挥历史学科的综合性特色,加强与其他知识领域的渗透,以丰富历史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中学历史教学价值分析

在古代,历史具有“垂训鉴戒”的作用,其价值是被肯定的。唐太宗就曾说过:“以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这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但是,现在许多人质疑历史价值所在,这均由于其对历史性质及特点的不了解。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历史学习价值意义所在。

首先,历史教学有助于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培养。清朝诗人龚自珍说:“灭人之国者,必先去其史”。民族精神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我们必须让学生从历史教学中认识到中华民族的辉煌成就和民族奋斗的艰苦史以及当今应有的努力和警示。只有这样,民族精神的培养才能落到实处。

其次,历史学习有助于民族认同感的培养。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认同感对于国家的团结、稳定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自古以来,有多个民族统一过中国,不同的民族文化都影响着中华文化,不少民族都有自己的祖先起源,但归根结底,都自认是炎黄子孙,这种意识来源于历史上的多次民族大融合,少数民族和汉族在文化、经济、政治上互相交流、沟通。所以,历史认同应成为民族精神认同的基础。

最后,历史教学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历史观。历史教育很大一部分是通过学习中国历史上优秀的人才,杰出的帝王以及先进的思想家的优秀品质来提升学生的情操和思想,使学生通过历史学到有血有肉的、生动的、系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历史是永不干涸的河流,是过去和现实的对话,自从世界形成之时,历史之笔便开始书写且永不停止。世间万物皆可改变,惟有历史永恒不变。“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面对永恒发展的历史,中学历史教学要面向现实,追求创新,让一代代学子沿着历史的脚步,脚踏实地走下去。

猜你喜欢

中学历史教学效果课堂教学
浅论史料教学在中学历史中的作用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进展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浅谈在中学历史课程教学中慕课的应用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