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石建邦:又见京都

2013-04-29

财富堂 2013年7期
关键词:金阁寺京都陶艺

京都真是个迷人的地方,令人百看不厌。

6月初,在明明杰夫的周围画廊,意外邂逅京都艺术家谷内薰的陶瓷作品展出,顿感眼睛一亮,于是给了我再去一次京都的理由。

这是我第三次京都之旅。第一次跟团旅行,雨中匆匆参观了京都的金阁寺、岚山和平安神宫,没有停歇就离开了。 第二次算是半自由行,特意借宿京都古色古香的民居,清水寺、银阁寺等处转了一圈,还走了附近有名的哲学小道。意外发现了白沙村庄,一处典型的日式美学园林,尽显国际风靡的wabi-sabi风格。另外,最过瘾的莫过于赶上东寺市集,淘宝的感觉也带劲。

越来京都,越发现这里看不够。就说那第二回,最后离开的那一天,暴雨中车子从哲学小道边上的小路开下去,一个转弯竟瞥见著名的泉屋就在隔壁幽静处,心里那个后悔。

所以此番来京都,在某种程度上,小一半是冲着美女谷内薰灵秀的陶艺,更多的一半则是冲着泉屋等文化名胜。此外,还夹带了不少其他的小小心愿。

那天,从东京搭乘新干线到京都,在旅馆安顿下来已近下午三点。关西地区的夏天,阳光正烈。据说午后三四点的金阁寺看起来最美,金碧辉煌。两位初来京都的菜鸟一定要去看,因为三岛由纪夫的小说《金阁寺》里头反复说,“人世间最美的事物莫过于金阁了。”果然,到那里,金阁寺在骄阳的斜照下,热辣辣黄橙橙的耀眼,游客们挤作一团,纷纷在前面摄影留念,大家顿感游兴索然,美是美,但有说不出的日本味。倒是转悠到附近的龙安寺,参拜闻名的枯山水,大家才觉得开了眼界,这处六百多年前的山石景观,在今天看来仍然是那么富有匠心禅意。

第二天,我几乎以迫不及待的心情,来到泉屋。泉屋博古馆是日本住友家族的收藏馆,以家族冶铜企业字号命名。它收藏的中国文物,特别是青铜器,在全世界堪称翘楚,数一数二。博物馆的青铜陈列,分四个专室展示,镇馆之宝就是那件赫赫有名的虎卣。

虎卣又称虎食人卣,以前也叫饕餮食人卣。器形就是一个老虎的形状,踞坐,以后足及尾巴支撑,前爪抱持一人,虎口大张,作啖食人首状。人体与虎相对,紧贴老虎怀中,手拊虎肩,脚踏在虎后爪上,扭头左视,神态安详。虎肩端有提梁,梁两头饰兽首。器口位于虎背上方,有盖,盖上立一鹿。整个制作工艺相当复杂,通高36厘米,重达十多斤。类似的器物,目前全世界仅存两件,另一件在法国色努奇博物馆,大同小异,可以肯定是同一时期作品。至于国内,所见的尽是赝品。

依现在来看,这件商代铜器做得非常卡哇伊,日本的奥特曼比它逊色多了。专家们对它的认识至今莫衷一是。不过,大家慢慢都同意,这不是一件老虎吃人的器物,反而可能反映了神人合一,和谐共存的原始崇拜。

另外,关于这件铜器,最早在罗振玉的《佣庐日札》中有记载,原为北京藏家盛昱所藏。1899年,盛氏故世,东西散出,此卣流入日本。四年后住友春翠以四千日元高价从藤田弥助手中购得。学者们进一步证实,该卣原出于湖南安化,有记载还具体到出自宁乡沩山与安化边界附近。

看完这件惊心动魄的绝世珍品,走出泉屋,一个转角就到了永观堂,又一座景色幽美的绝胜禅院,赤脚进去,坐在走廊屋檐下,院内树影婆娑,万物静观皆自得,大家无比留恋。

傍晚时分,如约赶到京都文化博物馆里的Arton画廊,谷内薰的陶艺正在那里展出。冷漠黏糊的陶土经她的巧手弯曲、延展、抟捏,顿时赋予了异质生命一般,如贝壳、如丝绢、如蝉翼,曼妙轻盈,灵动如飞,迥异于日常器皿,更与传统工艺品大相径庭,充溢了现代审美。如此轻薄婉转的陶艺品,据说三十件里面只能烧成一件。也许只有京都地区的文化底蕴,方能滋养出如斯灵秀的艺术杰作。作品惠而不费,买一件,何乐而不为呢!

猜你喜欢

金阁寺京都陶艺
京都湾处
京都好咖啡
“疯狂”的陶艺
学陶艺
做陶艺
浅析三岛由纪夫在《金阁寺》中对父亲的认识
暴烈与美
金阁寺
京都访古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