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c小调夜曲》主题分析
2013-04-29葛畅
葛畅
摘要:《c小调夜曲》是肖邦最具代表性的夜曲之一,乐曲中对比尖锐,旋律宽阔、紧张、充满动力性。本文主要对主题进行音乐分析,体会乐曲表达的情感,以及探究其音乐特质。
关键词:夜曲 主题 特征
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 波兰作曲家、钢琴家,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和最受欢迎的钢琴作曲家之一,是波兰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是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肖邦一生的创作大多是钢琴曲,被誉为“钢琴诗人”。肖邦一生的主要作品包括: 4首叙事曲, 4首谐谑曲, 3首奏鸣曲, 27首练习曲, 19首波罗奈兹舞曲, 58首玛祖卡舞曲, 17首圆舞曲, 4首即兴曲, 2首幻想曲,21首夜曲等。
肖邦创作的夜曲以其富于诗意优美如歌的旋律而著称于世,是他创作中最具有独特风格的一种体裁。“夜曲”通常指描绘夜景、具有安逸恬静的气质和沉思默想的性格的抒情性器乐短曲。由9世纪初爱尔兰作曲家、钢琴家约翰?费尔德首创。他的“夜曲” 精致、典雅,影响了许多 19世纪的作曲家。在此基础之上,肖邦创作的夜曲丰富了它的表现功能,使其情感充实 ,思想丰富 ,织体周密而富有变化。在内容上加入了戏剧性的变化 ,但是又不夸张。大大提高了夜曲的艺术价值,使之真正成为独具特色的浪漫主义钢琴体裁之一。
《c小调夜曲(Op .48,No.1)》创作于1841年,是肖邦成熟时期的作品。它和肖邦创作的其他夜曲不同的是全曲充满了戏剧性的激情、悲剧性、英雄性与动人心弦的抒情性相结合,音乐形象鲜明突出,对比异常强烈,音乐的发展充满了动力。另一方面 ,曲式及和声也比较复杂。这是一首复三部结构的乐曲 ,由 A、B、A1三部分组成 , A部分是单三部的曲式 , B部分是单三部的曲式 , A1是A的动力再现。整体结构是规整的三部曲式,其中的次级结构规模也均匀对称,骨干和声仍是严格遵守古典功能的逻辑,和声节奏均匀,和弦结构明确,各部分调性明确、稳定。其图示如下:
下面从各个方面进行具体的分析:
一、主题分析
1.主题的特征分析
a部分(1—8小节)为全曲主题,其主要特征如下:
1)旋律:采用单线条旋律的写法,更突出旋律性。上辅助音型加下行四度跳进的四音动机在主题中连续变化出现。
2)伴奏:沉稳的八度低音和柱式和弦交替出现。
3)和声:保持了清晰的功能逻辑,如第一乐句终止处和声安排为Ⅱ7—Ⅴ7—Ⅰ;第二乐句转入g小调,终止处安排为Ⅱ7—K46—Ⅴ9—Ⅰ,都为完全终止,体现出清晰的和声功能逻辑;在此基础上仍突出了和声的色彩性变化,如乐曲开篇便使用下行三度的和声进行,突出了其色彩性,在巩固和声功能性的同时,再次运用下行三度的进行。
接下来在第一乐句和第二乐句的连接处使用上行三度的进行,再次突出了和声色彩性的运用。
4)节奏:高声部采用较多的连音线及附点节奏的形式,低声部运用统一的四分音符跳音节奏。
5)调性:第一乐句为c小调,第二乐句通过三个连续二度的和声进行转入g小调。
6)音响:低沉而宽广
7)情绪:间断呻吟,表达着内心的忧伤。
8)结构:终止在第8小节,完全终止,结束在g小调的主和弦上。
综合主题的结构、材料、及其特征表述为如下图示:
关于特征型α:
这是上辅助音型加下行四度跳进的四音动机,贯穿其中构成一条上下起伏的旋律线条,在主题中反复变化出现。
关于特征性β:
连音线节奏型反复出现,增加旋律的律动,并且呈第一个音
时值逐渐增长的发展态势。第 二小节起时值为拍,第四小节时值增长为拍,到了第8小节则扩大为拍。
参考文献:
[1]A·索洛甫蹉夫.肖邦的创作[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1.
[2]许民.肖邦钢琴曲集夜曲[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10.
[3]李小诺.肖邦《c小调夜曲(Op.48 No.1)》[J].音乐探索,2004,(02).
[4]邵琨.论肖邦和他的夜曲——浅谈肖邦及其夜曲的显著特征[J].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27).
[5]马春莲.论肖邦与其夜曲[J].美与时代(下旬),20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