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岛苜蓿田杂草种类调查研究

2013-04-29张玉玉等

山东农业科学 2013年7期
关键词:调查杂草

张玉玉等

摘要:2012年自3月底苜蓿返青开始至9月底,对青岛畜牧科技示范园牧草试验基地的苜蓿田杂草调查发现:苜蓿田杂草种类有12科21种,其中十字花科、旋花科、菊科、禾本科和藜科的杂草危害较大;冬春季杂草优势种为麦蒿、刺菜和田旋花;夏秋季杂草优势种为马唐、狗尾草、稗草等禾本科植物和葎草。

关键词:苜蓿田;杂草;调查

中图分类号:S451.0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3)07-0102-04

苜蓿为多年生牧草,在有效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结构和防止水土流失等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2]。国家在“九五”期间把“牧草之王”——苜蓿的产业化作为科技攻关项目,试图以此为突破口,带动草业和持续农业的发展[1]。影响苜蓿产量的诸多因素中,杂草是最重要也是最难防治的一种,杂草的混入降低了牧草的适口性,使草产品品质下降,影响销售价格[3]。有毒有害植物常常是妨碍草地利用、造成人工草地迅速退化的一大隐患,它不仅与牧草争夺水分、养分及阳光,增加病虫危害,降低牧草产量和品质,还增加机械阻力,降低劳动生产率等,对多年生牧草危害尤为严重[4]。在苜蓿人工草地方面,耿文诚等(2000)[5]研究了免耕法改良人工草地过程中的化学除草技术。蔡敦江等(1992)[6]研究了地乐胺除草效果。李先芳等(2001)[7]研究了杂草综合防除技术。潘得明等(2001)[8]完成了关于紫花苜蓿特性的研究工作。吕世海(2011)[9]完成了北京地区大田苜蓿地杂草种类和发生规律的调查。李先芳等(2011)[10]研究了河南地区苜蓿地杂草的发生规律。但关于青岛地区苜蓿田杂草特征的研究鲜见报道,本次调查拟在摸清春夏秋三季杂草发生发展规律,填补青岛地区苜蓿田杂草调查的空白,为青岛地区苜蓿田杂草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可靠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调查时间

2012年3月底(苜蓿返青时)至2012年9月底。

1.2调查地点

试验设在青岛畜牧科技示范园牧草试验基地。该基地位于青岛即墨市段泊岚镇,东经119°30′~120°43′,北纬35°35′~ 37°09′。属温带季风气候,加之海洋环境的直接调节,又具有显著的海洋性气候特点。春季气温回升缓慢,较内陆迟1个月;夏季温热多雨,但无酷暑;秋季天高气爽,降水少,蒸发强;冬季风大温度低,持续时间较长。一年内以1月份最冷,平均气温-0.9℃;8月份最热,平均气温 25.3℃,年平均气温为 13℃。无霜期 196~234 d,日最低气温低于-5℃的日数年平均为 22 d,年平均日照时数为 2 662.9 h,日照百分率则以10月份最大,计为 70%;其次为11月份,计为 65%;7月份最小,计为 44%。年均降水量东部为 773 mm,西部为 613 mm。年平均风速 2.2 m/s,以西南风为主导风向。年均相对湿度为73%,7月份最高,为89%;12月份最低,为68%,试验基地的土壤类型为砂姜黑土[11]

调查覆盖面积26 668 m2,调查区苜蓿田共分8个品种,分别为三得利、德宝、阿尔冈金、赛特、赛迪5、赛迪7、赛迪10和游客,所有品种均于2007年4月播种,采用人工开沟条播法,播前不施基肥,播种量为2.25 g/m2,播后适当进行镇压,且在整个生长期内不进行其他形式的追肥,也不进行灌溉。其中,种植当年第1茬的苜蓿由于苗期受杂草影响,生长缓慢,根据其生长情况分别在6和7月各刈割一次;2008年由于遭受严重的虫害,各苜蓿田产量受到较大的影响;2009年分别于5、7和8月刈割3次;2010年由于遭遇了“倒春寒”的气候现象影响了苜蓿的正常返青和后期的生长,仅于6和7月刈割2次;2011年分别于5、7和8月刈割3次。

1.3调查方法

杂草调查采用普查与样方法、样线法相结合的方法。在每块样地中,于样地一侧取4条等距平行线贯穿整个样地,根据样地大小每10步或5步作调查,记录各种杂草的种名、出现频率(若数量较多则估计其盖度);在每个样地中,按样线的分布取3个样方进行详细调查,样方面积为1 m×1 m,对杂草的种类、盖度、密度和高度进行调查和测量;样线外的草坪杂草则随机抽查,记录杂草种名,并对出现频率较高、数量较多的杂草进行特殊说明[12]

盖度采用采样针刺法,即在1 m ×1 m的样方框内,借助于钢卷尺和样方框绳上每隔2.5 cm的标记,用粗约2 mm的细针(针越细结果越准确),按顺序在样方内上下左右间隔62.5 px的点(共100 个点)上,从植被的上方垂直下插,如果针与植物接触,即算作一次“有”;如没有接触则算“无”不划记。最后计算划记的数次,用百分数表示即为盖度。

2结果与分析

2.1杂草种类组成

调查发现,青岛地区苜蓿田中主要的杂草种类共有12科21种,有些种类的杂草呈明显的季节分布(如麦蒿)。杂草数量较多,危害较大的科为十字花科(2种)、菊科(7种)和禾本科(3种),杂草种类见表1。

2.2不同季节杂草发生规律

2.2.1冬春季杂草调查结果显示,该季节杂草多为冬季一年生杂草和春季多年生杂草,青岛地区一般在上年10~11月或当年3~4月出苗,冬季生长缓慢甚至停止生长,春季由于受海洋性气候影响,气温回升缓慢,杂草生长迟缓、高度均较低、出现频率也较小,危害较轻。其中主要的杂草种类有:麦蒿、刺菜、一年蓬、田旋花、苣荬菜和泥胡菜。部分杂草呈集群分布,如田旋花、刺菜,多数杂草在田块中呈点状零星分布,点缀在紫花苜蓿田中,如麦蒿、一年蓬、泥胡菜等。其中麦蒿、刺菜和田旋花为春季苜蓿田的优势种。

麦蒿属十字花科一年生或越年生杂草,以幼苗或种子越冬,春季3月份同苜蓿一起返青。苜蓿起身期,麦蒿分枝向上直立生长,4月上旬为分枝盛期,4月中下旬为开花盛期,5月上中旬为结籽期,5月中旬至6月上旬种子相继成熟,种子成熟后落土,约经3~4个月休眠后萌发,全生育期150~210天左右[13]。春节麦蒿处于营养生长期,生长旺盛,植株较高,与苜蓿争夺养分和阳光,严重影响苜蓿的生长,必须使用化学除草剂根除。

刺菜植株高度较矮,但盖度大,与苜蓿争夺水分与养分,但其不是危害苜蓿的主要品种,可通过人工拔除的方法限制其生长。

田旋花是苜蓿田多年生恶性杂草[14],首先以种子侵染大田,然后通过其强大的无性繁殖器官和种子在大田中蔓延,逐步占据其它杂草留下的空间,最终演替为苜蓿田主要杂草。田旋花不仅与苜蓿争夺水土、热、养分等资源,并且会使苜蓿成片被拉倒,造成绝收。因其生长期很长,是春夏秋三季中杂草的优势种,应使用人工拔除结合化学防治的方法根除田旋花。

2.2.2夏秋季杂草多为夏季一年生和多年生杂草,4~5月出苗,6~8月生长旺盛,9~10月开花、结实、衰亡。在青岛地区,此季节随着气温的不断回升,雨水也渐多,一二年生杂草种子开始萌发,杂草种类增多,数量增大,主要影响苜蓿头茬、二茬、三茬的产量,危害最为严重。该季苜蓿田中主要的杂草种类有:马唐、狗尾草、稗草、苍耳、铁苋菜、反枝苋、绿藜、葎草、马齿苋、龙葵、刺菜、田旋花。优势种为马唐、狗尾草、稗草等禾本科杂草和葎草,且大都处于营养生长期,生长旺盛,部分已进入结籽期。

马唐为一年生草本,适应性极强,喜光稍耐荫,喜肥又耐瘠,是有名的“热草”[15]。 马唐盛发期为 5 月上旬至 6 月上旬,5 月中旬为发生高峰期,因群落密集,种子多,年复一年,很难根除,与苜蓿争夺阳光、水分和养分,危害极大,必须通过喷除草剂减轻其危害。

狗尾草喜温暖湿润气候,适应于热带海拔较高地区以及降水量大于750 mm的亚热带地区。在酸性土壤上生长良好,较耐旱,能耐轻度季节性水淹,抗寒性比雀麦属牧草强,春季返青早,冬春仍保持青绿[16]。狗尾草具有适应性强、繁殖快、易传播的生长特性,所以只有采取苗期耙地与化学药物结合才能有显著效果。

稗是一年生草本植物,种子在12~35℃都可以萌发[17],在0~10 cm的土层内均可出苗,土壤表层出苗率最高。3月以后稗草可在15天内萌发。花期8月中旬,果期9月下旬,8月萌发的种子在霜降前即可结实,稗草这种生育特性增强了其竞争能力。稗草可与农作物产生种间竞争,剧烈地争夺养分、水分和阳光,使农作物的株数、穗数、果粒数受到严重影响。在稗草与苜蓿的竞争中,空间和光照上的争夺显得最为尖锐。由于稗草苗期对光照条件敏感,在遮光条件下幼苗生长被抑制或自然死亡,所以当苜蓿生长条件良好时,稗草可自行郁闭死亡,故适当增加苜蓿的种植密度可提高苜蓿单位产量。

葎草是一年生桑科葎草属草本植物,葎草一旦侵入农田后,就缠绕在农作物上,与作物争夺光、空间、水分和养料,抑制这些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它浑身的倒刺和柔韧的藤蔓造成收获的困难,需人工清除结合化学药物来减轻其蔓延带来的危害。

2.3杂草群落

由表2可见,在夏秋季苜蓿田中的主要杂草为马唐、狗尾草、苍耳、铁苋菜和葎草,总密度平均达37.3株/m2,其中以马唐、狗尾草、稗草、苍耳的密度和盖度较高,且马唐、狗尾草、苍耳在此期的高度均达20 cm以上,由于秋季苜蓿基本已进入盛花期甚至结荚期,本身对地面的覆盖度就比较大,因此其他杂草的盖度相对较小,但进入秋季,各杂草的生长高度也达最大,其中葎草的自然高度最大,达53.0 cm,马唐、狗尾草和苍耳次之;在营养生长期,绿藜、马齿苋和龙葵的密度较大,此期绿藜的高度最大,对紫花苜蓿田的危害较重。另外,在苗期苜蓿田中出现了少量的鸡冠草,花期出现了少量的反枝苋。由于季节和气候的不同,紫花苜蓿田中主要危害杂草种类、数量及杂草群落组合也有着明显的差异。冬春季的主要杂草群落有:紫花苜蓿—麦蒿+刺菜+一年蓬;麦蒿+田旋花+刺菜+苣荬菜;麦蒿+刺菜+田旋花+泥胡菜。夏秋季的主要杂草群落有:紫花苜蓿—马唐+狗尾草+葎草;马唐+稗草+苍耳+反枝苋;稗草+铁苋菜+绿藜+葎草+田旋花;马唐+绿藜+马齿苋+葎草+龙葵+刺菜。 通过对杂草的密度、盖度、高度及物候期4个因素的分析,确定各个季节苜蓿田杂草的优势种,从而可以制定和实施更为明确的除草方案。杂草根据其生长特性可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杂草直立生长,与苜蓿争夺阳光、养分和水分;第二类是潜伏在地面,只争夺水分和养分;第三类缠绕在苜蓿枝叶上。摸清苜蓿田中杂草的构成和其发生发展规律,辅以生物防治方法,将会实现绿色苜蓿产品的大面积生产。

3小结

3.1青岛地区苜蓿田主要杂草种类有12科21种,危害较大的科为十字花科(2种),菊科(7种)和禾本科(3种)。

3.2冬春季苜蓿田中主要的杂草种类有:麦蒿、刺菜、一年蓬、田旋花、苣荬菜和泥胡菜。其中麦蒿、刺菜和田旋花为优势种,有的呈集群分布,如田旋花、刺菜,有的呈点状零星分布,点缀在紫花苜蓿田中,如麦蒿、一年蓬、泥胡菜等。

3.3夏秋季苜蓿田中主要的杂草种类有:马唐、狗尾草、稗草、苍耳、铁苋菜、反枝苋、绿藜、葎草、马齿苋、龙葵、刺菜、田旋花,优势种为马唐、狗尾草、稗草等禾本科植物和葎草。

参考文献:

[1]张玉发,王庆锁,苏加楷.试论中国苜蓿产业化[J].中国草地,2000,1:64-69.

[2]李保军,姚中军,樊奋成.苜蓿在作物种植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C].首届中国苜蓿发展大会,2001.

[3]斯青.柴达木盆地人工草地杂草滋生蔓延的原因与防除措施[J].草食家畜,2010,3:65-66.

[4]刘玉琴,陆正平,王敬明.干旱地区人工草地的田间管理措施[J].当代畜牧,2005,11:41-42.

[5]耿文诚,冉繁军,马兴跃,等.化除免耕法建立或改良人工草地研究[J].中国草地,2000,5:41-45.

[6]蔡敦江,冯元琳.地乐胺用于苜蓿田除草试验报告[J].中国草地,1992,3:63-65.

[7]李先芳,郭孝,李风玲,等.苜蓿田间杂草综合防除的研究[J].中国草地,2001,5:47-51.

[8]潘得明,杨玉芝,刘洪明,等.紫花苜蓿的特性及栽培技术[J].饲草饲料,2001,22:30.

[9]吕世海.北京地区大田苜蓿地杂草及其防治技术[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11,2:33-36.

[10]李先芳,郭孝,李风玲,等.紫花苜蓿草地综合防除杂草技术的研究[J].河南科学,2001,4:421-424.

[11]衣兰智,李长忠,刘洪庆,等.不同苜蓿品种在青岛地区的适应性[J].草业科学,2011,2:147-155.

[12]林正眉,曾小贞,陈俊莹,等. 广州市区台湾草坪杂草发生初报[J].草业科学,2005,12:93-96.

[13]张新民,王东,亚库甫江,等.麦用播娘蒿的生物特性及防治技术[J].新疆农业科技,1995,S1:94.

[14]郝彦俊, 李广阔, 王剑,等. 新疆棉田杂草调查 [J]. 植物保护, 2003,4: 42-44.

[15]Bostrom U,Fogelfors H.Response of weeds and crop yield to herbicide dose decision—support guide lines[J].Weed Science,2002,50:186-195.

[16]刘自学.优质牧草狗尾草[J].中国绿色时报,2001,10:17.

[17]钱希.苏北农垦稻区稗属杂草的发生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杂草学报,1990,2:29-34.

猜你喜欢

调查杂草
拔杂草
洪洞:立即防除麦田杂草
拔掉心中的杂草
高职学生志愿填报取向及满意度调查研究
小额贷款公司的简易尽职调查方案研究
大学生消费情况调查研究
天台县城区有毒观赏植物资源调查初报
营口市典型区土壤现状调查与污染土壤的修复
水稻田几种难防杂草的防治
杂草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