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清朝官场维系人际关系的方式

2013-04-29王立凤陆光雷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3年7期
关键词:门生维系官吏

王立凤 陆光雷

清朝官吏维系人际关系的方式汇集千年精华,非常丰富而又千姿百态,最具代表性。主要有重乡谊、拜把子、拜门、拜干亲、应酬等方式。官吏通过以上种种方式拉关系,结成了形形色色的利益团体,他们相互争权夺利,使整个官场复杂且充满火药味。正确认识官吏的交际方式对防止腐败和解决官场内部矛盾有重要意义,对我国的廉政建设也大有裨益。

清朝官场 人际关系 维系方式

清朝官场是中国几千年官场的延续,累积了厚厚的历代官场的沉积物,清朝官吏维系人际关系的方式也汇集千年精华,非常丰富而又千姿百态,最具代表性。

一、重乡谊

在封建社会中,同乡关系是除亲属、裙带关系以外最亲近的关系。同乡之间有一种“亲不亲,故乡人”的友情,即所谓“乡谊”。乡谊渗透到清朝官场之中,是官场中人互相拉拢、互为党援的重要纽带。

很多官吏是靠乡谊获得官职的。例如安徽婺源人吴懋鼎在天津任汇丰银行买办时,因清政府向汇丰银行借款而与李鸿章(安徽合肥人)攀上了同乡关系,往来频繁。在李鸿章的关照下,他捐得直隶候补道衔,并充任淮军钱粮所总办。也有以乡谊补官的,《清稗类钞——诙谐类》“先酌乡人”条记有一例子:各直省府州县缺概归酌补。某大吏对乡人多所迁就,僚属为之语曰:“酌则谁先?”大吏曰:“先酌乡人。”

做官需要乡谊,做幕友、书吏也离不开乡谊。清以来最著名的地域性行帮要属绍兴籍的幕友和书吏,绍兴籍的幕友即著名的绍兴师爷,数量极多,龚萼在《雪鸿轩尺牍》中说“吾乡之业于斯(作幕)者不啻万家。”清代官场有谚云:“无绍不成衙”他们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地域性“师爷帮”,彼此互通声气,互为党援,并排挤其他乡籍的师爷。

清代北京和各地还以乡谊为纽带建立了许多同乡会馆。北京福建会馆悬挂着一副对联:“万里海天臣子,一堂桑梓兄弟。”可见,乡谊成为官场拉拢关系的情感纽带。

二、拜把子

拜把子,即拜把兄弟,又叫“义结金兰”、结金兰之盟。清代官场中非常流行拜把子的结交方式,以此作为依附攀援、拉拢关系的重要手段。民初人陈栩评论小说《如此官场》写道:“前清奥援(指暗中支持、帮助的力量),每托同谱(即拜把子)。”

官场中盛行拜把子,反映出官场中盛行拉拢攀援的风气。《歧路灯》曾谈到清代官场上盛行拜把子之风:“如今世上结拜的朋友,官场上不过是势力上讲究,民间不过在酒肉上取齐。若是正经朋友,早已就不换帖了。”

拜把子是清朝官场中一种具有相当不稳定性的维系人际关系的方式。所以拜把子大多是地位相同或相近的官吏所用的方式,借此他们可以互相利用,共同发财。

三、拜门

师生犹如父子,确定所谓师生关系,即拜门,成为清朝官场中人极力争取奥援、互相拉拢的重要方式之一。

清朝官场盛行拜门(也叫拜门生),清末人所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评语》云:“夤缘大老之门者,讳为拜门。”“拜门”,其实际含义是指投拜师门做门生。拜门中所谓的“老师”,并不是教學意义上的真正的老师,而只是建立师生的名义,时人谓之“厕于受知之列”。拜门之前,双方可以并不认识,所拜老师虽比自己年轻或浅薄无知也无所谓,只要有权有势,足以奥援就好。拜门以后,门生可靠着老师的权势活跃在官场上。如果发生老师失势或死亡等变故,门生便惶惶然有无依无靠的感觉,于是就要改换门庭,重新拜门。或者当门生的发迹升官,位居老师之上,师生关系就不再维持。在拜门者当中,有不少门生与老师原来是把兄弟,也就是说,是交了盟帖后再交门生帖子。如《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写叶伯芬与赵啸存本是把兄弟,赵啸存升了官,叶伯芬便“一面写了禀帖去贺任,顺便缴还宪帖,另外备了一份门生帖子,夹在里面寄去,算是拜门”。所以拜门也是具有不稳定性的一种方式。

拜门大多是上下级官吏互相勾结利用的好方式,双方都能在此种关系下获得益处,即有利于他们双方地位的巩固和势力的扩大。

四、拜干亲

亲缘关系在政治上大有作为,官场中人为使彼此之间的关系更加亲近,通常运用拜干亲的方式。干亲,即是由非血缘关系者,通过某种契约或仪式确立名义上的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拜干亲是清朝官场中拉拢关系,攀附权贵的重要方法之一,这种关系比拜同乡、拜把子、拜门所建立的关系更为密切和牢固。

拜干亲主要分两种情况:一是钻营者拜自己所攀附的权贵为干爹,自为干儿;如盛宣怀拜李鸿章为干爹,陈璧拜奕匡为干爹。二是让妻妾女儿拜所攀附的权贵为干爹,或拜权贵之妻、母为干娘。如疏朗是民政部尚书善耆的下属(任侍郎),为巴结善耆,他让自己的老婆拜善耆的母亲为干娘。

拜干亲是通过建立亲属关系来谋求利益的一种方式,这种关系下利益双方更趋一致。

五、应酬

维系人际关系缺少不了应酬。应酬是官场维系人际关系最常用的方式。清朝官场中的应酬极为繁冗,嘉道间官场中有“闲官忙做”之谣,嘲讽一个叫周采川的官僚“专以应酬为事,终日奔走不暇”,实际反映了整个官场都忙于应酬的现象。官场的应酬表现很多,有拜客、宴客、送往迎来、馈送上司等。

拜客又叫谒客,是官场中拉关系、通声气不可缺少的。清朝官场拜客风气很盛,特别是冠盖云集的京师,拜客的车马更是如龙似水,“途为之塞”。有的人“一日间往谒之客,多者以百计”,有的权贵名士之家,终日宾客盈门。

宴客即请客吃饭,是清代官场应酬的重要方式。宴客应酬的目的在于“以吃会友”,拉拢关系,故有“嘴头请天神”之称。清代官场中的宴客应酬的风气尤其以晚清最突出。道咸年间,张集馨在陕西粮道任职期间,“大宴会则无月无之,小应酬则无日无之。”

送往迎来,侍候过境的上司、权贵,是地方官必行的常课,也是他们谄媚攀附的好机会。它包括恭迎来客、安置住宿、设宴招待、陪同看戏、馈送盘缠、送客上路等。他们为此而终日忙碌,疲于奔命,以致没时间问政治民。蒲松龄说县令对上司的迎送:“况送往迎来,则贱如声妓,婢膝奴颜,则状如伏鼠。”

馈送上司。清朝官场有下署向上司及上司衙署人员馈送钱财礼物的规矩,有些官吏借各种机会馈送上司大量财物以讨其欢心,为自己的升官发财铺路。

六、结束语

官吏通过以上种种方式拉关系,结成了形形色色的利益团体,他们相互争权夺利,使整个官场复杂且充满火药味。正确认识官吏的交际方式对防止腐败和协调官场内部矛盾有重要意义,对我国的廉政建设也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徐珂.清稗类钞\[M\].北京:中华书局,1984.

\[2\]龚未斋.雪鸿轩尺牍\[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0.

\[3\]李绿园.歧路灯\[M\].郑州:中州书画社,1980.

\[4\]吴研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

\[5\]震钧.天咫偶闻\[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

\[6\]张集馨.道咸宦海见闻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1.

\[7\]盛伟.蒲松龄全集\[M\].学林出版社,1998.

猜你喜欢

门生维系官吏
民族互嵌村落共同体生成与维系机制研究
两汉名碑注译
——鲁峻碑碑阴
聪明的官吏
是什么维系着婚姻
“弟子”与“门生”有区别
异质型村庄共同体何以维系——一个滇西北民族村寨的互惠实践研究
朝鲜质子陪同官吏姜孝元、郑雷卿案
切瓜分客
古代官吏如何严以修身?
小小阀门维系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