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

2013-04-29赵永超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3年7期
关键词:小组合作创新能力情境

赵永超

【摘 要】在教学中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启发学生动脑筋、想问题,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培养学生能够有条理,有根据地进行思考。从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关键词】创新能力;情境;思维;小组合作;探究

创新能力就是发现新事物,提出新见解,解决新问题的综合能力。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应用的主要基础,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儿童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现代教育的根本任务,它不仅是个体完善发展的基础,更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怎样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呢?我想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激起学生学习的需要,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教师要利用语言、设备、环境、活动等各种手段,制造一种符合需要的情境。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善于将课题转化为学生认知中的矛盾、内在的需要,还要不断设疑、激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多种多样,关键是让学生从情境中激发求知欲,从情境中产生问题。我经常采用的方法有:以旧引新,沟通引趣;提示矛盾,设疑生趣;故事开场,引发兴趣;制造悬念,激发兴趣等。

在教学中,我尝试利用学校多媒体以动画效果来创设问题情境。例如,教学《圆的面积》的导入部分,先设计一个动画,利用动画复习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推导方法“数方格法”、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推导方法“割补法”、三角形面积推导方法“拼合法”,从而提出问题:求圆的面积应用哪一种方法呢?学生情绪高涨,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欲望,有的说用“数方格法”,有的说用“拼合法”,有的说用“割补法”,但学生通过继续观察动画却发现这三种方法都不能准确得出圆面积的大小。通过讨论,有的学生提出能不能把圆切开再拼,这样做能行吗?由此产生新的问题。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动画演示,验证了只有“切拼法”才能得出圆面积极大小的设想,使学生对圆面积公式推导的过程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教师只有努力创设情境,摒弃传统的“师道尊严”,做到教学民主,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教与学氛围,才能打开学生的“问题闸门”,进而激活学生的思维。

二、组织探究式活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1.问题解决式

所谓“问题解决”,就是把学习置于问题之中,把问题解决看作学生学习的过程。教师的教学过程,将学生学习由“吸收——储存——再现”转化为“探索——研讨——创造”,转化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的能力培养。在数学活动课中问题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问题是活动的开端,活动的主线,也是活动的归宿。

如“手机入网选择”,一开始就向学生提出问题,帮老师的手机作出入网的选择,学生根据课前从电线局调查的信息,又向老师提问,获得了有关信息,通过分析、计算、交流、讨论,作出了比较合理的选择,在说明选择的理由时,还渗透了人文精神。问题解决式的活动,不仅在于它能使教学活动在一种探究式的氛围中进行,更重要的是它能将学生引向创造之路,进而成为创造者。

2.小组协作式

小组协作活动式活动是指教师从学生基本心理出发,设置民主的活动气氛,通过同学之间一系列的相互帮助的相关活动,完成一定的课题和活动任务,达到每个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的积极发展。随着科技进步,现在绝大部分工作都需要借助合作的力量完成,而合作中切磋和讨论是必不可少的,在小组协作中将学会接受别人的建议和意见,从而处事更加宽容。小组中研究讨论应是自由、平等的,而且不拘形式。同学间坦诚相待,相互尊重。在数学活动课中有较大思维难度的内容,往往可采用这种形式的活动。当然在协作活动中,教师要注意为学生创设协作学习的情境,教给学生协作学习的方法,并且向学生及时提供合作学习反馈信息的机会。

三、倡导方法多样,在“异”中求创新

学习过程是一个个体的认识活动。小学的学生虽然年龄比较小,但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不同的。在教学中,老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必要的。例如,在低年级的计算教学中,老师应积极提倡算法的多样化,并组织学生交流,使学生体会方法的灵活性,比较方法的优缺点,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在低年级的教学中也要让学生一题多解的练习。以次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例如我在教学小学数学第二册中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的例题24—7时,我就没有用课本中的计算思路束缚学生的思维,而是根据学生在学习生活体验中已形成的知识体系和能力,鼓励学生通过动手摆小棒找出此题的多种计算方法。在教师“看谁最聪明,想的方法最多”这样富有激励、煽动的语言刺激下,学生兴趣盎然,探索情趣高涨。通过动手、动脑,一张张小嘴娓娓道出了各种不同的计算思路。学生A说:“我把7分成4和3,24减4得20,20减3等于17。”学生B说:“我把24分成4和20,20减7等于13,4加13等于17。”学生C说:“我把24分成14和10,10减7得3,14加3等于17。”学生D的思路与书上相同。据我统计,想出3种计算方法的学生占85%。这些与课本中不同的计算思路,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实在难能可贵,这是他们在自主探索中表现出来的很了不起的求异和创新。我在每位同学表达了自己探索的计算方法后,都用他们的名字命名了这种计算方法,从而满足和鼓励了学生探索、表达的强烈欲望,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四、优化评价,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催化剂

“主动参与”是活动教育的核心,在活动教育中,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参与活动的评价,通过创造多种评价机制和形式,促使学生大胆地发表意见,从而使学生对自己、对同学有更深层的了解,密切与同学的关系,感到自己在集体及同学中存在的价值。评价不是教师对学生单向式进行,而应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自我多边互动、多向交流中进行,即评价活动态度、过程,也評价结果。评价不仅仅是教师对学生、学生对学生的评价,要鼓励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学生往往盲目地迷信教师,从不怀疑教师的权威性,许多学生不敢越教师所思、所言、所为之雷池,这严重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学生评价教师,培养学生挑战权威的勇气,同时有利于平等、民主、和谐活动氛围的创设。

学生之间存在差异,因此,在活动课中不应强求学生一致,而应承认差别。在数学活动课的评价中不宜用一种外在标准去衡量学生表现水平的高低或先后排列的次序,而应该从每个个体意识、态度、习惯是否有进步,潜能是否得到挖掘,是否有积极的变化,不管学生现在各种行为水平达到什么程度,只要有进取的态度和行动,就应该给予充分肯定。而对于中等生,则应“助、推”并用,其评价侧重于鼓励引导。根据差异性实施分层评价就在于让优生“锦上添花”,让中等生“激流勇进”,让学困生“后来居上”。

我们在教学中要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和氛围。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善于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创新型的个性品质的人才。总之,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要贯穿于每个教学活动中,我们要边实践、边探索、边研究,努力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猜你喜欢

小组合作创新能力情境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作文评改“五步曲”
论构建英语高效互动课堂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