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林安书画作品
2013-04-29
作者档案:
裴林安,兰州画院剐院长、专职画家。1961年生于兰州。先后毕业于张掖师专(现甘肃河西学院)美术系,宁夏大学美术教育专业本科。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甘肃美协油画艺委会委员,兰州画院专职画家。作品《秋韵》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并获省美展一等奖;作品《丢手绢》入选第三届全国水彩画,粉画展;《以山为邻》入选“走向新世纪——中国青年油画展;《阿木去乎的秋天》获文化部首届“爱我中华”中国画油画大展银奖;《秋阳暖藏寨》获中国美协“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优秀作品奖。作品,《秋韵》、《秋阳暖藏寨》获甘肃省委、省政府颁发的第二、第四届敦煌文艺奖。《以山为邻》系列入编《高校教学示范作品·油画风景》。潮流美国穷人比富人更有担当?
肯恩·斯特恩
美国最富有的人将收入的1.3%捐给慈善机构,而最贫困的美国人却捐了收入的3.2%。这是为什么?
去年12月,纽约市房地产和媒体大亨莫特·扎克曼(MortZuckerman)慷慨解囊,向美国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University)捐赠两亿美元,资助莫蒂默·B·扎克曼思维行为研究院(Mortimer B.Zuckerman MindBrain BehaviorInstitute)。
去年,美国其他12个捐赠数额超过1亿美元的捐赠者的捐助对象都非常相似:卡尔·伊坎(CarlIcahn)向纽约西奈山医学院(MountSinai School ofMedicine)捐款1.5亿美元,菲尔·奈特(Phil Knight)向俄勒冈州医科大学(Oregon Health&Science University)捐款1.25亿美元,保罗·艾伦(PaulAllen)向西雅图艾伦脑科学研究所(Allen Institute for BrainScience)捐款3亿美元。
慷慨的假象
假使你浏览了新闻,或是驾车经过许多以捐赠者名字命名的大学建筑、交响音乐厅、研究所以及体育馆,或者看见那些记录了洛克菲勒家族(the Rockefellers)、卡内基家族(the Carnegies)、斯坦福家族(theStanford)以及杜克家族(the Dukes)捐赠事迹的丰碑,你就会觉得这个国家所有有关慈善的故事其实就是一部关于美国富人之慷慨的史诗。
其实不然。美国慈善事业最令人讶异、可能也是最令人困惑的一点就是:最没有捐赠能力的人群恰恰是捐款数目占其收入比重最大的。2011年,美国最富有的人群向慈善机构捐款的数目平均占其收入的1.3%,这些人的收入均在国民收入水平的前20%。相比之下,排在国民收入金字塔底部的美国人,也就是收入水平排在国民收入后20%的那部分人,其捐款数额却高达其收入的3.2%。
事实上,与美国的中产阶级和富有的捐款人不同,大多数低收入美国人并不能享受慈善税收减免的权益,因为他们没有在所得税申报表上写明扣除额。这一事实也使这些收入较低的美国人显得更为慷慨。
财富与捐赠
可这是为什么呢?低收入的美国人本质上大概并不比其他人“慷慨”
(或者如社会学家所说的“亲社会的”)。然而,许多专家推测,有钱人可能还不如他们慷慨,因为他们积累财富的个人驱动力或许与支持公众的思想并不一致。
去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of California,Berkeley)的心理学家保罗·皮弗发表了一篇分析财富与不道德行为数量增长关系的研究报告。“一个人有钱并不会怎样。”皮弗接受《纽约》(New York)杂志采访时说道,“只不过,有钱人更容易优先考虑自己的利益,而非他人的利益。”他接着说道:“他们所表现出的一些特质,更容易让我们对他们有成见,把他们联想成混蛋。”
撇开有趣的论述方式不说,皮弗对不同社会阶层的捐赠习惯的研究虽然没有直接反驳所谓的混蛋理论,但还是表明有其他更为复杂的因素在起作用。在一系列对照试验中,被调查者中收入水平较低以及自认为社会地位较低的人群虽然经济能力有限,但都比上流社会的人更加慷慨。很显然,当两组人同时观看反映未成年人贫困状况,旨在激发同情心的视频时,较富有的人群同情心会大增,尽管如此,但他们帮助他人的意愿完全是另一码事儿。
去年,没有一个社会服务性组织或主要资助穷人和无依无靠者的慈善团体入选慈善个体前50名。
如果说皮弗的研究表明:是认识到了别人的需要激发了慷慨行为,那么,是不是因为富有的美国人与穷人的隔离使他们变得比较吝啬呢?
印第安大学慈善学院(Indiana UniversitySchool of Philanthropy)的副院长帕特里克·鲁尼(Patrick Rooney)说,对难以满足基本需要的感触越深,越是认同,就越能激发较低收入水平捐赠者的同情心。
《慈善纪事》(The Chronicle ofPhilanthropy)最近做的一项研究支持他的这一观点,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分析了美国人捐款习惯的地域差异。与之前的研究结果一致,他们发现,不太富裕的地区的人捐款数量相对较多。
举个例子,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Washington,D.C.)附近中下游收入水平的居民区,比如,修特兰区(Suitlandand)、乔治王子县的国会山庄(CapitolHeights in Prince Georges County)、马里兰区(Maryland),那里人们的捐款数量要比贝塞斯达(Bethesda)、马里兰州(Maryland)、麦克莱恩市(McLean)、弗吉尼亚州(Virginia)等上流社区的居民多。但是,研究人员还发现,富有家庭之间行为方式的不同取决于他们住在什么样的社区。有些有钱人住在居民普遍有钱的地区,这些地区40%的家庭年收入都在20万美元以上,这里的有钱人就不如社会经济水平参差不齐的地区的有钱人慷慨。好像不接触需要帮助的人就会抑制人们行善的冲动一样。
捐赠的偏见
财富水平不但影响捐款的数量,还影响捐款的对象。穷人趋向于捐给宗教组织和服务社会的慈善机构,而有钱人更喜欢捐给高等学校、文艺团体和博物馆。
2012年,对公共慈善团体捐赠数额最高的50笔善款中,有34笔捐给了教育机构,绝大部分都捐给了哈佛大学(Harvard)、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Berkeley)等高等学校,以资助美国乃至世界的精英们。大都会艺术博物馆(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等博物馆和文艺团体收到了其中9笔善款,其余的善款用于资助医疗设施的完善以及中央公园保护组织(Central Park Conservancy)等更为时尚的慈善组织。没有一笔善款捐给社会服务组织或专门服务于穷人和无依无靠者的慈善机构。而流向精英预备学校(其中之一就是纽约市塔里敦的哈克里学校)的善款比流向美国任何一个顶尖的社会服务性组织的都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