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现带你踅老店
2013-04-29
陈花现是插画师,祖辈从南安溪州移居到厦门开元路开茶楼和客栈,是前文说到的“海口”孩子,如今依然住在鹭江道边的骑楼里,正式画插画便是从画厦门的老市区开始,是个年轻的“准老厦门人”。花现对八市区域的熟悉程度令人诧异——不只对各种摊位、店铺、巷道了然于心,连每个公厕的位置都记得。这次,他要带我们踅老店。
踅?!没错,便是要从街头走到街尾,不放过一个小转弯,走到脚断为止,这对这片老街来说是最好的纪念与尊重,而它还于你的馈赠,是掺杂在新幻象里的旧而不脏,以及从回忆中渗出的熟悉之美。希望走在那条路上的人,能够理解它的不加修饰,找个小地方,安心坐到那张凳子上,以味蕾直达三昧。
赖厝埕扁食嫂
大元路8号
对于好食物,除了用好料以外,还得用好工。如果米其林的星星会落到厦门一间扁食店的话,那一定只有这间了。因为它真的是一碗清早就起来捶肉拍扁食皮的手工扁食,就连台湾的美食评论家叶怡兰吃过也觉得“没什么好说的”。扁食店所在的位置原本叫赖厝埕,后来这个地名被大元路替代,一心想延续传统的头家觉得应该把这个旧地名也继承到招牌上。在这间店里,你大可相信老板的推荐,从他的母亲到他,已经服务了这里的5代人了。
新厦虾面
大同路
虾面是较早在厦门流行的面食,是厦门主要的五种小吃面之一,碱面底,虾汤浇头,做法大致是以新鲜狗虾壳捣碎熬煮沥汤,再加冰糖猪骨熬煮形成浓郁汤头。新厦虾面是躲在深巷里的一间小店,加料上,只有加蛋和不加蛋的区别。老板几乎是以健康在拼美食,每天穿着短裤窝在两个炙热的小灶旁就只卖三锅汤。
友生风味小吃(沙茶面、清汤面、猪脚面和卤面)
古营路2号
这个摊子主要以碱面为主,加之不同浇头。之所以用碱面是因它爽口有劲,加工起来快熟又易保存,但也有人吃不惯。至于浇头的汤也是各有千秋。沙茶面从1980年代开始从南洋传入,随后在厦门开始流行,以其浓郁的海鲜味与花生酱味道诱人,微甜,十分搭配海鲜,汤头微辣,“能量”充足。清汤面是沙茶面的好搭子,如果一下不习惯重口味,可以选择它,清汤多用猪骨和各种内脏熬制,有肉骨香,味道清甜。猪脚面是以卤猪脚汤为浇头,面要好吃猪脚一定得卤得好,然后在上桌时滴些高粱酒更可把猪脚的肉香与卤汤里的香料味提出。卤面的卤汤浇头是厦门风格的红卤,汤以淀粉勾芡,汤色发红,浓稠剔透,里面加着金针鸡蛋香菇丝,吃起来一番清香却透着小海味。友生家早期就在八市里撂摊,至今已30年,四种风味面浇头,跨厦门五种面的四款,因为用料诚恳,风味扎实才敢称为四绝。想一次集齐四种者不可错过,不过估计要分四顿吃。
亚生鱼丸
开禾路128号
用三种海鱼做料的纯鱼丸,在沸汤里加两次水滚三滚,便是厦门式的鱼丸。不如广式鱼丸那么需要弹牙,厦门的鱼丸主要吃的是鱼味。鲨鱼是厦门附近海域的特产,它也是鱼丸的主要原料,老板亚生曾贩过鱼,开过餐厅,但从鲜鱼到做鱼丸的鱼糜,他几乎花了很长的时间才完成这个转变。因为不加防腐剂,所以他的鱼丸一般是做多少卖多少,卖完即止。让他苦恼的不是生意,而是这两年海里的鱼越来越少,鱼丸里的三种鱼变得越来越难找。
浮屿大同鸭肉粥
厦禾路174号
浮屿是块随着潮水涨落而出没的礁石,但在民国时就已被填为平地,不过这个地名一直留到了现在,以前的浮屿是许多厉害小吃的聚集地,后来遇到旧城改造很多小吃店给挪成了平地,惟一还挂着浮屿名号却又不负其滋味的可能就只剩这家浮屿大同鸭肉粥了,24小时营业,你可以很方便地把它安排进任何一个档期。
韭菜盒(八市口面线糊店)
开元路162号
好的韭菜盒需要做到层次细致分明。其选用面粉拌猪油做皮,选用腿肉、扁鱼、韭菜、冬笋、豆干等混炒做陷,然后包成个凸起的圆饼形,且边用手做成波浪状,后入油锅热炸,吃起来需得是皮酥香脆、盒馅鲜美。好吃的韭菜盒难找,因为得材料新鲜,还得手工精巧。
颜味古早美味锅边糊
开元路164号
锅边糊、油饼是福州的早餐内容,但在厦门的这一家也做得不错,你还可以华丽地往里面加段卤得入味的大肠,如果早晨经过,真的可以来一碗。
摊薄饼皮
开禾路
厦门人喜欢吃春卷,好的春卷都伴有薄而坚韧的春卷皮,至于哪家春卷皮最好,那就看哪家撑得最久便知,在八市入口的这家春卷皮,已经经营了三代人,门口小黑板的价格在这几年间只换了两次,每次经过都觉得老板很开心,两块超厚实的平底锅好似是他们的打碟机,转一下铲一下,转一下铲一下,日子也可以过得有滋味。
咸鸭蛋、胡仁豆等临时摊位
开禾路和开元路交叉路口
粥是一种较虚无的填腹品,总得需要有几样小东西去点明它的存在感,但有时候也会本末倒置地因这些小东西而喝粥,就像是为了吃到中间的流油蛋黄而敲开咸蛋一般。在闽南佐粥的小菜至少也有十数种,像咸蛋、菜脯、酱瓜、干炒花生、咸牛奶块、腌小螃蟹、腌泥螺、腌角瓜、榨菜、肉酱……还有胡仁豆,胡仁豆是闽南语里对豌豆的称呼,蒸出来的胡仁豆是黄色的,松软绵密,是佐粥佳品,趁热单吃也还不错。在早时,早晚餐吃粥是老厦门的习惯,这种主卖胡仁豆又卖咸鸭蛋的小摊位通常在清早就出来了。后来大家越住越远,早起的人也越来越少,这些小摊子就改在了黄昏时分出现。
陈星仔饮食店
八市十字口
因为开在八市市场区的十字路口里,八市里许多摊贩和采购都会以他的面线糊和咸粥当早餐,老板是少年在此打工的龙海人,因为人老实勤快得到师傅栽培,做久了便在此站稳脚跟。为了给他的面线糊和咸粥多加几种配菜,他亦学着做了一手好卤味,特别是卤鲂鱼。
钟丽君满煎糕
开禾路30号前小摊,靠近营平市场招牌
满煎糕也是早餐或者小点的一个选择,有些像中式松饼,中间夹着花生颗粒,传说它的出现与左宗棠有关,左宗棠在福州马尾造船厂时,将山东的煎饼卷大葱结合福建特产的蔗糖与花生改造成了这般模样,并使它成为军用食粮,不过从食物热量的角度考虑,它还真像个可以快速就有饱足感的食物。
陈佳甜品(龟苓膏、凉茶、甜品等)
镇邦路65号
如果觉得上火,那就去那吃个龟苓膏。如果觉得天气热,那就去那来个解暑的甜品。如果肚子饿,也可以去那点个炒饭套餐。反正是老店一间,去吃就没错了。
亚本麦奶花生汤
开元路158号
这几年来大家都在说古早味,但古早味是怎样的,却也不得而知,但可以见到的是亚本家的锅刷得令人折服的明净,旧而不脏这就是古早味最重要的细节,也是这帮坚持传统做法的人的细节体现。花生汤和麦奶是适合早晨食用的甜汤,再加个油条或者韭菜盒,一边看着路边菜市场熙熙攘攘的男男女女,一边在这间干净的小店里把胃叫醒,这种生活方式应该也是回味古早的一部分。
陈源香
开平路
肉干和肉松常常是奶奶骗小孙子多配饭的利器,因为它干瘪便携好保存,已成为了厦门很好的伴手品,但现今肉干产量很大,为了降低成本,常有人以次充好,如果想要求个原来滋味,还是得去这间隅居在菜市场里的肉松店,现在的店东已传至二代陈祥萍先生,陈先生平时也爱创新,发展出来的肉干品种可以塞满整间店,但肉干的底线还是把持得很好,一片肉干便是一片好肉,甚至为了肉干的品质还去研究养猪。
谊兰饼家
开元路121号
厦门人好茶好闲,但空腹喝茶易醉,加之他们喜欢喝重烘焙重发酵的乌龙茶,所以一定得有些甜味较重的茶点来辅佐。我小时候也爱喝茶,但说是喝茶,不如说是喜欢就茶的零嘴,而这些零嘴多出自饼店。就在去年,一时间在厦门冒出了许多以兰字结尾的传统饼店,而这兰字情节,皆起源于只剩下传说的“庆兰斋”饼铺,这间传说中的饼铺兴盛一时,并奠定了厦门馅饼的风格,后来庆兰斋历经浮沉后淡出了厦门人的视野,但庆兰斋里做饼的泉州朱师傅把他的技艺传给了他的小儿子朱师傅,现在随了朱师傅儿子的朱师傅又把它教回了厦门大街小巷,谊兰饼家也是小朱师傅的硕果之一,如果种类太多不知道该买些什么,那馅饼和各式蛋卷是首选。
良山大排档
开元路
这家排档的招牌只是一张单薄的A4纸打印,做的是传统的厦门菜,炒猪腰、糖醋肉、酱油水鱿鱼、炒豆干是这里的招牌菜,用料新鲜,处理得法,适合3人以上一同前往。老板娘亦会热心地教你怎么吃一口糖醋肉,只不过菜点少了她会很失望。
阿吉仔
大元路
厦门岛早时归于同安县管辖,而同安人也是较早移民到厦门的族群,与此也顺道带来了马蹄酥,它香甜而不易发腻,亦有个雅名叫“香饼”,外是酥皮,内以饴糖做陷,原本用缸炉烤制,现多是用电烤,因为它热量丰富又有些营养,在同安常被拿来做月子补品。在大元路口的阿吉仔以马蹄酥为人称道,其他糖饼也在水准之上,每在早市时,门口都会排个长龙,因为销量好,东西自然也就新鲜,对于茶配与伴手品来说,这间店是个好选择。
佳味再添
大同路
在大同路的华丽十字路口边上有一个很显眼的菜馆,招牌上贴着手写体的“佳味再添”四个字,但老厦门人更习惯叫这里“吴再添”,其实这里原本是国营的大众饭店,由于经营着没什么特色的大众菜,生意日下,后来找了个叫吴再添的本地名厨来救场,随后吴在这间馆子里竖起本地菜的招牌,在他的苦心经营下这间菜馆逐渐变得名声显赫,而“吴再添”也成了这间馆子的招牌,多年后吴与这间国营餐厅断了合作,便又改名“佳味再添”,现今如果没有闲腿再细逛那些街巷,选择到这里亦可以收集遍地道的本地小吃。
眼镜同安封肉
开元路
从我小时候,开元路便成了排档一条街,在早期,厦门还没有排档这一说法,大家都管这叫菜馆,好的菜馆常常是趋之若鹜,好的菜馆也常有个怪老板,这家店的老板顾名思义就是个眼镜老板,在不炒菜的时候常常坐在店门口喝酒吃菜,因为离八市近,他们的菜常常很新鲜,应有时鲜也靠谱,种类虽不如大菜馆那般华丽,但是做出来的菜很扎实。应着店名,点个封肉就白饭也是不错的。
141大排档
开元路141号
141大排档在近年成了开元路上最大的大排档,店内发挥了物尽其用的精神,衍生出了一条长长的菜单,用餐点设在骑楼内,蜿蜒转折,骨骼精奇,在这间大排档用餐其实可以选择二三楼靠阳台的位置,正好也可以借看风景之余缓解下吃太饱的尴尬。
红发糕饼店(龟粿、糕等)
开禾路16号
闽南人好神,好祀,好求取,祭祀是其生活的一部分。在供盘上除了俗世的瓜果还有米面转化而成的糕粿,这些糕粿种类主要是发糕、红龟、红圆还有甜饭,发糕是用面粉蒸制而成,取它在制作过程中,因蒸汽加热而迅速膨胀的发起之势以祈兴旺之意。红龟,以糯米与粳米制成米浆,再将其蒸成七分熟的皮,然后用天然染料染红,随后加入内馅,最后用磨具印成龟样蒸制而成。还有一青色的种鼠壳龟,是用清明草染的皮。这些糕点只有在闽南人比较重视的祭祀上才会用到,比如每年正月初九的天公祭。还有一种大龟,同样是以米面制成,这种大龟主要用于宫庙里的祈龟活动,人们通过掷筊占卜决定取得这些大龟的资格,如果取得,就象征着从庙里的神明那借到了好运气,来年得视走运程度加倍奉还。
向阳商场(老派百货商店)
横竹路22-28号
横竹路,老厦门人更喜欢叫它“竹子街”,竹子街以出售竹竿而名,尚有瓷器店卖碗,亦名“碗街”。而这些业态后来都浓缩到了街上的向阳商场里。向阳商场是大同路上百货业光景的一个遗影,里面旧而不乱,锅碗瓢盆,花草盆栽,还有小朋友的椅轿,与周围生活有关的器物应有尽有,若是喜欢些古旧味的东西倒是可以进去翻翻,在向阳商场的斜对面还有一间经营了58年的蒸笼竹器加工店亦值得驻足。
宏扬佛具店
开元路
店开到现在已经进入了第二代,老店东早期在厦门工艺品厂任职,后来工艺品厂效益不好,便自己开了这间佛具店,店里请的是惠安师傅,我小时经常从他们店门前经过,看着满屋子的木刻佛像,觉得一阵奇异,他们也帮人修补家里的老佛像,开到现在,老店东觉得很唏嘘,因为大部分人已经不怎么欣赏这种成本较高的手工木雕佛像,现在市面上的廉价佛像多是从一个像复制钥匙的机器里生产出来的,且多用树脂伪造成木头。之前,我曾遇过要做一个小机器雕塑的难题,走现代工业流程十分费劲,后来找到了这间佛具店,凭着一张不成熟的图纸,跟店东沟通了两次,想不到原物便出现在眼前。我打心底里喜欢这种人与人的交流,现代工业流程还得先把人的语言转化成机器语言才能顺利进行,有时跟流程上的人交流你会感觉像在和一个机器对话。
青草药
开禾路40号附近
若遇个风寒暑热风湿疼痛,老厦门的第一反应多数是去买把青草炖炖水。老市区里的老人们多少都有些赤脚医生的青草常识,早期出于生活成本的考虑他们多数先是自医,不行再去看医生。青草药摊就变成了个小移动药房,而它们多数也藏着些民间验方。
晨光旧书店
厦禾路178号
光吃还得有书伴,晨光旧书店的老东家早期在厦门新华书店古旧书门市部工作,与古旧书本结下了不解之缘,在中山路的古旧书门市部关张后,应读者之请,于1996年在厦禾路旁开办了晨光旧书店,专营古旧书本,并按质论价收购旧书,来者不拒。在店里几乎堆出了个书山有路勤为径的景。后来老东家病了,索性就把在日本求学的少东家拉回来守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