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
2013-04-29孙玲
孙玲
摘 要: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过:“教育必须是生活的。一切教育必须通过生活才有效。” 语文教学的内容应该是生活的,语文学习的形式也必须是生活的。我们要组织学生深入生活中去观察自然、观察社会,去体验和感悟生活。
关键词:生活;语文;课堂;回归;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过:“教育必须是生活的。一切教育必须通过生活才有效。” 语文教学的内容应该是生活的,语文学习的形式也必须是生活的。我们要组织学生深入生活中去观察自然、观察社会,去体验和感悟生活。
我在教学中进行了生活化教学的一些尝试,下面就谈谈我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生活化教学的一些做法:
一、观察自然,把自然融入课堂
大自然是人类生活的根基,智慧的源泉。大自然的万千姿态、绚丽色彩及富有音乐感的声响,又成为对儿童进行审美教育的课本。我们应该顺乎自然,利用儿童学习语言的经验,让儿童回归大自然,投入周围世界宽阔而丰富的怀抱中去。的确,大自然是最丰富、最生动的教材,大自然课堂也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感。如在教学《爬山虎的脚》一文时,正好我们学校操场西边就有完整的一面墙长满爬山虎。于是我就让孩子们带上语文书和笔,直接将课堂搬到了操场。我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着重抓住以下环节:一是让孩子们实地观察爬山虎的茎、叶、脚,让同学之间互相说说看到的样子,由同学互相记录,然后到课文中去找到相应的句子,和作者比一比谁说得好。二是让孩子们到文章中去读读自己不能理解的句子,然后到实际的爬山虎身上去寻找答案。三是将现实中观察到的、文中没有描写到的关于爬山虎的一些细节,在课文后面进行补充描述或续写。在这三个环节之中,同学们始终充满兴趣。同学们在大自然中自学了本课后,我又组织大家开展以观察到的爬山虎为内容的竞赛。孩子们因为有了先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铺垫,充满自信、对答如流。他们在自然情境中学会了相互切磋、取长补短、合作学习。
二、创设生活情境,体验课文内容
善于把握和利用生活中资源,能把抽象的语言表达得更形象。在课堂中创设再现教材内容、激发学生自己去琢磨、尝试、发现的相关情境,能有效缩短教材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如在教学《搭石》一文,我事先了解到城里的绝大部分孩子因为没见过搭石,更没走过搭石,缺乏搭石方面的感性认识。于是,我在课前找来十多块旧砖块。当学生学到“什么是搭石”时,我就让他们学着文中的描述亲自来“搭一搭”。第一次搭的学生只能将大概的意思用一排砖块表达出来,但未能把握“二尺左右间隔”的含义,距离搭得很密。此时,我就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里的“搭石”和文中的“搭石”在方法上有什么区别?反应快的学生马上发现了其中的奥秘:同学搭的搭石没有按“二尺左右间隔”搭。我就因势利导,“那么,就像这位同学搭的密密麻麻多搭些石头在这儿可以吗?”同时又请学生上来摆设并试着跨一跨、走一走,学生马上得出结论“不可以”,学生在尝试过程中认识到:“二尺左右的间隔”是根据生活经验得出的合理间距,具有较强的科学性——既方便人们一步一步迈步子,又不会阻碍水流的通过,搭石也才会更坚固。至此,关于“搭石”是什么、怎么搭的等问题,学生已也然于心。
搭石完成后,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文中俗语“紧走搭石慢过桥”的内涵,我再次安排几名学生分组上来走一走,边走边体会“走得快容易保持平衡”、“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动作协调有序,还有踏踏的声音”等等。课文內容的描写都来自真实的生活,在课堂中让学生体验现实,就是要以生活为情境,回归生活,用形式多样的生活材料为课堂增添乐趣,化呆板为生动。“情境”强化了学生的感受,使他们由“近”感到“真”,由“真”感到“亲”,在如临其境之中不断产生共鸣。
三、表演生活故事,训练说话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表演是儿童的天性,而表演他们生活中所熟悉的生活故事,回归生活的真实,就更加乐此不疲了。“口语交际”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学中利用学生爱表演的天性,让学生在兴趣这一前提下进行说话训练,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学口语交际《学会做客》这一课时,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生活中的做客经历,再让学生互相表演,互相补充。做客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事情,表演起来非常活跃,使用的语言也特别丰富,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愉快的氛围中得到训练,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教学活动也变得更加生动。
四、展示学生特长,促进个性发展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个性的张扬。教学方法多样化、个性化,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让每个学生的个性都能得到充分发展,都能学有所长,感受成功的喜悦,让每个学生的创新精神得到释放,这是对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师的要求。我们面对的每一个个体在生活中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如有的孩子喜欢用表演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有的擅长用语言来阐述自己的观点,有的钟情于用画画来描绘自己的内心世界,还有的喜欢用歌声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在教学中,教师要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让每一个个体都有展示自己特殊才能的机会,如布置一些个性化的作业。在教学人教版第五册《秋天的雨》一课时,可以布置让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对秋天的喜爱。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有的用画画来描绘美丽的秋天,有的用歌声来赞美美丽的秋天,有的用表演来表达自己对这个美丽秋天的爱,有的用手中的照相机拍下美丽的秋景,来表达自己对秋天的热爱……同学们在自主参与的过程中,个性得以充分发挥。
实践表明,语文教学一旦走向生活,与生活联系起来,马上就生动活泼起来,课堂就一定会充满活力,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发展,教学质量也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