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德智体美教育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013-04-29陈玉霞
陈玉霞
一、开展德育工作,培养思想道德良好的学生
1.加强学生思想教育。教师一方面应该大力加强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学生正在形成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基础,求知欲望和好奇心强,思想活跃,欠稳定。因此,教师要倡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大力提倡理想追求,反对拜金主义;提倡艰苦奋斗,反对享乐主义。另一方面,培养学生责任感和坚强的意志品质,责任感是一个家庭、班级、社会稳定向上的积极因素,更是21世纪新型人才所必须具备的技能。教师应在教学工作中开展“我是学生”、“ 我是团员”、“ 我是中国公民”等系列教育,使学生体会到对班级、对学校、对社会和国家的应尽责任和义务。
2. 塑造学生道德观念。学生道德水平的高低,是衡量德育工作的重要标准之一。在人才培养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道德意识的培养,不断矫正道德行为,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促进学生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的同步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坚持各种具体可行、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开展德育活动。如,利用相应的课本教学内容,激发学生道德行为的内需。让学生在获奖内需激励之下,逐渐养成道德行为习惯。在讲授课文《刺猬汉斯》时,鼓励学生为人要信守诺言,讲诚信。
二、开展智育教学,培养知识技能过硬的学生
1.“传授知识”与“传授方法”并重。在知识迅猛增长的今天,掌握知识不再是学习的唯一目标,学会学习比起掌握知识更加重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明的正是这一道理。所以,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应该重视方法传授的有效性。教师传授知识是学生发展的必要因素,学生掌握相应方法是进行自主学习的前提条件。同样,学校教育应正确而充分地发挥传授知识的功能,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学习到方法,才能成为具备过硬的知识文化的人才。
2. 提供更多让学生学以致用的机会。新时期对人才的要求不再只是会读书考试,而是学以致用。如何把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提供更多让学生学以致用的机会,是每一位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如让学生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去完成有关口头和书面的作业题,也就是用言语去回答提出的问题或解答习题。这是教学上经常采用的基本形式。
三、开展体育活动,培养身心和谐健康的学生
1. 身体健康的重要性。身为教育工作者的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健康的身体也是人才的组成重要因素之一,只有有了健康的身体才能够更高效率地学习,也只有健康的身体才能将所学到的知识进行运用。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全面的发展观,让学生知道身体是自己的,体育技能也是学习的一部分内容,避免陷入“盲目追求分数”的瓶颈学习观,也别让自己发展成“高分低能”的畸形人才。
2. 心理健康的必要性。首先,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是实施自主学习、创新学习的主渠道,更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健康意识,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以上心理问题,调节和优化学习心理状态。小学各学科教材中蕴含着许多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因素。其次,开设心理辅导活动。教师应该有针对性开展心理辅导活动。一方面,创设一个倾诉平台,让学生在合理宣泄不良情绪后,达到心理平衡,保持乐观开朗的心境。另一方面,相应地设计一些心理考验活动,让学生在各类有益的活动中认识自我、调控自我,进而不断养成健康的心理素质。
四、开展美育训练,培养审美情操高尚的学生
1. 教师加强美育意识,明确美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师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使其树立正确、健康的审美观,构建良好的审美理想,形成健康、高雅的审美情趣。以爱因斯坦是位优秀的小提琴手;我国的第一首小提琴曲是地质学家李四光谱写的;科学大师钱学森将自己的创造发明,归功于歌唱家夫人蒋英的艺术熏陶和启迪等名人例子鼓励学生努力成长为一个高层次的人才。
2. 教师明确美育是贯穿整个人才培养的一种教育理念、教育艺术和教育方法。美育不仅仅是艺术知识和技能的教育,也是学生审美和美感的教育,以及学生的心灵和精神的净化、升华和提高。其次还表现在教师自身上,教师更应该充分利用自己的语言美、行为美、道德美和人格美的魅力来影响学生,吸引学生,使学生受到感染。
责任编辑 潘孟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