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档案记载:孔德学校与华北学院房产纠纷

2013-04-29孙国俊袁亚雅

档案天地 2013年7期
关键词:中国大学校舍周作人

孙国俊 袁亚雅

在河北省档案馆保存着一份涉及北平孔德学校与华北学院房产纠纷的和解笔录。据档案记载,1938年5月26日,时任孔德学校校长的周作人和华北学院法定代理人何其巩,因房屋借用权的民事纠纷,最终达成和解。当时处于日伪政权统治下,这份档案在当时特殊历史情况下透露出了怎样的历史信息呢?档案原文如下:

河北高等法院和解笔录:

上诉人:孔德学校东华门大街

法定代理人:周作人

被上诉人:华北学院设本市羊皮市

法定代理人:何其巩

右两造因确认房屋所有权及执行异议涉讼上诉一案,于中华民国二十七年五月二十六日下午三时,在本院民事第三法庭当庭和解。兹记其大要为左:

(一)和解内容

被上诉人对于宗人府房屋借用权,情愿永远让与孔德学校,除另状北京地方法院声请撤销执行命令与布告外,两造特此和解完案。

(二)和解成立关系人

上诉代理人:律师董玉珏

被上诉代理人:邓方良

(三)和解成立年月日

中华民国二十七年五月二十六日

河北高等法院民事第三庭

书记官:王家珍

受命推事:王登

河北高等法院懂事第一科送卷公函第138号,经启者民国二十六年度上字第280号孔德学校与华北学院因确认房屋所有权及执行异议涉讼上诉一案业经两造和解,本院除送达和解笔录外,相应将该案卷送交贵科查收

此致

北京地方法院民事科

计开卷两宗(证物详本院卷第一页)

这份档案所保存的只有一份和解笔录,内容比较简单,并没有保存原案件卷宗及其余相关档案,笔者为进一步了解当时所记载“法定代理人为周作人的孔德学校和法定代理人为何其巩的华北学院”因何产生房产纠纷,又因何最终达成和解,查阅了大量的相关资料,对当时情况进行了分析。

一、特殊的历史背景

北伐战争后,国民党政府首都回迁南京,撤销原京兆地方,北京遂改名为北平特别市。民国十九年(1930年)6月,北平市降格为河北省省辖市,北平地方法院降级属于河北高等法院。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侵占北平,将北平改名为北京。笔录中“中华民国二十七年五月二十六日下午三时”正是公历1938年5月,北平正处于日本侵占期间。这一时期,北平尽管不具首都的地位,但在教育方面仍有关键的优势,被国际人士称为“中国的波士顿”。

二、笔录中的两位名家

周作人,是鲁迅(周树人)之弟,周建人之兄。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文学理论家、评论家、诗人、翻译家、思想家,中国民俗学开拓人,新文化运动的杰出代表。历任国立北京大学教授、东方文学系主任,燕京大学新文学系主任、客座教授。新文化运动中是《新青年》的重要作者,并曾任“新潮社”主任编辑。“五四运动”之后,与郑振铎、茅盾、叶圣陶等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并与鲁迅、林语堂、孙伏园等创办《语丝》周刊,任主编和主要撰稿人。曾经担任北平世界语学会会长。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北京大学撤离北平,周作人没有同行,成为四名“留平教授”之一(另外三位留守的教授是孟森、马裕藻、冯祖荀),受校长的委托看守校产。据北大校长蒋梦麟在回忆录里谈到:“抗战的时候,他留在北平,我曾示意他说,你不要走,你跟日本人关系比较深,不走,可以保存这个学校的一些图书和设备”。其在1939年1月任汪精卫南京政府国立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3月应聘兼任北京大学“文学院筹办员”、兼任文学院院长。1940年12月,汪精卫政权特派周作人为华北政委会委员,并指定周作人为常务委员兼教育总署督办。日本投降后,因在抗战时期曾和日本人在文化上合作被捉起来关在南京。

何其巩,著名爱国抗日将领、和平解放北京功臣。曾任国民联军司令部秘书长,1927年,何其巩又转任河南军团党政行政长官。1928年,北平特别市成立,时年29岁的何其巩被任命为北平市的首任市长。1937年,到北平中国大学校董会工作,并被任命为代理校长。北平沦陷期间,何其巩一心一意办教育,坚决不任伪职,与燕京大学校长陆志韦、辅仁大学校长陈垣,合称为在北平坚持办学的三位著名大学校长。因沦陷期间华北学院迁到湖广会馆,在京校舍由北平中国大学管理使用,也就出现了档案中记载的“华北学院的法定代理人为何其巩”。解放战争期间积极参与策动十一战区起义工作,同时积极说服傅作义将军率部起义。1947年,他辞中大校长职,在北平隐居。

三、孔德学校和华北学院

孔德学校,北京第二十七中学前身,位于东城区东华门大街智德前巷11号,是清代的“宗人府”旧址。当时,“孔德”做校名,是希望把法国的实证主义介绍到中国,所以以法国近代实证主义哲学家孔德的名字命名。一直以来被称“北大子弟学校”,该校大多是北大子弟在读书,蔡元培的女儿,胡适的孩子,钱玄同的儿子,李大钊的儿子,沈尹默的儿子,周作人的儿子,都在孔德读书。北大知名教授也在这兼课,教员包括来自北大的沈尹默、马幼渔、周作人、钱玄同、沈兼士等。拥有超过20亩地的校舍和藏书604万册的图书馆。当时,鲁迅查资料都到孔德学校借书。孔德学校不用书局出版的语文教科书,自己编选教材,直到1937年“七七事变”后,孔德学校才用书局出版的课本。著名科学家钱三强、戏剧家吴祖光都是孔德毕业。

孔德学校于1917年建立,蔡元培任校长。1928年,国民政府令拨东华门大街宗人府为孔德校址,面积将近20亩。学校以2000元购得东华门大街26号四亩地开辟为运动场。1928年后学校分为中法大学孔德学院(移至阜外北礼士路)和十年制的孔德学校。1952年,孔德学校更名为北京市第二十七中学。

华北学院,是一所私立学院,原址是老北京的礼亲王府,1927年礼亲王府售出,作为华北学院校舍,位于西黄城根南街7号、9号。1937年日寇侵占北平后,华北学院、北平大学等校址也被日寇强行占用。1937年8月底,局势进一步恶化,国民党政府决定把一批高等学校迁到内地办学。华北学院,被迫迁到湖广会馆办学,所在京校舍由北平中国大学代为管理使用。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华北学院又由湖广会馆迁回北平,并于1946年定名为私立华北文法学院。1949年北平解放,私立“华北文法学院”到3月份就宣布自行撤销,此处并入从解放区进城来的华北大学,后又并入中国人民大学。

四、房屋使用权之争

使用纠纷中提到的宗人府情况,1922年,蔡元培在北京倡议办学,成立孔德学校校董会,到1925年由国务会议决议拨给前清宗人府作校址,到1928年“十一月觅定羊皮市前礼王府为校址”,把偌大的礼王府变成了大礼堂、美术馆、图书馆、实习法庭,还有运动场、园林假山、古物陈列室等等,用于孔德学校教学使用。

1930年,所在宗人府据民国政府教育部命,改名私立华北学院。1937年,日军入城,强占校舍,拘禁职员,校具图书,被抢掠一空。华北学院迁到湖广会馆,直到八年抗战胜利,华北学院才迁回。1947年3月,国民政府教育部令核定校名为华北文法学院。

然而,何其巩在1937年后任北平中国大学的校长,并不是华北学院的校长,当时,华北学院因日寇入侵北平,强占校舍,已临时迁到湖广会馆办学。而北平中国大学在北平沦陷期间,坚持办学,许多失学的河北、东三省的学生都插入中国大学学习,在校生最多时达三千多人,使用华北学院宗人府房屋用于办学也在情理之中,孔德学院因在1928年前在此办学,想要回继续使用,引发这场房屋使用权纠纷。

何其巩虽为北平中国大学校长,但为满足该校日益增加师生对教学校舍的需求,以华北学院代理人身份与孔德学院争夺宗人府的使用权。当时,何其巩坚决抗日教育,多次发表抗日演说,还因此被抓入狱;另一方面,周作人与日本人关系较好,后任日伪政府华北政委会委员、常务委员兼教育总署督办,妻子羽太信子也是日本人。两校、两人在日占领北平期间相争华北学院的使用权,其实也是在教育界抗日力量与伪政府的较量,结果虽败诉,也体现了在日侵占期间抗日力量艰难的维护自己权益。

虽然,笔录中写道“被上诉人对于宗人府房屋借用权情愿永远让与孔德学校”,但由地方法院上诉到河北高等法院,且当时私立中国大学在校生多达三千多人,并坚决不与日伪合作、不接收日本人的经济政治上支持,何其巩办学校舍住宿又是怎样得到解决的呢?可见并非真心相让于孔德学校,但迫于周作人当时与日本人密切关系,日伪政府的压力不得以而“永远相让”。

猜你喜欢

中国大学校舍周作人
乾荣子对周作人创作之影响考察
银幕内外中的“慕课”
会泽加固改造C级校舍让师生工作学习更安心
周作人之死
中国大学英语考试能力构念三十年之嬗变
丹阳市南门幼儿园的校舍改造
重庆处置“超期服役”临时校舍
论中国大学治理现代化
农村闲置校舍处置利用的思考——基于乐清市的农村校舍闲置实际
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