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骂人”背后
2013-04-29宋茇茇
宋茇茇
随着午睡起身的音乐响起,孩子们纷纷爬起床,忙着穿衣服。突然,原本宁静和谐的教室里传来了一声“哼!讨厌!”,那声音听起来又响亮又刺耳,难道有人吵架了?我赶紧循声走去,只见小雨用手指着婷婷,忿忿不平地说:“老师!她骂人!”婷婷的小眼睛眨巴着,双手不断拉着自己的衣角,一边躲一边说:“我没骂你!”“她说我是小呆子,我不喜欢她了!”小雨撅着嘴,不依不饶地说。为了平息纷争,我赶紧问清缘由:“你为什么要骂人家小呆子呢?”婷婷低声咕哝着说:“纽扣都扣错了,不就像呆子吗?”我一边对婷婷进行批评教育,一边督促她向小雨道歉。虽然事情平静地过去了,但我悄然发现婷婷的脸上显出一丝的不情愿,眼睛也红了……
一天,同班的傅老师新烫了时髦的“玉米烫”发型,孩子们都好奇地围着她,兴致勃勃地看着、摸着、讨论着。有的赞美得很直接:“傅老师,你的头发烫得真漂亮!”有的则含蓄地说:“老师的头发颜色好看,我让妈妈也去烫一个!”傅老师正沉浸在不绝于耳的赞美声中。这时,婷婷走了过来,她瞄了两眼傅老师的新形象,忍不住咯咯笑起来。我忙过去问她:“傅老师的头发烫得怎么样?”她托着下巴沉思了一会儿,得出了一个答案:“像……像疯子一样!”其他孩子十分不解,都嘲笑起来:“婷婷又胡说了!”傅老师并没有生气,她轻轻地问:“为什么像疯子呢?”“因为啊,你的头发一根一根都飞起来了,飘上去很优美啊!”婷婷一边说,一边用手比划着飞的动作,那神情好似在想象一个充满美好与诗意的场景。看来,婷婷的本意是“夸人”的,但无意中又“说错了话”。“疯子”、“呆子”这些词汇在她眼里,并没有褒贬之分,这些话在我们看来虽然奇怪,却全无恶意,可是,在成人统一的语言标准面前,婷婷脱口而出的词汇竟成了“骂人的话”和“胡说的话”,实在有失偏颇。幼儿的语言本来就是丰富的,游戏化的,成人又怎能用自己的看法去否定他们,并要求他们为自己的言行负责呢?
教师在倾听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时,不仅要以宽容的态度去接纳,还要勤于思考,揣摩孩童语言背后的真实意图。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这首先是关心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接触年轻的心灵。”瑞吉欧教育经验中也提出:“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双手,一百个想法,一百种思考、游戏、说话的方式,一百种倾听、惊奇、爱的方式,一百种歌唱与了解的喜悦……”
所有的孩子都有自由表达自己语言的权利,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努力消除内心的常规偏见,理解幼儿语言背后的童心、童趣,这样才能与幼儿共同欢笑、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