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针西瓜”只是个臆断
2013-04-29云无心
云无心
人类从来不缺乏想象力,尤其对于食品。每当看到跟自己“心目中的食物”有所不同,总是有人认定它们不是自然生长的。“打针西瓜”是一个例子,由于西瓜瓤又甜又红,跟一般西瓜不同,于是便臆断是奸商往没成熟的西瓜里注射甜蜜素和胭脂红,而这两种物质能“破坏肝脏肾脏的功能、影响儿童智力发育”。
又到一年西瓜销售的旺季,请你不要辜负科技人员的精心培育和瓜农的汗水浇灌,大胆地去品尝吧!所谓“打针西瓜”,只是一些对食品安全过度敏感的人的臆断,不是真的!
给西瓜打针和给人打针是不一样的
首先,通过注射甜蜜素和胭脂红,很难让生西瓜变得像正常西瓜一样红而甜。给人打针,药物能够迅速地达到人体各处,那是因为人体有一个强大的血液循环系统。而西瓜,只能像是一块切下的肉。对着切下的肉打针,血液循环系统就不能发挥作用了,打进去的东西,只能通过“扩散”的方式在肉中慢慢渗透。做过咸肉的人都知道,要把一块厚厚的肉腌“透”,需要很长的时间。西瓜也是如此,如果把甜蜜素和胭脂红注射进西瓜之后,会聚集在注射点,然后向周围扩散。扩散是一种缓慢的传递过程,距离越远,需要的时间就越长。即使注射到西瓜中心,要等它们扩散到整个西瓜,也需要极长的时间。再说这些注射液肯定没经过严格的消毒灭菌,在盛夏季节里,这些细菌会在西瓜内部迅速繁殖,几天时间就可使整个西瓜烂掉,相信没有瓜农会不让西瓜在地里自然成熟,反而去做这种损人不利已的傻事。
当然,技术上的不现实并不代表着没有人去尝试。就像童话能让小朋友们相信一样,“打针西瓜”的臆断也难免让一些像小朋友们一样天真的人去相信。
针对甜蜜素的指控被取消了
不过,即使是真的存在“打针西瓜”,它也不会有着“破坏肝脏肾脏、影响儿童智力发育的功能”。
甜蜜素是一种常用的甜味剂。跟糖精、阿斯巴甜、三氯蔗糖等甜味剂相比,它并不高效,甜味只有蔗糖的30到50倍。它的优势在于甜味比糖精更“纯正”,尤其是与糖精混合使用,可以彼此掩盖“异味”,从而更加接近蔗糖的甜味。此外,价格低廉也使得它比较受欢迎。
对甜蜜素的质疑起源于1966年。有一项研究发现,它在肠道细菌的作用下可能分解为有一定毒性的环己胺。而1969年,更有一项研究说糖精与甜蜜素的混合物会增加老鼠患膀胱癌的风险。于是,美国FDA禁止了它的使用。不过,这项致癌实验得不到重复,而又有了大量的其他实验来证明甜蜜素可以安全食用。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的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审查评估了这些研究,在考虑甜蜜素的吸收率以及转化成环己胺的转化率基础上,再基于环己胺的安全剂量,得出的结论是:动物试验表明,每天每千克体重摄入1 100毫克甜蜜素,不会产生不良影响。按照常规,把这个动物“安全剂量”的1%,作为人的安全剂量。那么,只要严格按照这个剂量使用,就是安全的。
按照国家标准,甜蜜素可以用于很多类食品中。对于公众来说,只要符合国家标准,即使是天天吃也不会危害健康。即使是“超标”了,因为那个安全系数的存在,也只是说有一定的风险,偶尔多吃了一点也不用担心。
胭脂红的情况跟甜蜜素有点类似
胭脂红是一种合成的色素,稳定性比较好,能够用于各种食品中。它的安全性也有一些争议。此外,它含有铝,而铝是人体不需要的元素,大量摄入的话可能损害神经。JECFA制定的安全标准是每天每千克体重不超过4毫克。欧盟以前采取的是这一标准,不过后来把它降低到了0.7毫克,而美国则没有批准它的使用。中国的标准是针对每一种食品具体制定的。总的来说,只要符合标准,可以认为没有什么危害。即使是“超标”的食品,只要不是长期大量地吃,也用不着担心“中毒”。
对于农产品,人们很容易形成固定的形象。一旦与自己心中的形象不符合,就怀疑是“奸商捣鬼”,而进一步怀疑它“有害”。我们应该理解,动植物本身具有很大的多样性,很多看起来“异常”的产品,有的是品种不同,有的则是生长条件不同导致的。这些“异常”,恰恰是“天然形成”的。我们应该关注这些“异常”,但是不应该一见到“异常”,就毫无依据地往负面去猜测、想象。这种臆断伤害的,不仅仅是无辜的农民,还有每一个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