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紫砂文化内涵的创造
2013-04-29蒋亚芳
蒋亚芳
摘 要:本文阐述了创造与内涵与紫砂文化的关系,分析了传统美学在紫砂创作中的运用与继承,用独特的视角阐释了紫砂到紫砂文化的提升要素,指明了融情入壶、壶亦载道的严谨而积极的从艺方向。
关键词:紫砂;文化;认识;创新
1 前言
在紫砂史的发展过程中,可记载的最早与文化的接触,可推溯到时大彬游娄东,与陈继儒、王世贞等文人交往,始做小壶,及至清陈曼生参与制壶,设计壶型并作壶铭及诗画,将文化与紫砂的融合达到高潮。根据笔者从艺20年的经历与认识,认为紫砂器在“文化”上的体现应从下面几个方面来看待。
2 融入文化内涵的创造
从论语《述而篇》可以看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可见中国历代是比较推崇“道、德、仁”等思想上的追求。而“艺”更多的是属于手工技能,而少于思想和精神的成分,更偏向于“工”。因此,只有当“思想”和“精神”与“艺”相互结合,有创造成分存在的同时,文化便产生了,这种文化不只局限在壶铭、绘画的表现形式上,更侧重于器物所展现的创造力、内涵与思想。
中国传统美学崇尚线条的美感,通过绵绵不断的线的流动,来体现活泼的生命律动,这与西方艺术中所注重的体积与重量是完全不同的。这种对线条的理解和应用,在中国书法和绘画艺术中被体现的淋漓尽致。同样,通过线条来产生气韵生动的效果,在紫砂壶上也被充分的体现出来。
例如,在景舟提壁中,提梁与壶身的连接处线的宛转、身筒的反弧线,体现出一种灵动感。提梁的两条纵线与肩腹的弧面,产生出张力的视觉效果,肩线、口线、的脚线,通过不同大小的圆,体现出流动的韵味。曲壶更是创造性的通过一线贯通壶身的方式,将壶体的轮廓勾画出飞张和灵秀的气度。
3 总结
紫砂文化的发展,关键在于创新。创新是艺术的生命力所在,但创新要依托于传统,一定要在充分借鉴传统美学的基础上,利用与外界的交流和接触,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与品味。再充分利用紫砂材质的特性,创造出有内涵与思想、有中国传统美学特征的紫砂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