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移动学习对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作用研究*

2013-04-29胡金频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3年7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信息化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与发达地区有了更大的差距,改变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现状,进一步推行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信息化,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是少数民族地区所面临的一个课题。凉山彝族自治州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境内有汉、彝、藏、蒙古等10多个世居民族。全州辖17个县市区,2009年凉山全州总人口达473.04万人,少数民族人口247.49万人,占总人口的52.32%,彝族人口达到231.07万人,占全州总人口的48.85%。由于历史原因以及地理位置、经济、语言等多方面的原因,教育相对滞后。手机、互联网技术、IPAD等为移动学习提供硬件支撑的移动媒体的普及为教育质量的提高提供了更好的物质条件。随着手机的普及,无线网络的广泛覆盖,移动学习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一、教育信息化与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困境

1.教育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教育管理、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培养信息社会要求的创新人才,加速实现教育现代化进程的系统。教育信息化的开放性打破了以学校教育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使教育社会化、自主化;其共享性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其交互性实现了人机之间的双向沟通与远程交互学习,促进了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

2.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困境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比如,硬件的不断完善,对少数民族地区教师培训力度的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一系列扶持政策。虽然在教育效果上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由于其固有的历史原因,与发达地区的教育还存在很大差距,导致这些差距的主要原因如下。

(1)语言障碍

由于很多学生住在比较偏远的地方,在接受学校的正规教育之前根本就没有接触过汉语,然而学校的大部分教师都是汉族,不懂彝族语言。以喜德县民族小学为例,它是一所全日制寄宿小学,学校共有学生1066人,其中彝族学生983人,彝族学生占总学生人数的92.2%。学校教师53人,其中汉族教师有35人,彝族教师15人。汉族教师不懂彝族语言,在课堂教学中只能采用纯汉语教学。学生从步入小学开始就遇到语言障碍,需要一段时间才能适应,虽然学校开设有学前班进行语言的衔接,但是由于时间过短,学生不能完全适应汉语教学。在小学教育中没有专门针对少数民族地区编写的教材,教学的步伐跟汉族学生一样,这样就导致彝族学生在起点就输给了其他学生,导致很多彝族学生在中途因学习成绩跟不上而辍学。如何让学生从彝族语言过渡到汉语,是教师所面临的最大困难和挑战。

(2)资源分布不均衡

由于凉山州地域分布很广,彝族人民的居住地分布也很广泛,很多人住在交通不便的大山中,并且居住分散,离学校很远,学生为了读书必须走很远的路。这样就导致学生在上学和课后辅导过程中出现很多困难,并在课后遇到问题找不到人询问,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大的不便。在对彝族自治州的昭觉、美姑、雷波、金阳、布拖县近60所乡镇中小学信息化建设情况的调查中发现:多数乡镇中小学计算机数量严重不足,有20%的被调查学校没有一台计算机,生机比在40∶1以上的占88%;多媒体教室配置率不高,只有25%的学校建有多媒体教室,70%的学校没有自己的微机房;联网学校的比例更低,没有一所学校建成校园网,只有9%的学校接入互联网。另外,少数民族地区教师缺乏,由于其地理条件和生活条件比较恶劣,很多教师都不愿到少数民族地区中的一些偏远学校去教书。同时,现有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相对比较薄弱,在教学过程中没人给予指导,加大了教师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难度,使信息技术并没有在教学中发挥相应的优势。

(3)观念障碍

特殊的地理位置、硬件条件决定了少数民族地区在信息方面的相对落后,由于大部分农村家长的文化程度都不是很高,对教育的重视不够,为了改变现有的生活状况,很多家长选择让孩子中途退学。加上现有硬件条件的限制和信息的闭塞,学生没有办法接受到新鲜的知识,他们在知识范围方面与城里的孩子相比有巨大的差距。

要改变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现状,仅仅依靠教师是没有办法解决问题的。信息技术的普及为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改善提供了契机,尤其是以手机、平板电脑为代表的移动设备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普及,为少数民族地区缩小城乡差距、缩小数字鸿沟、促进资源均衡发展提供了可能。

二、推进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信息化的支撑

1.移动学习的特点有助于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改变

移动学习是指依托目前比较成熟的无线移动网络、国际互联网,以及多媒体技术,学生和教师通过使用目前比较普遍的无线设备(如手机、PDA、笔记本电脑等)来更为方便灵活地实现交互式教学活动,以及教育、科技方面的信息交流。移动学习不受时间、地点、空间限制的特点打破了传统教育中的地理、空间、时间的界限,使学生的学习与交流不再局限于固定的空间和模式;学习环境中的教师、研究人员、技术人员和学生都是移动的,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向相关的人员请教问题;教学内容呈现形式的丰富性打破了传统教育内容的呆板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丰富的教育资源、学习方式打破了少数民族地区资源匮乏的局限性;基于移动技术的交互式学习、协作学习弥补了少数民族地区师资的不足。

2.少数民族地区不断完善的硬件资源

2004年,由信息产业部、四川省委、省政府和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安排部署,四川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实施,为解决不通电话的边远贫困山村通信问题的重要扶贫工程——村村通正式启动[1]。截至2010年4月,凉山移动公司基站及直放站总数已超过1800个,网络覆盖17个县(市),重点乡镇覆盖率达100%,高速公路凉山段覆盖率达100%,成昆铁路沿线火车站覆盖率达90%,旅游景区覆盖率达100%。2010年3月31日,凉山TD(G3)正式开通。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显示:截止2011年6月,中国共有网民4.85亿,家庭带宽网民3.9亿,手机网民3.16亿。根据最近移动制造商爱立信的研究报告显示:到2015年,80%的人们连接互联网将是通过移动装置[2]。以上数据说明移动学习在教育中的运用是一种必然趋势,对推进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信息化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少数民族地区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

少数民族地区信息化教育的推广和实施必须依赖于教师,提升少数民族地区教师的观念和信息素养才能促使移动媒体在教育中得到广泛应用。国家开展的中西部地区教师骨干培训,西部地区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定期派送少数民族地区教师出去学习等活动改变了少数民族地区教师的教学观念,为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移动学习对少数民族地区信息化教育的促进作用

教育信息化的整体发展必然包含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提高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信息化是时代的需要,也是改变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现状的需求。

1.移动学习可以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教师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教育的信息化需要教师的信息化,教师信息化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育的信息化水平,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师由于硬件条件的限制,信息技术水平不高。在笔者所调研的几所学校中,60%的教师会使用课件,40%的教师不会自己修改课件,80%的人不会素材的处理。然而,随着对少数民族地区信息化重视程度的提高,教师也意识到信息技术能力的掌握在少数民族地区教师中的重要性,他们希望掌握更多的信息技术能力,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尤其是移动媒体在教学中的逐渐应用,对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移动媒体在学生中的普及,将使以后的教学、课件、作业更多的以电子方式出现,这些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处理能力,以电子方式批改作业、在线回答学生问题、在线与学生沟通的能力。新技术将促使教师不断学习新的技术并用它来服务于教学。

2.移动学习有助于少数民族地区学生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移动学习在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学习中的应用,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能够提高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提高学生信息技术检索的水平。使学生学会利用信息技术学习处理相关的事物,学会利用移动媒体去寻求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促使学生逐渐掌握新技术。锻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来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来处理信息的综合处理能力。

3.移动学习方式可以促进学生语言的衔接

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里面大部分都是彝族学生,没有良好的汉语学习语言环境。教师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汉语,可以制作声图并茂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脱离彝语的环境,通过声图并茂的课件来学习汉语,增强学生的汉语理解能力。同时,教师可以从网上寻找合适的教学视频和音频以及文本,经过筛选后供学生课后学习汉语,让学生定时收听收音机并跟读,纠正自己的发音。练习和提高语言的最好方式就是有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让学生置身于汉语交流中可以加速学生汉语水平的提高。因此,借助移动方式创建一个汉语交流平台,可以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提高自己的汉语水平。

4.移动学习可以缩小少数民族地区的数字鸿沟

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差距在信息时代更体现在学习资源的严重不足,随着少数民族地区硬件资源的建设,互联网和移动通信信号的普及,创建基于网络和移动的学习条件变成了可能,移动学习在少数民族地区的使用将彻底地改变这种现状。网络资源的无限性和使用的方便性,改变了过去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由于地理位置的封闭、教育资源匮乏而落后的情况,使学生的学习资源更丰富。另外,很多关于农村中小学信息资源网的建设、远程教育等缩小了少数民族地区与发达地区的信息差距。

四、以移动学习推进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信息化的举措

1.转变教师观念,加强教师信息素养能力的提高

加强教师观念的转变,不定期的让学校中的教师去其他学校进行观摩;对老师进行教育技术相关能力的培养,对学校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情况进行实时跟踪,建立相应的交流平台,对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给予辅导和帮助;举行多媒体教学比赛,让教师从传统的教学方式中走出来。督促教师使用电脑、PDA、手机处理教学中的相关事物,让教师学会使用移动工具查询教学资料,学会整合教学资源;利用移动工具与同事之间进行交流与沟通;学会利用移动工具传达相关信息;让教师学会制作电子教案、利用相关媒体备课、学会利用网络与学生进行沟通。

2.转变学生观念,重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必修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生存与发展所必需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逐步形成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3]。重视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处理信息的能力,侧重学生的信息检索水平,提高学生搜索信息、筛选信息、处理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学生通过信息技术掌握必要的计算机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利用移动媒体搜索教育教学资源,学会利用网络解决教学相关问题,锻炼学生使用移动媒体完成作业,创建博客并养成写日记的习惯,让学生学会通过网络与同学和教师进行沟通。

3.加快学科资源建设,整合教学资源

移动学习在教学中的普及程度如何在很大程度由教学资源来决定,因此,教学资源的丰富性和新颖性是保证教育信息化推进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加快相关学科资源建设,创建具有代表性的学科网站,丰富教学资源,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以不同形式呈现教学信息。在资源建设上,与发展比较好的学校建立合作关系。另外,也可以通过政府或者教育部让一些远程教育发展比较好的名校提供他们的远程教育资源来帮助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使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资源上更加丰富,缩小少数民族地区学校与发达地区学校之间的差距。

以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硬件为支撑,辅以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的提高,将改变少数民族地区滞后的教育,加快少数民族地区信息化教育建设的步伐。

参考文献

[1] 曾陈萍,胡金频.信息环境下民族地区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思考.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

[2] Johnson,L.,Smith,R.,Willis,H.,Levine,A.,and Haywood,K.,(2011).The 2011 Horizon Report.Austin,Texas:The New Media Consortium.

[3] 张超.浅析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中信息素养培养目标的落实.教学与管理,2012(9).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信息化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月“睹”教育信息化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