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信思维
2013-04-29陈晓光
陈晓光
国信经验对于广大中小企业而言的确很难复制。要想通过债券市场进一步解决广大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仍需进一步放开债券市场,让更多中小企业在其中分得一杯羹。
IPO“冰封”数月,证监会对IPO中介机构自查要求严苛,已经有数家企业上市梦碎。然而,诸多上市企业热情仍不减当初,排队者众多。力图通过严查疏解IPO“堰塞湖”的做法似乎奏效不大。股市俨然成为很多企业向往的融资圣地。
然而,条条道路通罗马。上市融资难度加大,何不考虑其他渠道?证监会最近在回答投资者问题时提到,在审企业可以发行公司债,以缓解企业融资难题。那么发行债券对于企业而言可不可行?传言中的“股热债滞”现象是否存在?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青岛国信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
青岛国信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经青岛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国有大型综合类投资公司,是由青岛市国资委履行监管职责的国有资本运营主体和投资主体,注册资本为30亿元,是以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为重点的控股型综合性集团公司。根据市委市政府对国信集团确定的发展定位,金融发展、蓝色硅谷建设及城市功能开发与服务作为国信集团的三大核心主业。按照“走进高端、走进深蓝、走进市场、走向现代化企业”的发展思路,开始新的第二次创业。
据该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国信集团是国家发改委规范企业债发行办法以来,青岛市首家发行企业债的公司,也是青岛市唯一连续成功发行三次企业债的公司。2007年以来,包括企业债、短期融资券及中期票据等已经累计注册和发行了67亿元债券,平均利率在5%左右,为企业节省了大量财务费用。
国信集团有关负责人认为,在进行债券融资时认真研究国家货币政策和经济运行周期基础上,提前筹划,选择利率趋向见底回升的时机进行债券融资,是该集团成功融资的重要经验。
国信集团在债券融资方面做得可谓有声有色,那么它为何不走一般企业的融资路径?
其有关负责人认为,单一的银行贷款方式并不适合像国信这样承接大型建设项目的企业,银行贷款利率经常随着市场的变动而上下浮动,而企业债券的票面利率是固定的。在面临加息压力下,通过债券融资可以锁定利率变动风险,控制长期建设成本。而且,债券融资利率大部分较同期银行贷款基准利率下浮10%以上,为集团节省很大开支。
国信集团在债券融资方面的大显身手也让我们不禁思考:“股热债滞”难道是个伪命题?
记者在查阅相关资料时发现,2012年,我国全社会融资规模为15.7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93万亿元。其中,人民币贷款8.20万亿元,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52.1%,同比低6.1个百分点。企业债券净融资2.25万亿元,占比14.3%,同比高3.7个百分点;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0.25万亿元,占比1.6%,同比低1.8个百分点。
社会融资总体规模上升的同时,融资结构也出现了较大变化。信贷规模有所下降,作为直接融资方式的债券融资比重有较大提升。这种情况似乎与“股热债滞”背道而驰。
按照当前规定,发行债券公司的融资规模不得超过净资产的40%;发债企业近三年的平均利润要至少超过发债利息。发债公司的资金用途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
而且,就公募债而言,企业要想在在债券市场中公开募集到更多资金,并以较低的利率发售,必须获得由市场中具有权威的评级公司授予的较高评级(一般是AA级以上)。而据中信万通高级经理刘宝元所言,“当前大多数企业都达不到这一评级”。
由此说来,国信经验对于广大中小企业而言的确很难复制。要想通过债券市场进一步解决广大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仍需进一步放开债券市场,让更多中小企业在其中分得一杯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