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之恋雁鸣湖
2013-04-29
编者按:正在编辑本期刊物时,《诗选刊》杂志副主编张洪波先生打来电话,闲谈中得知本期刊物的主题是湿地,就积极推荐其家乡的国家级湿地雁鸣湖,并随后发来了大量图片和稿件。编辑在审稿过程中,既感受到了雁鸣湖湿地的美丽又享受了一次和雁鸣湖有关的人文情感盛宴。在本期“美丽中国”栏目中刊出部分有关雁鸣湖湿地的散文,供读者品鉴。
雁鸣湖湿地简介:
雁鸣湖自然保护区湿地,是我国长白山区湿地类型最为丰富的区域之一。按照国际湿地公约的分类体系,该区内湿地可划分为两大湿地系统,即天然湿地系统和人工湿地系统。天然湿地系统包括6种湿地类型,即: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泛滥地、灌丛湿地、森林沼泽和草本沼泽。人工湿地系统包括2种,即:灌溉地、蓄水区。雁鸣湖湿地面积为18.905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35.0%,其中天然湿地面积为17.357公顷,占该区湿地面积的91.8%,人工湿地面积1.548公顷,占该区湿地面积的8.2%。
雁鸣湖自然保护区属低山丘陵区,总体地势北高南低,张广才岭余脉马鹿沟岭、小沟岭等由北向南延伸到牡丹江沿岸,其间分布有森林、谷地、溪流及草甸,构成本区复杂多样的地貌类型。
保护区气候属中温带大陆性湿润季风气候,气候特点是:春秋短暂、凉爽少雨,夏季温暖、雨量充沛,冬季漫长寒冷,年平均气温4.3摄氏度,无霜期平均为120天左右。该保护区是吉林省河流密度较大的地区之一,松花江一级支流牡丹江自保护区西端入境,由西向东横贯保护区南部,流经保护区的长度为53公里,流域面积达2383公顷,年径流量26.8亿立方米。独特的水系分布与地貌特征使该区内湿地类型多样,野生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
雁鸣湖新绿
文/张笑天
可以说,雁鸣湖是我的梦中情人,是我文学处女航的出发港,它构成了我生命的一个乐章。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雁鸣湖畔》就诞生在这片碧水苍苍的水乡。那是我35年前深入生活的地方,那时节,除了蓝天绿水和呦呦雁鸣是清丽可人的,其他不敢恭维,贫穷、落后和高度紧张的神经带给人们的是麻木和满面菜色。那时候,这里还不叫雁鸣湖,大山嘴子、小山嘴子的名字延续了不知几百年。
谁也不会料到,默默无闻的小山村会因为一本小说而闻名,直到弄假成真,真的改了名姓。几年前,经国家民政部批准,大山嘴子乡成为历史,标准地图上在离镜泊湖不远处标注出雁明湖镇建制,我的小说以无形资产的形式永驻那片令我梦绕情牵的土地。
世上有很多美景,往往身临其境时,终有客乡的陌生感,只有雁鸣湖的嘹亮雁鸣才是属于我的,那里是我的人生转折点。尽管它曾给我的心灵留下过隐隐的灼痛和沉重的记忆。
记得我在《雁鸣湖畔》开篇时是这样描绘那里秀美山川的:倒映着茂林萋草的牡丹江,鹅卵石杂陈江底,线梭子似的游鱼,在石缝间穿来穿去。这条日夜奔流的大江,携带着一条条山泉,汇拢起一道道空山水,像一条白色的带子,在巍峨的长春岭脚下,投入到茫茫的雁鸣湖的怀抱。
用老农的话来说,风光是不能当饭吃的。与绮丽风光不相匹配的是人们的贫困,“资本主义尾巴”割得人们的家当只剩下了几句革命的辞藻。那时候,雁鸣湖人看了我的小说,都说给他们增了光,他们又说,从没觉得雁鸣湖有多么美,美能填饱肚子吗?我当时很不以为然,说他们麻木,今天想来,我总算明白了一个最浅显的道理:吃不饱肚子的人哪有闲心看风景!
金秋八月,我终于有机会回到了阔别多年的雁鸣湖。
一走下汽车,我几乎认不出当年那个遍布灰黑茅草房的破败山村了,一座座红瓦白屋的农舍、小楼林立的整洁小镇娱人眼目。沿着牡丹江两岸,有一片广袤的湿地一直向天际铺展,水草、灌木,星罗棋布的池沼,低低掠过水面的野鸭和水鸟,都令我不胜惊讶,这不是被生态学家称为“地球的肾”的湿地吗?过去我怎么没注意到雁鸣湖还有这样一笔可观的原生态资源?这就是原来从不被人注意的荒草丛生的野渎寒塘吗?啊,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
问了才知道,这是富裕了的新农村的新文化意识的杰作。如今,你在中国的辽阔版图上,想寻找像雁鸣湖、牡丹江这样清澈的水,想吃到江湖里纯野生的红尾鱼、鳌花鱼,实在不易了。
雁鸣湖人当然不是饿着肚子营建绿色生态。只有到了雁鸣湖,吃了雁鸣湖牌大米,喝了雁鸣湖牌白酒,品尝了雁鸣湖牌纳豆,你才知道无公害食品该是什么味道。雁鸣湖集团公司的老总赵忠山告诉我,他旗下有八个公司,农、工、商贸和第三产业一体,在我眼前绘制了一幅无法与从前接轨的现实画图,但毕竟接轨了。股份制的现代化企业已经把农民的产销变成了一条龙,连为农民提供种子以及锄草、收割等程序都集约化了,农民只是一部庞大的农业链条上的小齿轮而已。这里的雁鸣湖小粒黄豆、稻米全都不上化肥、不施农药,农贸集团公司自己有粮库收购,价格远远高于市场,农民不愁种,不愁收,更不愁卖。雁鸣湖出口到日本的小粒黄豆因有信誉居然免检,皇帝的女儿不愁嫁,许多三农问题在这里都不多见。我们参观豆制品系列的食品加工厂,看不到几个工人,生产自动化、灭菌过程和先进的工艺流程令你惊叹,如果闭上眼睛领你到这里,你绝不会相信这是农村。
我在村口碰上一个积农家肥的老把式,我问他,用化肥不是更高产吗?他说,吃不饱肚子的年月才追求高产,上化肥,板结土地,粮食不好吃,化肥水流到湖里污染了水质,鱼也难吃,人喝了得病。还说,雁鸣湖一切都该是绿色的。
用一句时髦的话来说,这是新农村、新农民的新语境,山绿水绿五谷杂粮皆绿,我梦中的雁鸣湖真的让我心醉,我甚至动了35年后再续写《雁鸣湖畔》下集的念头。
雁鸣湖的荷
文/庄吉春
整个冬天,我都在惦念雁鸣湖的那一池清荷。
记得夏天的时候,那些清荷给了我一个梦,一个被粉色、绿色和淡青色濡染于一体的梦,在夏天艳阳的照耀下,组成一点又一点、一片又一片晶莹的、多层次的、静美的水墨画。而当清风吹过或者骤雨来临,它又会在舞动的坚韧中,将变幻的、缤纷的色彩洒满池塘,让人面对这些美丽的生灵,去领悟更深、更远的境地。
我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荷塘中的每一朵花、每一片叶、每一支待开的荷箭,都有一个自己的故事,也都有着自己的那些日日夜夜和霜痕雨迹,更有着自己的风韵和情愫。
在它香艳满塘的时候,有人跻身其间,借荷之红以炫自己,借叶之绿以媚自己,但是几场秋雨过后,荷塘却少有人来了。人情世故,大凡如此吧。
因此,在我的心里总有着一种念头,我想亲眼目睹一下繁华凋尽之后的那种凄清之美,看看荷茎上依然高高擎起的那些莲蓬,看看它在雪中依然构建孤高的身姿,看看那些悄然独守北国而此时仍护卫那片温柔的残雪。我想,这个时候一定有一个在世事沧桑中用强劲不屈书写的自我梦幻,一个在萧萧冷风中保持自我的魂灵,一个坚信着来年夏天能够不负一塘池水,重整河山的抱负。于是,我在冬日里来到了人迹罕至的雁鸣湖。
可是,当我抵达荷塘边,想要目睹芳华沉寂,已被众人忘却的荷时,除了冰上覆盖着的一层厚厚白雪外,什么都没有,正如我此时面对荷塘时那空落的心境。我选择这个时节来看荷,就是为了看看荷在雪中的景象,看荷被人忘却后依然坚守的那份超脱,可是现在一切都没有了。是雁鸣湖的人过于勤劳,为了残荷不给人留下残破的印象,把塘面的残破都给涂抹去了吗?
一支荷茎可以擎一朵花,也可以擎一团雪,这是两种极致的美,而人们往往看重的是前一种美,后一种美却容易被人忽视、忘却。
此时,我站在荷花曾经开放的地方,想到很多的人生世故,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人只承认绿叶红花的美,而不知道那些历经风霜,凋零老去却依然伫立风前,匍匐不屈的生命也是另外一种更为高贵的美呢?在万籁俱静时分的黑白辉映、不移不遁、不离不弃,不也是生命终极的那份崇高吗?
我们应该知道,荷从盛开到凋落,也是在向世人展示从形体到精神的嬗变过程,因此荷的美丽才不会因为芳华已去而衰老。因此我希望明年冬天再来雁鸣湖,能够看到雪中荷塘那幅发人深省的画面。
绿意盎然雁鸣湖
文/杨大业
当粉红的杏花樱花飘零之后,淡紫色的丁香花欣然怒放,芳香四溢,沁人心脾。此时的雁鸣湖度过了严冬,跨过了枯黄,正静静地梳理着容姿,以恬静温柔的姿态展示在人们面前,让人感到亲昵可爱。
“春江水暖鸭先知”。一群麻鸭嬉戏在湖边,不停地用扁扁的嘴清洗着自己的羽毛,生怕因自己身体的不洁,影响雁鸣湖的形象。湖岸上,一只健壮的雄鸭,殷勤地用它那沙哑的声音哑哑地讲述着动人的故事,吸引着雌鸭,伴随其左右,缠缠绵绵,好有情致!湖边的河柳们正在“万条垂下绿丝绦”,嫩嫩的叶,柔柔的枝,像女人的秀发,撩人心动。村边的田野里,刚刚破土而出的玉米苗,以“丫”的姿态站立成行,井井有条,葱葱的绿,生机勃勃。青山绿树倒映在静静的湖面,真是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构筑出特有的湖光山色。
携着少时同学,漫步在垂柳依依的岸边,清新的空气里伴着鸟语花香,远山近水,令人目不暇接,让人心旷神怡。抚摸村口那棵百年老榆树,沧桑的面孔正在述说着我们风华正茂的故事。顺堤坝斜坡踉跄而下,踏上一叶小舟,飘泊在波光潋滟的牡丹江支流上,掬一捧泠泠江水,清爽怡人。来到江心岛上,一片新绿铺展在眼前,仿佛来到大草原,几只奶羊一边津津有味地啃着嫩草,一边咩咩地为春天欢笑。真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让人顿生惬意。在满眼的绿色间,“一江春水向东流”,如同一条白带把交错的群山劈开一条缝隙。这也是雁鸣湖湿地最富有诗情画意且让人流连忘返之所在。啊!雁鸣湖,绿意盎然的雁鸣湖,生机勃勃的雁鸣湖,你是我童年的梦中之湖!
(责编:耿国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