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德领导理论视野下的校长专业化

2013-04-29罗忠实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3年7期
关键词:正义专业化校长

罗忠实

道德领导理论源于西方教育管理学界,最早提出“学校道德领导”概念并对道德领导理论作了系统阐述的是美国教育学者托马斯·J·萨乔万尼。二战后的美国,为了提高中小学教育的水平和质量,进行了三次教育改革,但是其效果却不显著,学生的成绩并没有预想提高得快,并且在学校中还存在着体罚学生、学生压力过大等现实问题,教师在教学中缺少热情,大多教师都是为了饱腹而选择教师的职业。在这样的情况下,教育部门逐渐认识到学校领导的重要性,认为以往的学校领导只是科层式体制的一个管理者,但是这种管理模式对于现代的教育来说显然是不够的,所以许多学者将其研究的目光转向了领导行为的理念化、情感化以及渗透。

本文所阐述的校长专业化主要有两个层面的含义:其一,以职业群体的角度来进行思考的话,校长专业化是将校长作为职业培养的目标,使其成为专业化的职业,因此具有相应的专业标准以及一定的要求;其二,从个体的角度来进行思考的话,校长专业化对从事这个专业的人员的综合素养存在着一定的要求,不但需要有专业的知识、严谨的态度、过硬的能力,还需要具有个人魅力、专业精神、教育理念等方面的内容,这样才能将理想与感性相结合,达到最好的管理效果。总而言之,校长专业化,不但需要提高校长的专业性以及管理的理想,还需要提高校长的教育理念、管理观念、情感素质、个人魅力,使管理不再是一种模式化的行为,而成为一种艺术化的方式。

就此,笔者从校长的素质、制度的设计、培训等方面对道德领导视野下的校长专业化提出了若干的建议,希望能促进校长道德维度的生成,加快其专业化进程。

一、校长素质角度:注重道德领导的生成

传统的领导方式在现在的学校管理当中已经根深蒂固,实现校长领导方式的转变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而需要一步一步稳扎稳打,并注意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这样才能使校长专业化取得理想的效果。在众多因素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校长本人的因素,只有校长自身意识到道德领导在实际管理中的价值,才能有意识地在领导过程中实行道德领导。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只有校长本人着力推行,才能使道德领导的重要作用逐渐被人们所认识。

1.转变领导思维,关注领导的道德维度

一名好的领导者必然具备着相应的学习能力、适应能力、理论能力、抽象能力,因此对于领导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能够进行及时的总结,审视管理过程中领导理念是否存在相应的问题。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我们可以知道,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需要会逐步提高,较低的生存、生理需求将逐渐被较高的自尊、自我实现等精神追求所替代。而学校恰恰是一个精神追求相对高的地方,这里的生活水平普遍有所保证,人们对于新思想、新知识的接受程度比较高,这就决定了相对于物质需求的激励,精神方面的激励往往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校长实行道德领导方式是适应发展潮流的事情,为了适应这种潮流,转变领导思维就势在必行。

(1)转变对人性假设的认识

传统的领导方式,大多呈现出理性、科学、效率等方面的特征,整个管理活动大量借鉴了企业管理的精髓,使学校的管理工作逐步得到加强,并取得了相应的效果,但是却没有对“人”的作用进行正确的估量。这也和领导者对人性假设的认知错误有关,传统的领导者将被领导者视为“经济人”,认为只要经过科学的激励方法就能提高工作效率,从而加强学校的管理,实现优质的领导。但是实际上学校中的被领导者应该是“道德人”,教师群体具有较高的人文精神,对精神、尊严的追求相对于其他群体要高,并且存在着相应的使命感,这些都不能简单将其视为“经济人”,而需要从“道德人”的角度进行理解。教师都希望被尊重、认可、自我实现,只有校长充分利用这些方式,在自己的领导过程中,能够营造这样的一种氛围,给予教师相应的满足感与情感归宿,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校园管理质量。

(2)转变领导理念

理念来源于认知,领导的理念很大程度上依靠的是领导对于人性的假设,对于人性的假设不能遵守刻板的理论,而需要对所领导的群体进行深入的分析,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对被领导者正确的人性分析。基于“经济人”假设的领导方式重视领导的技巧、方法,而忽视了价值观、理念、追求等方面的因素。随着社会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需要层次也得以不断提高,只有把握这些精神需求,因势利导,相应地开拓道德领导的方式和途径,才能实现更好的领导。校长只有认识到对人性假设的错误,充分调动和激发人的精神要素,才能促进学校管理的发展。

2.转变领导方式,实施服务式领导

就目前学校的领导方式来看,主要是校长负责制,是整个学校的行政负责人,负责学校的大大小小的工作。在学校中,由于受到传统“官本位”思想的不良影响,很多校长都将自己定义为“官”,认为自己是发号施令的人,被管理者只要执行自己的命令就足够。这是一个典型的权力型领导,是基于这种科层式的管理体制,校长的权力到纵向的结构中得到不断的蔓延,对于学校的开拓发展的作用并不大,但是在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转方面表现出很大的优势。但是我们根据领导理论可知,道德领导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激励被管理者,使被管理者能够实现对自身的管理,而领导者发挥的不是权力指导的作用,而是服务的作用。为了能够使整个组织获得发展,每个被管理者都能得到相应的提高,领导在其中发挥的主要是价值引导、理念传播、情感激励的作用。由权力型领导方式向服务型领导方式转变,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眼:

(1)转变领导思维

实际上上述两种领导方式都有其相应的优势,在学校发展的不同阶段需要对其合理选用,这样才能发挥理想的效果。在学校创建初期,由于学校的各个方面都还不成熟,在这种时候稳定的运转对于学校来说作用是显著的。权力型领导方式,这种典型的科层式的管理体制,能够将学校的各个环节有机整合在一起,能够使学校管理顺畅稳定。但是随着学校由生存期逐渐转为发展期,权力型领导方式不能调动被管理者的积极性,对于学校的长远发展来说有着不利的影响,繁琐的行政命令、低效的工作使得学校的发展进入了死胡同。这时候就需要运用服务型领导方式,提高被管理者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学校的创新能力。因此,领导思维方式要能够跟上学校发展的步伐,这样才能够采取适当的领导方式,使学校得到最大的发展。

(2)校长适度放权

权力型领导把权力作为管理学校的唯一途径,通过必要的监督以及考核体制来对教师进行严密的管理,管得过于死板。教师在这样的情况下,缺少施展自己抱负的平台和机会,在学校的规章制度的约束下,只得小心翼翼去应付,使学校的教学水平很难提高。而学校不单是传授死板的知识,思维、价值观念等教育都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就需要领导者给予教师足够的时间空间,减少约束。通过认可、鼓励、适时交流等方式来使其获得满足感,从而形成激励作用,增强自我管理能力,为学校的发展储备更多的人才资源。同时,校长还应该给予教师在某些事物的领导权,使其能够有发挥自己能力的平台,这样才能充分提供思想基础和物质基础,对教师自我管理水平和能力有所提高。服务型领导方式能够促进道德领导的施行,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使校长具有良好的道德领导能力,逐渐走向专业化,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更大的动力。

二、制度设计角度:建立道德型学校领导制度

我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思想道德在我国有着重要的基础。我国传统思想提倡的德治是无为而治,认为这是管理的最高境界。现在德治也是管理的重要手段,主要方式有说服、劝诫、教育、榜样等,主要是通过感化、影响的方式达到对被管理者教育,使其能够遵守规则秩序,从而达到一种和谐的氛围。德治虽然是重要的管理方式,但是缺乏必要的强制性,一旦有人不受德治教育的感化,没有相关的措施对其进行惩罚,而我们知道法律是有着强制性的。这就要求我们既要看到法律的积极作用,也要对德治的价值有充分的认识。

学校制度的建立是加强学校管理的重要方式,建立相应的制度,需要相应的道德支撑。道德型学校在建立的时候,应该充分吸收我国的传统德治文化,充分意识到被管理者的价值诉求,为其提供更好的自我实现的空间。这就需要我们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制度应体现民主性

对于道德型学校领导制度而言,需要我们利用制度的民主性来促进校长的专业化发展。这主要体现在:

(1)民主参与

为了能够达到很好的民主参与效果,促进全校的员工都能参加到学校的管理中来,首先,需要加强员工参与的意识。现在很多学校开展教职工大会,但是会议的形式比较流程化与形式化,教职工能够实质起作用的环节比较少。为了能够保障员工参与的积极性,就需要制定相关的制度,对那些积极参与学校管理、为学校献计献策的员工给予必要的奖励,这样不但能够增强其主动性,还能逐渐提高民主意识,为学校以后的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尊重教职工的知情权。公示是现代民主的重要体现形式,在学校的管理过程中应该对涉及到教职工切身利益、学校长远发展等重大事项的决策前进行必要的公示,使教职工能够及时了解学校的动向,提出自己宝贵的意见、建议。

(2)民主监督

目前,一些学校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校长为所欲为、领导干部办事不公、任人唯亲等现象,有些校长、学校领导者甚至存在徇私舞弊、以权谋私等问题。这些都极大地阻碍了校长发展、学校发展。加强以教职工代表大会为主的民主监督机制,推行校务公开制度,对校长行使权力的过程予以监督,促使校长规范行使权力,帮助校长成长,走向专业化。

2.制度正义

西方对于正义的理解很多,其中做好本职不影响他人为正义,各司其职、遵守秩序也可以为正义,平等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理解为正义,还有的学者主张正义就是公共福利。正义的内涵比较丰富,并非能一言蔽之,所以笔者不做过多的赘述,现就确保学校领导制度的正义性进行分析。首先,需要公认的正义作为学校制度的理论基础。罗尔斯的正义原则能够代表我们对公认正义的要求,其主张保证每个人平等自由的权力,认为这样才能实行真正的正义,使每个人都能从中获得相应的权利。学校制度的建立需要确保每个学校领导者都有使用自己权利的自由,这样才能保证学校制度制订的有效性,作为学校最重要的管理者,校长的权利尤其该得到重视,校长具有教育教学管理、机构设置、经费使用等方面的权力,只有在管理这些事物的时候贯以正义理念,才能实现对学校更好的管理。罗尔斯所说的差别原则要求学校的领导者在制订制度的时候能够考虑到弱势群体的利益,正义是针对每一个人的,所以正义的执行标准存在着差别。其次,提高教职员工参与制度制订的积极性。制度的正义需要考虑到各方的利益,只有各方充分参与到制度制订的过程中来,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建议,才能使制度代表的利益群体越充分,制度的正义性能够保证。

三、校长培训角度:增加领导的道德维度

培训在校长专业化发展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培训能够提升校长的专业化水平,对于教育教学的质量起着重大的促进作用。从我国校长培训的轨迹来看,我国走的基本上是内涵式发展的模式,逐步由外在的数量、形式、资格过渡到现在的质量、多元、价值理念,也只有这样的培养方式才能够增强校长的领导意识,加快道德领导视野下的校长专业化进程。因此,在对校长进行培训的时候,要注重内涵式发展的需要,对道德维度、培训理念、道德领导等要素加以重视。

1.更新培训理念

校长培训的理念对于培训的内容、形式、方法、理论支撑等有着重要的影响,恰当的培训才能使培训获得相应的效果。我国现在的校长培训基本上建立在科学理想的模式下,重点主要是培养校长的知识、技巧、方法等方面,主要增加的是校长的管理才能,而在道德领导理论的影响下,校长的角色早已经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校长由以前单一的管理转变为现在的价值引领、情感激发,这种功能的转换,就需要校长加强道德修养、情感激励、理念传播等方面的能力。这也决定了在对校长进行培训的时候,需要对其进行以人为本、人文精神、情感关怀等方面的教育,这样才能培训出适应我国学校发展的教育。

2.更新培训内容

理念的更新需要培训内容的更新才能发挥其相应的功能。所谓培训内容的更新也就是在相关培训课程设置上,要及时进行的变革。以往的培训内容,大多都是在科学理想的指导下编制的,注重的是政治素养、知识、能力的培养,课程设置单一,缺乏宏观的视野,这样往往使培训的效果不理想。现在道德领导理论逐步转入我国,作为一种科学的思想,对于我国的教育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我们能够在课程中加入道德领导理论相应的内容,并且使接受培训的校长们能够在培训的有效时间内对这些内容进行充分的吸收。同时就领导理论与现实问题相结合,帮助校长们进行深入的分析,努力做到融会贯通。此外,对于那些成功的经验,要对校长们进行及时的经验介绍与分享,使其坚定信心,努力开展道德领导,使校长专业化发展更加充分。

参考文献

[1] 周晓虹.现代社会心理学——多维视野中的社会行为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2] 杨天平,孙孝花.校长:专业化的教育者和职业化领导者的统一体.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4).

[3] 褚宏启.走向校长专业化.教育研究,2007(1).

[4] 卢现祥.论制度的正义性.江汉论坛,2009(8).

[5] 刘茗.中美两国中小学校长培训比较研究.河北师范大学,2008(6).

[6] 苏贵民,林克松.试论校长培训课程的设计理念.基础教育研究,2010(3).

猜你喜欢

正义专业化校长
从出文看《毛诗正义》单疏本到十行本的演变
对幼儿园听评课专业化的思考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有了正义就要喊出来
倒逼的正义与温情
论专业化老年媒体的发展之道
论校长的修养
法律与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