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多样化背景下保持党的纯洁性问题研究
2013-04-29木拉提别克.多肯
木拉提别克.多肯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利益多样化,这也为我党继续保持思想、组织、作风纯洁及清正廉洁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我们需要继续将科学发展作为解决党的纯洁性问题的主要出路,要切实处理好党内外的各种利益矛盾,要在党员的管理中把好入口、畅通出口,坚定地反对腐败,构建自我净化机制。
【关键词】纯洁性;利益多样化;挑战
利益关系多样化是经济化建设中出现的较为明显变化,正在从经济领域逐步渗透到政治、文化和社会领域,从党内影响到党外。我国利益多样化的具体表现在:主体利益多元化、贫富差距继续扩大、利益矛盾较为复杂、利益的来源方式复杂多样、财产分配的公平性备受关注等。这些表现出来的新特点给我党继续保持纯洁性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我们需要正确地应对这些挑战,才能永葆党的纯洁性,不断巩固执政地位,完成执政使命。利益多样化是一种广泛的社会存在,必然会反映到党内,反映到党员的思想上、言行上,从而对党的建设构成冲击。
一、对思想纯洁性的冲击
在利益多样化背景之下,要继续保持党的思想纯洁性就必须要积极地面对挑战,这些挑战主要表现在: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产生动摇,马克思主义是我党重要的思想理论武器,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中,无产阶级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是以解放全人类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为己任,是其一个基本论断。但是,一些党员看到传统产业工人面临的生活困难,看到工人阶级中贫富差距的扩大,看到其他阶层的人士陆续进入我党,他们不是从理论上正确分析这些见到的现象,而只是判断马克思主义的一些理论或论断过时了,因而就产生了动摇情绪。对我党的先进性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产生了怀疑。党的先进性的本质体现是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过去的战争和计划经济年代,党员。干部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是群众对党的先进性的普遍认识。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以方面,越来越多的党员凭着自己的努力率先走上了致富的道路,另一方面也缺失存在部分党员靠着不法行为致富的现象,有的党员不仅不能理解,其心态也不平衡,从而对党的先进性和宗旨产生了怀疑。
奉献奋斗精神的减弱,革命意志产生了严重衰退。一些党员和干部较为关心自己的利益,为了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往往不惜说假话和空话,早就把事实求是的原则抛弃到脑后了。也有部分人对于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理论创新和相关政策不去积极地学习、科学的理解,而是道听途说,导致思想较为偏激,不思进取,精神懈怠。
二、党的组织纯洁性面临严峻形势
在利益多元化的条件下,党的纯洁性面临着较为突出的考验。首先,党员和干部的多元化利益诉求影响着党的队伍纯洁性。在计划经济时代,党员和干部主要是来自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军人几个阶级,其对于利益的诉求基本是一致的,便于实现利益一致基础上的团结。但是,随着来自不同阶级党员的增多,导致党员干部的利益诉求日益多样,来自新兴阶级和传统阶级党员之间的利益诉求差距在不断扩大,而且阶级层利益特征不相同也增加了利益协调的难度,加剧了党内因利益问题引发的各种矛盾,并在干部的选拔、党内决策、政策制定等方面表现出来,从而影响了我党的团结和统一。一些党组织解决利益矛盾的能力较弱,从而导致了党组织公信力的下降。面对利益关系的复杂和利益矛盾的加剧,各级党组织要继续提高协调能力,能及时化解党内外各种利益矛盾和相关冲突,但是,仍然有党组织的领导干部介入了一些利益冲突,从而引发了党内外的利益矛盾和危机,有的甚至造成了一些影响极坏的群体性事件。可以说,群体事件的爆发,不仅是党组织内部处理矛盾问题时的失误,其中不少事件是党内利益矛盾积累外化的结果。
三、作风纯洁性备受考验
党的优良作风源于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源于党长时期的革命实践中形成的光荣传统,党员和干部要忠实践行这一观点,才能保证党的作风纯洁性,得到人民群众的继续拥护。但是,在利益关系多样化的今天,这一观点正受到越来越严重的冲击。主要表现在: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正受到侵蚀,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只有坚持这样的历史唯物主义辩证观,才能真正坚持这种观点,才能真正甘心做人民的小学生,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才能尊重群众、理解群众、支持群众,而不是以群众的主人自居,并把自己的个人意志凌驾于群众的意志之上。但是,不少领导只是看到了资本、能人、大款的作用,看到了个人的政绩,忘记了人民群众是财富的创造者,是历史和社会的主人。错误的认识就会导致错误的行动,看不到群众的作用,就会脱离群众,其结果就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盛行,导致首长工程、形象工程等的愈演愈烈,对党作风纯洁性产生了极大的危害。
领导干部对于个人的升迁过分追求,使党的优良作风遭受了侵蚀。有为才有位,有位更有为。领导干部为了实现政治抱负,更好地发挥作用,注重通过追求群众的满意而实现自己的升迁,本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如果不是为了群众的利益,而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去争夺权力和地位,不仅会使权力走形变味,也会使权力的公信力受到极大的损害。虽然绝大党员干部在权力的面前能够做到权为民所用,交出一份较为合格的答卷,但是,也有少部分干部在利益诱惑面前打了败仗,成了利益的奴仆,这正是将个人利益置于公共利益至上的恶果。
四、党的清正廉洁还任重道远
清正廉洁是共产党党员的政治本色,反腐倡廉是党的一贯政治立场,在党发展的各个阶段我们都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并严厉打击腐败分子,保证了党的清正廉洁。改革开放以来,反腐倡廉问题日趋严峻,消极腐败的危险成为我党面临的主要危机之一,清正廉洁面临着严重的考验。腐败现象的高频发继续考验着党的清正廉洁,虽然我们建立了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并完善了工作格局,查处了一批大案,但是,腐败现象还是比较严重,呈现出腐败人数继续增加、腐败类型增多、腐败情节增重的趋势。腐败现象的增多,一方面直接影响着党员干部的纯洁性,另一方面也具有很强的腐蚀作用,如果一个单位的主要领导人要搞腐败,那么整个班子往往就会被拉下水,许多案件的查处,表明这种情况不是个别现象。
五、相关对策
把科学发展作为解决党的纯洁性问题的根本出路。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主要出路。保持党的纯洁性也需要用发展的眼光来解决。利益矛盾影响党的纯洁性,其主要原因还是我国的基本矛盾较为突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要解决这一问题,只能是进一步发展生产力,转变经济发展的方式,并注重分配的公平性。要处理好本地区本单位发展中面临的突出利益问题,避免问题的积累。对于可能酿成群体性事件的重大利益矛盾,必须要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之上,依照法律和相关程序妥善解决。要保证党员的质量,把好党员的入口关和出口关,要严格按照党员标准吸收党员,创新党员发展模式。增强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和自我提高能力。
总 结
“政者,正也”。恪守清正廉洁是为政的底线,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必须把反腐倡廉建设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扎实抓好各项长期性、基础性工作,又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坚定信心,不断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处。
【参考文献】
[1] 范平.新时期党的假设教程[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
[2] 林立权,甄成明.中央纪委监察部召开纪检监察机关2011年查办案件工作情况新闻通气会[J].时代中国之声,2012(1).
[3] 列宁全集[M].人民出版社,1986.
作者简介:木拉提别克·多肯(1965.09—),哈萨克族,新疆福海人,本科学历,研究方向:社会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