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PM2.5看城市规划的历史变迁

2013-04-29周刚志

国土资源导刊 2013年7期
关键词:城乡规划空气质量历史

在制定城乡规划时,既需合理考虑其地理形势的历史特征,也应将“空气质量”等环境因素作为城市规划的“实质法治”因素。

空气质量关系到人民的身心健康,各大城市的PM2.5值(即空气中所含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数量)已经成为当地居民最为关注的重要话题之一。2013年6月19日,环境保护部有关负责人向媒体发布了2013年5月份京津冀等74个城市空气质量状况:其中,石家庄、唐山、济南、郑州、北京和天津等地的空气质量较差;海口、惠州、福州、深圳、东莞和厦门等空气质量相对较好。结合历年来环保部等部门的公布数据,我们发现:城市空气质量的好坏,似乎与该城市的产生时间具有某种“神秘的联系”——城市出现的时间越早(我们不妨称为“古代城市”),其空气质量越差;形成时间较晚的城市(暂且称为“近现代城市”),其空气质量就要好一些。

中国的古代城市无疑以西安、北京为典型,其历史形成的过程多出于政治、军事的需要,其存续需要考虑两个因素:粮食供给和军事防御。譬如,西安市古称“长安”,如果考虑到临近的咸阳,中国历史上最鼎盛的王朝——秦、汉、唐等大帝国均是定都于此,原因在于:西安、咸阳位于中国大陆腹地黄河流域中部的关中盆地,此地东面有零河和灞源山地,西面有太白山地及青化黄土台塬,北边是梁山、黄龙山、药王山、陇山组成的北山山系,与南面的秦岭山脉遥相呼应,共同构成环绕关中平原的天然屏障,自古有“金城千里”、“八百里秦川”的美誉,以沃土千里、易守难攻而著称。

相比之下,上海、广州等近现代新兴城市的形成,却似乎主要是基于其濒海临江的地理便利,以及近现代口岸通商等需要。譬如,上海市位于太平洋西岸,亚洲大陆东沿,长江和钱塘江入海汇合处,其北界长江,东濒东海,南临杭州湾,属于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的一部分,平均高度仅为海拔4米左右。明代时,上海已经成为商业发达的“东南名邑”;其近代化进程始于“鸦片战争”战败、成为通商口岸之后。中国东南沿海的其他城市,如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乃至香港、澳门、汕头、海口等等,也大体上具有类似的自然特征——在古代商业集散地、近代通商口岸基础上形成的近现代新兴城市,一般都具有濒海临江的优越地理条件,也往往拥有便于空气流通的优越自然条件。

在空战、导弹远程作战盛行的当今时代,古代城市通过“盆地”等地形拥有的军事防御优势已经不复存在,而此种地形却不利于空气流通,往往会成为限制其城市发展的“瓶颈”。实际上,近现代西方国家的首都,如美国的华盛顿、澳大利亚的堪培拉等等,乃是作为单纯的政治首府而存在,没有出现类似于北京等大城市这样的环境问题。

我国《城乡规划法》第4条第1款明确规定:“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应当遵循城乡统筹、合理布局、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和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资源、能源节约和综合利用,保护耕地等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持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传统风貌,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并符合区域人口发展、国防建设、防灾减灾和公共卫生、公共安全的需要。”中国当前仍处于快速城镇化的历史转型时期,各地在制定城乡规划时,既需合理考虑其地理形势的历史特征,也应将“空气质量”等环境因素作为城市规划的“实质法治”因素。这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

周刚志:武汉大学法学博士,厦门大学法学博士后,曾任厦门大学法学院讲师、副教授,现为中南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财税法学研究会理事,中国财税法教育研究会理事。主要研究财政宪法学,并从事宪法学、行政法学、财税法学的教学工作,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司法部项目等国家级、省部级课题5项。

猜你喜欢

城乡规划空气质量历史
论当前城乡规划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城乡规划中常见问题与解决措施探讨
“空气质量发布”APP上线
车内空气质量标准进展
重视车内空气质量工作 制造更环保、更清洁、更健康的汽车
新历史
开展“大气污染执法年”行动 加快推动空气质量改善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