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之后小心变成“老古董”
2013-04-29夏昱
夏昱
65岁的杨先生去年发生脑梗塞,住院治疗后病情逐渐恢复,但此后经常失眠,恶梦多,且记性越来越差,刚刚说过的话,做过的事,一转身就忘。而且杨先生的病情逐渐加重,最近老是半夜三更起床,翻箱倒柜,要么说儿女拿了自己的东西,要么说钱不见了,生活不能自理,常无目的地在外游荡,有时甚至找不到回家的路。然而杨先生对几十年前的往事,则能清楚记得,也特别愿意与人谈以前的事情,被家人称为“老古董”。家人带他到医院就诊,经过一系列的测试和必要的辅助检查,最后被诊断为血管性痴呆。
血管性痴呆多见于60岁以上的老人。患者往往有多年的高血压病、脑动脉硬化及多次发作的小中风史,多在某一次中风后(如脑梗塞或脑出血等)突然出现痴呆,随后每一次新的发病,都会使痴呆呈阶梯式加重。患者早期有类似神经衰弱样表现,如头晕、头昏、失眠、耳鸣等,接下去就出现比较明显的精神失常,一是记忆力减退,尤其是近事记忆困难,而对几十年前的往事则能记得;二是情绪不稳,容易激动,伤感忧愁,情绪变得十分脆弱,常为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情而痛哭流涕,大发脾气。随着病情的逐渐进展,记忆力愈来愈差,不讲礼貌,无故哭笑,不认家门。由于血管阻塞的程度可能时轻时重,病人的病情也会随之波动,时而清醒时而糊涂。但病情发展的总趋势还是每况愈下,“糊涂”的时候愈来愈多。
在痴呆的进程中,部分病人会出现疑心和妄想,认为有人陷害他、偷他家的东西等。但是,血管性痴呆病人发生自私、怪癖、不近人情等性格上的变化较晚,也较轻,即使到了晚期,病人明显地傻了(痴呆)了,也还能保持原来的人格特点,这一点与皮质性痴呆(阿尔茨海默病、皮克病等)大不相同。患者往往有多次小中风后留下的痕迹,如四肢肌张力增高,震颤,行动呆板、困难,面部缺乏表情,言语不清或饮水呛咳等表现。
如果能积极防治,血管性痴呆预后相对较好。首先是要控制中风的危险因素,减少小中风的发作,一旦发生中风就积极治疗,这对防止或减轻痴呆等中风后遗症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临床早期诊断也非常重要,在出现痴呆症状前及时采取措施,可以有效阻止疾病的继续进展和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