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边咀边行——于真实中追求课堂高效

2013-04-29马德兰安佰亮

新校园·中旬刊 2013年7期
关键词:笔者教学内容课堂教学

马德兰 安佰亮

教育是一门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有效的课堂必须以真实的课堂为前提,而失真的课堂一定是低效的课堂。真实的课堂应该着眼于学生已有经验,着眼于学生生活实际,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如此,学生一定是快乐的,课堂也必然是高效的。

课堂是教师和学生活动的舞台,是教师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殿堂。所以,课堂是研究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切入点。笔者认为,可以从研究课堂的真实性方面来研究课堂。教师和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两个主体,所以笔者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来阐述对这个问题的一些看法。

一、课堂上的教师

1.教师要给自己一个真实的定位。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极力维护自己作为教师的尊严和地位,有意识地与学生保持距离,就不能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不能与学生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笔者工作之初,心里总是惴惴不安,生怕学生看透自己内心的紧张。上课时总一脸严肃,不敢与学生走得太近,生怕学生会“没大没小”。这种行为其实“很不成熟”,教师不应是课堂的中心、领导,要勇于展示自己的真性情,积极表达自己对于真善美的追求。从感情上感染学生,让学生充分感受教师的真性情,最终达到感情的相通、相容。

2.教师要对教学内容有一个真实的把握。特别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让教学设计更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笔者作为青年教师,总是主动地去听老教师的课,但按照老教师的教学思路进行教学,自己又感觉课堂没味道。在后来的教学中才明白,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别人的东西虽然好,但却不一定适合自己。备课时,如果只是根据教材或经验去设计教学内容,这样不仅造成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更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因此,教学目标不能太大太空,必须具体可行;教学重难点要能准确把握;教学方法不能搞“花架子”,必须先进得当;教学内容要合乎学生的实际情况。

3.教师要学会研究学生特点,掌握学生真实的情况。奥苏伯尔曾经说过:“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备课之初,笔者会反复诵读一篇文章,参考各种版本的教参辅导。后来才慢慢意识到,“备教材”固然重要,“备学生”同样不可忽视。在后来的教学中,备课本上的内容越来越少,而对学生的研究却越来越多。备课时,要在准确把握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前提下,深入研究学生的“已知”与“未知”,研究学生的认知发展与需求,研究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变化,从而选择切合学生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使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基础和习惯。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时刻思考“怎样使学生学得更好”,而不是思考“怎样才能讲得更好”,把学生从“不会”引向“会”,从“不懂”引向“懂”,从“能力弱”引向“能力强”,使自己的教学设计更贴近学生实际,使课堂教学更高效。

二、课堂上的学生

1.学生是知识学习的主体。抓课堂效率,就是“抓学生”。教师必须要把握“真实”的学生,学生在课堂上更要展现真实的自己。学生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综合调控,展现出真实的自己,最终提高学习的效率。

2.紧跟教师步伐,放下“面子”,让教师看到真实的自己。放不下所谓的“面子”,在课堂上不敢表现自己,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和状态便不能真实、迅速地反馈给教师,从而导致教师的授课内容不能完全符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学生只有真实地展现自己的学习状况,提出个性化的问题,教师的讲解才会有的放矢。要想让学生放下“面子”,教师首先要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课堂上,笔者尽可能照顾中下程度的学生,让他们提问发言,在课堂中展现自己的精彩。创设学生民主参与的氛围,让学生在民主、欢快的氛围中,与教师产生思维共振、感情共鸣。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不单是知识和思想的交流,还是感情的交流。教师对学生的每一丝宽容和友爱、每一份鼓励和期望都会准确传达到学生的心里,教师的每一份付出都如润物的细雨,最终会收获甘甜。

3.课堂训练,使学生在出错中体会另类的快乐。合理有效地训练,能对学生所学知识有一个最直接的反馈。学生只有真实地展现学习情况,教师的总结点评才能有针对性。有些学生为了迎合教师,一味地追求好成绩,展现给教师和同学的是虚假的成绩,如边看课本边写作业,频繁与周围的同学校对答案等。课堂训练主要督促学生反思做题思路和效率。教学之初,笔者对于这个问题的认识也很不到位。自己精心把课程内容讲完,感觉学生一定已经很好地掌握了知识,结果训练时发现,很多学生掌握得一塌糊涂,自己立刻有一种“被欺骗”的感觉,就会对这些“不争气”的孩子进行严厉的批评。教师的批评除了让学生自责,还可能造成他们内心的叛逆,从而失去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应换一种教学、教导方式,让学生学会在出错中体会另类的快乐,因为,课堂教学中真实的缺憾要比经过雕琢的完美更有价值。

我们过多地关注自己所谓的“面子”,一味向别人展示最完美的自己,一味强调课堂的“和谐”,学生也投其所好,表现给教师最完美的自己,课堂仿佛成了“花架子”,这样的课堂效率很低。有些平常成绩很优秀的学生,考试发挥失常,很可能就是“课堂不真实”所造成的。

还课堂以真实,才有可能追求到高效课堂。

猜你喜欢

笔者教学内容课堂教学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两个插件,让Chrome变身iPhone
Google Reader订阅按需读
性能相差达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