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今天你留白了吗?
2013-04-29汤俊叶
汤俊叶
留白,是中国画的一种手法。语文教学也要讲“留白”艺术,教师或在某些教学环节中留下时空,或利用文本中的留白,给学生营造一个体验、思考、想象、感悟的空间。
一、 导入新课时留白
[案例一] 《山谷中的谜底》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读了课题,有问题的请举手!(同学们纷纷举手准备质疑,师示意放下举着的手)
师:想揭开你心中问题的谜底吗?那就请你仔细阅读课文,看看自己的问题能不能解决,不能解决的我们再一起讨论。(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并在文中勾画)
师:现在有问题的同学请举手。
[评析] 先让学生对课题质疑问难,然后根据学生疑难进行教学,这是当前阅读教学中一些教师常用的方法。其实在学生尚未认真阅读的情况下,就急于质疑,使得学生疏于思考,降低了质疑的质量。在上述教学片段中,学生读题后教师略停一下,示意大家不要急于质疑,此处留白既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又培养了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逐渐走进文本,从而留下了“真正的问题”。此处再次留白,其实就是一个静心思考,耐心寻找的过程。留下让学生思考、发现的时间与空间,这就是内心酝酿问题的过程。
二、 在读中留白
[案例二] 《二泉映月》第4~5自然段朗读指导
师:中秋夜,飘泊了多年的阿炳,在邻家少年的搀扶下,来到了二泉,他听那淙淙的流水声,想到了很多很多,禁不住拿起二胡,他要通过琴声把那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这茫茫月夜。请大家听音乐,或默读或静思。(播放二胡曲《二泉映月》)
师:你从音乐的流泻中听到了什么?你一定很想和大家一起分享。
生:我听到阿炳在和命运抗争。
生:我听到阿炳沉浸在音乐的幸福中。
生:我听到阿炳在赞美这优美的景色。
生:我听到阿炳在控诉社会的不公平。
生:我听到阿炳在思念自己的亲人。
生:我听到阿炳在哭诉自己内心的伤痛。
生:我听到阿炳在憧憬着未来幸福美好的生活。
生:我听到淙淙的流水;看到了月光下美丽的二泉,阿炳坐在那里拉二胡。
师:你们每个人都体验到了自己独特的感受,请大家带着自己的感受去朗读课文,品味阿炳复杂的内心世界。
[评析] 当学生用朗读来表达自己对文本的感悟时,由于生活背景不同,原有知识积淀不同,个性的差异,对阅读材料的吸收、理解和感受也会不尽相同,有时可能一下子不能进入语境,无法马上进入角色,无法表达自己内心想表达的那个真切的声音。此时,教师可以用留白的手法,让学生默读静思,片刻留白沉思后,使语言文字所描绘的画面、情境浮现在眼前,产生一种如临其境的阅读“心理图像”,学生的感悟会带给我们别样的惊喜。
三、 利用文本留白,进行补白
在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课文为了表达的需要,内容上留下了空白,我们可以抓住这些空白进行补白。
[案例四] 《船长》教学片段
师:船长哈尔威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随着轮船一起……(出示)此时此刻,哈尔威凝视着远方。他会想到 ;他还会想到 。此时此刻,乘客们对哈尔威说 ;船员们对哈尔威说 ;你想对哈尔威说 。
[评析] 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留白进行补白,其实是对文本内容的挖掘,对情感点的散发,是与作者的交流,与人物的对话,与读者的分享,也是对学生说话、表达、习作、想象等能力的培养。
四、 利用教学资料留空白
课文中的插图也是具体文本。课堂上教师在使用实物、图片、音像等教学资料进行“留白”,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案例五] 《真情的回报》教学片段
师:(出示课文中的插图)说说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生:图上有许多人围在“我”的周围,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生:他们聚在一起,送给“我”整整一口袋的圣诞贺卡,还有一辆崭新的自行车。
生:他们在对“我”说着什么。
师:那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生:祝你圣诞快乐。
生:你真了不起,做事认真,持之以恒。
生:你是我们遇到的最好的送报人。
师:这时候,“我”的心情怎样呢?
生:“我”非常的激动,以至于目瞪口呆了。
师:当时“我”是“目瞪口呆”,激动得说不出话来,那么你们能不能帮“我”说出来呢?
生:谢谢,我以后会更加认真送报的。
生:我激动得流下眼泪,说:“你们对我太好了,我真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生:我对周围的人深深地鞠了一躬,说:我绝不辜负你们的信任,我一定认真送报,回报你们。
[评析] 教材中的插图静态地反映某个瞬间,利用图中的留白,补充画面上的形象和情节,可以使画面鲜活起来,使文本内容更加丰满。教学时,引导学生想象周围人会对“我”说些什么,而“我”此时的心情是什么,表情是什么,围绕“目瞪口呆”这个词,帮助“我”把内心的感激、激动之情说出来,让学生走进主人翁的内心世界,与文本对话,与主人翁对话,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拓展学生的想象力,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我们不妨留给学生一点空白,让他们的思绪自由地飞翔。
(作者单位:南京市六合区龙袍街道东沟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