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课堂还给学生
2013-04-29高建华
高建华
“把课堂还给学生!”这是一个极具号召力的口号。我很认同这个观点,进行过无数次的探索和实践。现在,我想就《伟大的日子》一课的教学实践,粗浅地谈一谈“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
一、 教学目标“以生为本”
首先,《伟大的日子》虽然是二类课文,但是很值得带领学生们去品读,如果完全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学习,很难领悟到海伦内心的微妙变化,很难体会到这篇文章丰富的情感内涵。基于此,本课教学目标的制定是从“研读教材、分析学情、挖掘教材资源”三方面入手。
教学目标:
1. 科学引导自主学习,通过学生互测、教师测查提升自学成效,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莎莉文老师是个什么样的人。
2. 通过多视角集体探究,全面深入理解文中师生的关系及情感。
3. 理解文章题目“伟大的日子”及单元主题“生命”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莎莉文是个什么样的人。理解伟大的日子为什么伟大。
首先,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本文的主要人物是莎莉文老师,文中的“伟大”就是莎莉文老师让一个失聪又失明的孩子沐浴在爱的阳光里,让她奇迹般地学会了识字,学会了阅读,懂得了人间细腻的柔情,重新找到了生活的方向。所以,教学重点确定为“了解莎莉文是个什么样的人”,难点即为“理解伟大的日子为什么伟大”。
其次,对于教学环节的制定。六年级学生已经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教师在课堂上除了关键环节的点拨和方法的指导外,更多的是需要培养他们自读自悟能力,让他们勇于表达交流,在交流中提升、发展。所以,教学方案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主,确定为“科学引导自主学习,通过学生互测、教师测查提升自学成效,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从而真正体现以生为本”。
最后,对于教学方式的选择。在本册教材的每一篇一类课文后面,都有“小资料、我的视角、我的摘录笔记”三个板块,这是编者的意图,引导同学们从这三方面进行自学,培养自学能力,同时也提醒教者从这些方面进行检查和培养,特别是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研读教材,发现文本在内容、结构、表达方式等方面的特点。教学过程应该遵循“先学后教”的原则,所以,确定以“通过多视角集体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文本。
二、 教学过程“以测为主”
我在教学设计中,重视了“学生活动”的安排,这是“课堂以学生为主的儿童学堂”的外显形式。课堂上,学生是主动的,灵动的。表现为:在同学互测汇报资料环节,由于同学们在小组学习时分工明确,任务落实,所以,每个人都参与了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准备得很充分,都争着抢着来汇报。没有机会在全班汇报的小组就见缝插针地给别人补充。在自主学习环节,由于每个人必须把观点在组内交流,就促使每个学生去主动思考。难免有同学对同一问题有不同看法,所以又促使进行补充、争论,书上就难免会有临时性的勾画,发言时也就精彩纷呈、百花齐放了。很显然,关注了学生的活动,也就关注了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上,他们自然成为了学习的主角。
三、 辅助手段“以导学为本”
课文第1自然段的教学设计,提出了快速默读和两个阅读要求,我将文本内容与要求一起展示出来,根据本课的教学安排,第1~4自然段都采用类似的方式学习。这样的展示减少了教师的讲解,增强了指导性,让同学们明确学习要求,能非常迅速找到所学内容,勾出答案,并交流。对于部分学习能力不是很强的学生,这样的学习方式也不至于让他们掉队,减少了班上学生的分化,从而真正体现“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四、 课堂练习“由心而升”
教学课文第5~10自然段时,我针对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提出了两个问题:(1)伟大的日子为什么伟大?(2)海伦的经历对你有怎样的启迪?你对“生命”有什么感悟?学生研读课文后,一致认为:
因为那天“充满爱、不一样、截然不同、特殊、重要”,所以是伟大的。学生联系实际,动笔写道:“生命是有价值的,看你怎样去开发和利用。生命就像一次长途旅行,会带给你许多惊喜和意外。我们对待生命就应该像对待朋友一样,只要付出真心就能收获。学生们能从同学的汇报中提取关键信息加以重组,从而形成自己的观点,这是最难能可贵的。
综上所述,我认为“儿童学堂”的构建意在使教育面向每个学生,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角。这不仅需要方法上的改变,更需要观念上的转变。只有在引导学生自己学习的实践中,才能使学生学会自学本领,养成自学习惯,才能实现由“教”到“不需要教”的转化和飞跃。我们要努力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努力成就他们无限的精彩,努力让讲堂真正成为学生的学堂,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作者单位:四川省成都市簇桥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