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项目化课程体系为基础的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研究

2013-04-29黄富国陈艳华

新校园·中旬刊 2013年7期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黄富国 陈艳华

摘 要: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强调的是“应用”,注重的是“实践”。作为实训教学环节,校外实训是关键部分,以项目化课程体系为基础的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应该是教育投入的重要一部分。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项目化课程体系;校外实训基地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强调的是“应用”,注重的是“实践”。单纯依靠书本理论的灌输远远不能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的。实训环节是实现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的途径,而以项目化课程体系为基础的校外实训在其中起关键作用。

一、以项目化课程体系为基础的实训的意义

1.以项目为引导,通过项目将学生从课本上学到的知识点贯串起来,使之得以综合应用,转换为技能

通过在校期间几个学期的学习,学生的综合能力尚有欠缺,专业核心技能的掌握程度与培养目标的要求尚有一定的差距,项目化实训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项目化实训就是学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际(或仿真)的项目开发或以实施各个任务为目标的仿真项目训练。

2.提供企业模拟环境,有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

虽然实训环境与真实的企业环境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但是真实的项目任务和直接与用户接触、交流的过程使学生能够感受到企业管理职业岗位的要求,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有较大的作用。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完成项目,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需要写作、研讨、组织、演示讲解、团队协作、沟通等基本能力。

二、以项目化课程体系为基础的校外实训对基地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

课程体系项目化改革的要求是将现实职业岗位的实际工作内容和过程引入教学过程。因此,必须专门建设等同于具体工作各种客观条件的教学环境,建成配备“全仿真”的车间、工作室、设计室、操作间、客房、剧场或者办公室等,即建设“校内职场”。就高职院校中的实训基地而言,以往主要根据学科课程教学的需要设计和建设,这是一种学科内容导向的设计模式,它存在零散性等缺点,缺乏整体设计思路。加之课程体系本身存在的问题,加大了实训基地设计的偏差。

三、当前校外实训基地的普遍模式

当前校外实训基地的模式主要是依托工厂、企业,以“顶岗实习”“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等方式实施的一种实训模式。以广西外国语学院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为例,我们近几年先后与人人乐、肯德基、统一等企业实行“顶岗实习”模式,这种校企合作形式相对松散,学生对企业、对产品、对市场了解有限,在管理体制上也有诸多值得探讨的地方。

四、当前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1.认识不足,校企双方积极性不够

很多人认为实训教学只是理论教学的补充,并没有将实训看做是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的教学环节来进行人才培养,进而导致实训教学仅仅停留在教学大纲上,真正付诸实施的院校不多,更谈何校外实训。而对企业来说,他们对校企合作缺乏全面、充分的认识,单方面地认为高校无法为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对于人力资源的投资和储备缺乏正确和长远的规划,不愿意通过与高职院校合作培养人才。

2.实训基地功能过于单一,实训师资力量薄弱

很多实训基地只是传统的学生见习训练场地,功能单一。而职业教育的实训基地的功能应包括应用型人才培养、终身教育与创业培训、职业技能培训考核鉴定、职业技术教育师资培养、高新技术开发应用推广等。同时,很多实践教学基地没有严格的实训环境,缺乏严格规范的管理制度,没有反映专业实习要求且严格执行的教学计划、教学规程等教学文件。实训师资的薄弱也是重要原因。

3.校外实训基地缺乏长效管理机制

在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上,管理体制问题一直是影响校企深化合作的关键因素。很多院校的校外实习基地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共建时轰轰烈烈,挂牌后没有实质性合作,导致校外实训基地成为面子工程,形同虚设。同时,在进行“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实训教学活动中,管理主体不够明确。学校往往将学生送到企业后并没有建立相应的管理体制,认为学生到了企业责任将由企业承担,对学生在实训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很少过问。而企业由于管理体制的刚性,对待学生仍采用正式员工的管理模式,对学生思想工作没有足够关注。往往导致学生在企业出现不适应的心理问题。学生对校外实训的认识也不足,认为自己仅仅是企业廉价的劳动力。这直接影响了校企合作的深入发展,对实训基地建设形成了很大的冲击。此外,教育教学经费的投入严重不足也是制约校外实训基地发展和深化的重要原因。

五、关于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考

1.国外的经验

(1)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提出了“教学工厂”的实训模式

该模式是在吸收德国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新加坡国情实行的工艺培训方法。“教学工厂”培训模式的主要特征是把教学和工厂紧密结合起来,把学校按工厂模式开办,给学生一个工厂的生产环境,让学生在一个真实的工厂环境中进行训练,通过生产,学到实际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项目协调能力。

思考:既然能把学校按工厂办,也能把车间按学校办。

(2)德国的“双元制”实训模式

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是指企业和学校以合作的形式对青年人进行职业培训。学生在职业学校接受专业教育为“一元”,在企业中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为“二元”;学生的实训、实习主要由企业负责组织实施,学校内部也有先进的教学设备和良好的教学条件辅助学生实训、实习。

思考:“二元”模式真正实现了校企的深入合作,共同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

2.以项目化课程体系为基础的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考

(1)高职院校领导应高度重视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高等职业教育实训环节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产学结合的重要内容,既是学校教学的组成部分,又是学校与社会、与企业的过渡点和结合点,还是学生走向社会、走进企业前的演练节目,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以项目化课程体系为基础的校外实训,是实训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有关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应该引起广大高等职业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2)实行多层次的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现代企业的体制和规模化发展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小型企业的比重越来越大。因此,职业院校要做到以行业保方向,以大、中型企业保计划,以小型企业为补充的“二保一补”的原则建设校外实习基地,确立“与小企业灵活合作,与大企业稳定合作,与行业全方位合作”的多层次校外实习基地合作方案,来应对大规模扩招,保证实践性教学质量。

(3)制定多模式的校外实训规划

制定多模式的校外实训规划,做到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分批与分阶段相结合、定点与轮换相结合、实习与见工相结合。

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根据企业的生产场地大小,将实习生以小组的形式分散到各个企业去实习,并由工程师与教师共同完成学生的实习指导。

分批与分阶段相结合:如果实习完全套用教学计划,校外实习仅仅安排在计划的四周内进行,又要同时安排几百名学生,势必造成安排上的困难。由于教学计划中的实习时间安排一般都是与暑假相连接,因此将学生分批、分阶段安排进入实习基地进行实习,可以缓解扩招后学生数量增多带来的压力。

定点与轮换相结合:对于具有一定规模且工种类别和部门管理条件能满足专业实习要求的企业,安排一定数量的学生定点进行实习;而对一些规模较小且工种不多的企业则选择几个专业工种具有互补性的企业构成一个实习企业链,将学生分组分批安排进入不同的企业实习。每组学生在某个基地实习一段时间就轮换到下一个企业实习基地。这种轮换实习方式的,学生虽然辛苦,但是他们接触到较多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使专业综合素质得到更大的提高。

实习与见工相结合:近年来,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竞争非常激烈,让学生去有意向工作的单位实习,不但能完成实习教学任务,还能加强学生和企业的相互了解,增强了学生毕业后就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梁云福,林洪金,谢小来.高职“产学结合”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06).

[2]汪志峰,苏家健.充分发挥校外实训基地在高职教育中的功能[J].职教论坛,2002,(02).

[3]吴兴伟.高职院校校外实训基地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辽宁教育研究,2005,(08).

猜你喜欢

高等职业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大学生职业指导现状研究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茶艺课程开发与设计
浅析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中平面设计专业的教学现状与措施
浅析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下的课程体系建设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SPOC混合教学模式设计探讨
基于现代学徒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高职院校“三个空间”就业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
纺织行业职业结构变迁对高职现代纺织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