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探索

2016-06-08邓中华

科技视界 2016年14期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思路

邓中华

【摘 要】本文针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课程方面存在的课程模式、课程结构不合理、课程内容陈旧等问题,提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要从改革方向、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情境、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的思路。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思路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不同普通高等教育之处在于,高等职业教育主要培养能适应生产、服务、建设等领域一线的高技术技能型人才。而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大发展时期,要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是这种转变的重要保障。因此,必须加大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力度,其中课程改革是关键。

1 高等职业教育在课程方面存在的问题

1.1 追求大而全的课程模式

我国的高等教育是先有普通高等教育而后出现高等职业教育。因此,很多高等职业院校的课程体系照搬了普通高等教育,将理论课程划分为普通文化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三大块,追求大而全,强调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就算有所修改也只是“换汤不换药”。没有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学生的个性特征以及职业需求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

1.2 课程结构不合理

在一个学科专业中,新的提升性的课程没有开或者开不出来,不需要或者不太需要的课程有一直沿用保留,甚至不同的年级开设的科目并不相同或者差别很大。

此外,课程门类之间在结构比例方面不合理,有的开设过多,有的开设过少,这就造成了比例结构上的不合理;各学科、专业课程之间缺乏联系,缺乏选修、跨修的选择性和灵活性;课程门类过多,内容交叉,课程设置同质的情况突出,严重浪费教育资源。

1.3 课程内容陈旧,同时缺乏实用性和实践性

就多数学科专业的各门课程经过多年改革的努力还是得到了一些改善,但也应该认识到,从全局来看,课程的内容还是陈旧的。有的课程内容多年不变,由得课程内容虽有变化,也只是简单的删减,没有精炼和遴选出真正有助专业和课程发展的课程内容。

另一方面,课程内容缺乏实用性。高职教育的特点是培养适应生产、服务、管理、建设等领域一线的高技术技能型人才。从这一特点出发,高职课程的内容就不该是原理的解释、概念的理解、公式的演算等,这些内容对高职教育来说根本没有实用性,无法培养出能适应生产一线的技术型人才。同时,课程内容也严重缺乏实践性,理论内容过多而忽视了实践练习的重要性。

1.4 教学情境枯燥、教学手段单一

目前的高职教育和中小学教育、本科教育一样绝大部分时间在教室开展教学活动,时而会在实验室开展实验教学,教学情境太过枯燥。这样的结果只能是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同时学生只能体会出学生的角色,无法培养和体会作为企业员工的角色。从而造成教学活动和职业活动脱节。

另一方面,教学手段的单一不仅提不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学习的效果也不好,从而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消化、吸收不好,对职业能力的培养大打折扣。

1.5 校企合作不够

虽然大部分学校进行了校企合作,但是都停留在低层次的合作,对校企合作的目的不明确、合作的形式太单一等等。到了最后,校企合作就成了订单班。而这种“订单班”形式的学生根本不具备企业的要求,即使毕业之后能进入企业,也会很快被企业淘汰。

2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路

课程是高职教育的核心,高职教育思想的转变及其他改革最终都要落实到课程中来。要想真正提高我国高职教育的质量,促进高职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满足社会、企业对高职人才的要求,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就显得尤为重要。

2.1 明确改革的方向

现代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社会需要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在改革与创新中,我们要按照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为核心,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积极探索知识与职业能力相融合的课程体系,满足当前经济发展对高层次职业技术人才的紧迫需求。

2.2 课程改革与专业优化、产业提升的需求相结合

课程改革并不是一件简单的工作,同样也不是一件单纯的工作。课程是高职教育的细胞,不管专业设置再合理、师资队伍再强大、教学资源再充实,课程设置失败,一切都是枉然。

因此、课程改革要与专业优化、产业提升、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起来。经济社会的发展是以产业的发展进步为基础的,科学的课程改革应该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根据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发展变化,与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分析产业、行业和职业结构的调整及就业结构、劳动力结构、技术结构等发展要求,明确专业服务面向,适时调整就业指向、人才培养规格及职业岗位能力要求。

2.3 课程体系与职业能力相结合

课程体系与职业能力相结合是实现学生职业能力与企业岗位能力要求零距离对接的关键环节。以学生获得职业行动能力和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与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整合各职业能力的支撑课程及学习情境,构建以职业活动为主体,知识、能力、态度有效融合的课程体系。

2.4 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及岗位能力相结合

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和企业岗位要求为依据,根据职业能力形成规律,“解构”和“聚合”职业能力,由行业企业专家与校内骨干教师共同制订课程标准,明确课程教学目标,遴选课程教学内容,提出教学实施建议。

2.5 教学情境与工作情境相结合

以真实的工作任务和产品为载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仿真生产过程;采用与工作相一致(或相似)的教学设备和工艺、流程,借鉴企业管理经验,融入企业文化,再现工作情境,实现环境育人。

2.6 教学手段多元化、信息化

进入信息化社会后,信息技术向社会各个领域渗透,教育领域也没能例外。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课堂教学提供了生动直观、丰富多彩的教学,教师和课本已经不再是课堂上信息的唯一来源。多媒体、网络等技术的运用,使有限的课堂空间得到了充分的拓展,从而大大地丰富了教师向学生传递信息与知识的手段,为学生创造了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这样能让学生有兴趣的学,从而学习的效果就能大大提升,为实现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提供了保障。

总之,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应是,从改革方向、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情境、教学手段等各个方面进行根本性的改变,才能建立既满足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要求,又具有高等职业教育自身特点的课程;才能培养出适应生产一线的高技术技能型人才;才能实现企业的更大发展和产业的不断提升,进而实现中国经济社会的大发展。

[责任编辑:杨玉洁]

猜你喜欢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思路
不同思路解答
拓展思路 一词多造
换个思路巧填数
纺织行业职业结构变迁对高职现代纺织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思路一变 轻松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