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师魂 助推中国梦
2013-04-29王振存
王振存
“一个人可以一无所有,但是不能没有梦想。”梦想给人以动力,梦想给人以希冀。梦想给无助、羸弱的人类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注入了不断超越自我、勇往向前的不竭动力。倘若没有梦想的翅膀,很难想象人类会从蛮夷之境发展到高度文明的今天;很难想象中华民族会忍受近百年的屈辱而奋斗不止、愈挫弥坚,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辉煌成就。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把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定义为“中国梦”。这个梦是数千年来无数仁人志士、亿万中华儿女的人生理想和整个中华民族矢志不渝的价值追求,这个梦是今日国人的热切期盼,这个梦从天朝上国走进了寻常百姓,平实有力,鼓舞人心,催人奋进。中国梦与个人梦唇齿相依,我们每个人追逐的梦想是构成中国梦的一块块基石;中国梦的建构又为我们放飞自己的梦想提供了平台和土壤。
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教育梦的支撑
中国梦是有着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梦,这个梦超越了以个人成功为标准的“美国梦”,凝结着中华民族的共同价值追求,把每一个中国人维系、凝聚到一起;这个梦是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下,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毅然决然地选择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努力开创祖国更为光明的复兴前景。
《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党人的最终目标是建立“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联合体”。这个梦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追求,党的十八大明确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之中,并强调“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外记者见面会上用极其平实的语言向国人所承诺的:“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可见,这个梦是把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终极价值追求的,极具吸引力、凝聚力和感召力。
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教育。教育是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教育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起着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全面复兴,中国梦是由不同类型、不同群体、个体的梦想编织而成,这些梦想共同汇集成了伟大的中国梦。
教育梦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为教育梦的实现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中国梦为教育梦指明了奋斗的方向和目标,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需要实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终身学习、人人成才”的教育梦。教育梦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着坚强有力的支撑。
教师之于教育梦实现的重大意义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具有高端引领的作用,其发展水平和质量决定着人才的创新创造能力,决定着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决定着我们站在什么样的制高点上。这决定了高等学校要以提升人才培养水平为核心,以增强科学研究能力为关键,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以实现文化传承创新为己任,通过人才驱动、学科驱动、创新驱动、品牌驱动加强内涵建设,全面提高质量,努力把高校建设成为育人的高地、集聚的高地、创新的高地、服务的高地。
“我不能成为诗人,但是我可以培养出诗人;我不能成为科学家,但我有可能培养出科学家……因为我是教师,我的手中孕育着无限未来的希望,我的价值在学生的身上体现,我的青春和梦想在学生的身上灿烂。”教师队伍是教育的第一资源。高校教师是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实现教育梦、助推中国梦的重要力量。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高校教师队伍对教育梦、中国梦的实现意义重大。
高校教师通过不断创新人才培养理念,不断提高教书育人的事业心、责任感、使命感,不断提高业务素质、职业操守、育人水平、立德树人能力,敬业爱岗、潜心钻研、乐教善教、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各级各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充分发挥高校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人才库作用,打造高等教育人才培养高地,为教育梦的实现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高校教师通过不断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学术道德水准、协同创新能力,不断推动知识创新、思想创新、理论创新,不断推出“国家急需、国际一流”的标志性科学研究成果,在原创性成果以及关系国家、区域经济建设、科技进步、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中取得重大突破、作出重大贡献,充分发挥知识创新的策源地、知识孵化器的作用,打造科学研究高地,为教育梦的实现奠定坚实的理论知识、科学研究基础。
高校教师通过牢固树立“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的理念,强化主动服务、主动融入意识,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履行政策决策咨询和文化传承创新职责,充分发挥其在服务科学决策的思想库、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技术改造创新的服务站等方面的作用,打造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的高地,为教育梦的实现注入活力、增添动力。
教育梦的实现需要一大批立场坚定、师德高尚的高校青年教师
高校要培养高质量的大学生,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的重要力量。目前,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高校专任教师六成以上,他们与学生年龄接近、沟通互动较多,对学生思想行为影响很大,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情操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示范引导作用。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确保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加强青年教师的理想、信念教育,不断坚定其政治立场。教育、引导广大青年教师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大精神、中国梦的内涵要义,进一步增强理论认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立足本职岗位,自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创新教育形式,着力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加强主渠道、主阵地建设,创新思想政治教育,高效实施立德树人工程,培养青年教师的高尚师德,切实增强广大青年教师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使命感、责任感,切实肩负起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定期开展教书育人楷模和师德标兵评选等活动,大力宣传优秀教师先进事迹,营造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激励青年教师爱岗敬业,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学识风范教育和感染学生。
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引导广大青年教师牢固树立人才培养要立德为先、立学为基;教书育人要育人为本,德智体美要以德为先的育人理念,把德育为先、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和新价值体系教育作为德育为先、立德树人的最重要的内容。切实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通过教育培养,每一位学生都能成为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才,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创新机制、完善相关制度和政策,建立健全符合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青年教师成长特点的用人机制,把最优秀的教师吸引到教育岗位上来。完善重师德、重教学、重育人、重贡献的考核评价机制,促进优秀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建立完善青年教师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机制,提高青年教师自我调适能力,帮助青年教师更好地应对工作压力、舒缓职业倦怠。努力做到:在政治上主动引导、在专业上着力培养、在生活上热情关心,为教师的发展、提高搭建平台、创造条件、营造环境,引导和鼓励广大青年教师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矢志艰苦奋斗、锤炼高尚品格,精心教学、潜心育人,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和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作者系河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责编:赵 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