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舒婷:以后争取女主角奖!
2013-04-29覃柳笛
覃柳笛
从浙江舟山弄堂里,那个随爷爷唱越剧换“冰棍儿”的小女孩儿,到如今大银幕上,收获不少赞誉的“李巧鱼”,杨舒婷在一天又一天默默无闻的日子里,完成了一个女演员的美丽蜕变。
出生于江南水乡,从小跟着唱越剧的爷爷奶奶生活,耳濡目染;加之常年学习舞蹈的科班经历,让杨舒婷看起来有那么一股子古典范儿,好似别人评价她时曾说的,“每个眼神儿,每个身段儿,都是戏”。
或是由于这种通身的大家闺秀气派,或是因为“越剧世家”从小熏陶出的“红学”情怀,杨舒婷早在20岁之时,便在“红楼梦中人”的选拔中一路过关斩将,获得了宝钗组全国第三名的好成绩。然而顺利的星途并没有随之降临,她甚至并没有参与到《红楼梦》的最终拍摄之中。
虽如此,历时一年的选秀给她留下了深深的影响。比赛结束后,她在胡玫导演的剧中饰演宋美龄,有段戏是宋美龄和蒋介石打招呼,她不由自主就竖起了兰花指。胡玫笑她说,你选秀选魔怔了。
经过电视剧历练的她,如今亮相于唐晓白导演的《爱的替身》。聊到这部银幕处女作,她说,“虽然一年的舞台选秀经验加速了我的成长,也给我的演艺事业带来一个很好的开始,但是出演薛宝钗毕竟只是应了我一个儿时的红楼情怀,但‘李巧云却不一样,她不仅圆了我的大银幕梦,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角色中我见到了真实的自己,更触摸到了自己内心的追求”。
杨舒婷眼中的唐晓白是一个很有性格的中国女导演,“她的作品很有张力,她本人也是一个内心特别强大的女性。”为了跟欣赏的导演合作,她自爆甚至去帮导演做家务。最终她收获了这个让她大呼过瘾的角色,并因为与之匹配的精彩演出而收获了诸多的赞美。
从第60届圣塞巴斯蒂安电影节最佳女主角提名,到2013法国国际电影节最佳新人奖,再到最近的上海电影节传媒大奖最佳新人女演员奖,《爱的替身》这部“文艺得几乎残忍”的电影让杨舒婷在国内外电影颁奖礼上大放异彩。谈及获奖时的感受,杨舒婷说道,“虽然我对这部影片,对自己的表演很有信心,但真正宣布获奖的那一刻,我的大脑还是一片空白,只是感激观众们认可了我,让我的辛苦没有白白付出”。
“她就是子宫,就是卵巢。她是个雌性。”1949年,法国女权主义者西蒙-波伏娃在《第二性》中开宗明义地为女人写下了定义。时至今日,中国仍有大量女性在被当做“生殖工具”的不公平对待中苦苦挣扎,而《爱的替身》正是讲述了一个“因奸成孕”的伦理故事。
一起强暴事件,将两个家庭推向了深渊。电影《爱的替身》以女性独立人格角度为起点,呈现中国女性作为生殖工具,作为男性附属品的残酷经历。杨舒婷通过自己精湛的表演,传递出了一个女性在男权社会下无奈的隐忍与深重的悲哀。正如网友“自封维农君”所说:“李巧鱼那么坚强,她变卖家中财物,一点一点凑理赔金;她固执,为丈夫苦苦哀求医生能先手术后交费用;她隐忍,没有憎恨施暴者,还保护无辜的腹中婴儿;她果敢,在丈夫发现事态后,努力地追求幸福。用母性包容所有普通人都不能够承担的爱与恨,蕴育新生的同时,暗生出强大的动力磁场,给予影迷爱的能量。但她又太可悲,生于男女不平等的年代,长于‘儿子大过天的边远山村,她不得不遭受这样的社会境遇,甚至,她都不懂,什么叫反抗。”
为了演好这个离自己生活太远的人物,杨舒婷尝试了各种方法去寻找偏远山村女人的气质和感觉。正如她自己所说,“我只是一个电影界的新人,其实也不懂什么拍摄技巧,我只能通过最傻最笨最慢的办法,去体会人物的生活与内心”。为了外貌上的贴近,杨舒婷将自己白皙的肌肤生生烤成了小麦色;为了寻找劳动妇女的气质,她每天做清洁,扫厕所;为了拍好剧中的重头戏“生孩子”,她不仅在医院里实地体验生活,更实实在在地吃胖了20斤;为了更好地融入农村环境,她更是和剧组中的先遣部队提前三个月到了广西农村,从吃喝拉撒睡,甚至买菜,全方位体验乡村生活。
凭借天赋和努力,杨舒婷演活了“李巧鱼”这样一个典型的中国农村妇女。影片最后,杨舒婷那个空洞失焦的望窗眼神,更让人久久不能释怀,有人说,多少年来中国女人的坎坷与不幸,都在她的这个眼神里了。
在上海国际电影节最佳新人奖的领奖台上,杨舒婷以26岁的“高龄”拿新人奖受到了很多人的质疑,面对不客气的言论,杨舒婷只是说,“电影上的最佳新人,什么时候拿都不算老,65岁的徐家杰还凭《寒战》获得最佳新人奖呢!”
杨舒婷的演技让记者不由想到颜丙燕,而成为实力派的大演员也是她的梦想。《爱的替身》后,她和唐晓白又合作了一部实验电影,她一人分饰二角,“一个是天津导游,另一个是和意大利摄影师相爱的我的外婆”。
“我崇拜梅姨,可以在银幕上展示自己人生变化的每一个阶段。我也想这样,我很热爱这个行业,但我还需要更多的积淀。以后我可能就没有新人奖的机会了,以后争取女主角吧!”杨舒婷对记者说,她的眼睛里充满着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