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奋强:离名利越远,离内心越近
2013-04-29李乔
李乔
欧阳奋强:著名演员、导演。《红楼梦》中饰演贾宝玉而声名大振。在四川电视剧中心担任导演后,拍摄大量影视剧,代表作有《爱在雨季》、《回到拉萨》、《爱可以重来》、《密电风云》,戏曲电视连续剧《王熙凤》等。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早在王扶林筹备《红楼梦》时,著名剧作家吴祖光就说,“想拍好《红楼梦》很难,因为贾宝玉还没有生出来”。
的确很难,当年王扶林全国大海选,贾宝玉的推荐演员有上万个,谁也没想到,最后会落在峨眉电影制片厂常年坐冷板凳的欧阳奋强身上。
恰到好处的外貌尚在其次,对于泡在脂粉堆里的宝玉,有一个要求是,兼具端正富贵之态与风流倜傥之韵,眼神还必须纯净无瑕。欧阳奋强大概是长得太乖,又大概被冷落了太久,导演恰恰捕捉到他眼神里的天真。
他是最后一个进组的演员,始终觉得意外,一切都像是天定的。他全副身心投入创作,甚至听从化妆师建议,不惜冒险在下巴里注射硅胶,使下巴变长变翘,以使脸形看起来更完美。但试过几次戏后,王扶林跟他说了一句话:我现在最不放心的就是你……不过,没关系,你思想上不要背包袱,演不好就下来嘛!
王扶林的话轻描淡写,他的心却像石头一样沉,几天来只徘徊着一个念头,辞演。他认为人要有自知之明,自觉点儿离开总比以后被成千上万观众唾骂强。等他终于鼓足辞演的勇气时,收到峨影厂导演殷向霖的信,殷老师鼓励他说:你必须解决一个问题,创作态度问题。你要像体育的竞技状态一样,变压力为动力。
众所周知,87版《红楼梦》拍摄历时三年,是中国电视史上令人高山抑止的艺术高峰。故事不再赘述,欧阳奋强曾写过两本书《宝玉日记》、《追忆红楼》,详述自己做为红楼儿女时的一段人生经历。
他们那些人好像只为了在那样的时间相聚,单纯地造一场旷世绮梦,当世事再无完美,你仍可在远去的如歌岁月中寻找他们的踪迹。《红楼梦》拍完后,来自全国各地的上百个演员瞬间散去。很多人都不觉得这部戏是他们人生至高的荣光。可以说因为年轻,梦想丰富充盈,也可以说人容易飘,他们中有出国的,读书的,创业的,也有回到地方艺术团体继续从事舞台工作……
现在看来,要一个明星主动放弃星光是多么艰难的一件事,即便当年没有万千粉丝的荣宠和追捧,但他们总算已经出人头地、街谈巷闻,比普通人灿烂得多。
欧阳奋强选择了读书,去考了深圳大学。问他做这个决定时艰难吗?他说:“那时才22岁,做任何决定都不艰难。而我打心里都没觉得自己是好演员,所有的安排都是冥冥之中的一双手,我因运气而得到了机会,让我10年的演员生涯中遇到一个光彩的角色,还被观众台认可,所以从来没有遗憾。”
说是无遗憾,其实他在追求一个更高远的理想。八九十年代的中国,是北岛诗里的模样,有梦,关于文学、爱情和穿越世界的旅行。欧阳奋强只是做了他那个时代青年该做的事,书要读好,文凭很金贵,而他的梦想是做导演,要走进这扇门,必须有知识和文凭傍身。
“我从很小进了峨影厂,文化水平不高,也没有受过系统的教育,但自己喜欢读书,按现在的话说比较的文艺青年,而那时候的氛围,让读书的人觉得充实,也更有力量。”欧阳奋强说。
然而,在很多人眼中,隐身到幕后的欧阳奋强似乎事业运停摆,甚至认为他从此潦倒。大学毕业后,欧阳奋强如愿在四川电视台做导演,并拿了国家和省内不少电视剧大奖,但无论他的导演工作做得多出色,人们却始终只记得,他是贾宝玉。有影迷认出他来,仍会念念不忘地叫一声:宝哥哥,有媒体做他访问,永远围绕着同一个话题。
在陈晓旭去世的那段时间,无数的人一边悼念着妹妹,一边惦记着哥哥,似乎想凭一己念想,把宝黛共读西厢的画面永远镌入时空。也许从那之后,欧阳奋强不再排斥身上烙印了的“宝玉”的痕迹。
“一开始我觉得,拍完《红楼梦》快30年了,翻来覆去总是这样的内容,我说烦了,观众自然也会听烦了吧,因此觉得特没劲儿。但现在心态好了很多,既然观众认同这个荧屏形象,这么多年难以忘怀,这不是每个演员在演艺生涯中可以做到的,所以释然了,也很感谢。”欧阳奋强说。
我满足于我的喜欢'
电话那边传来欧阳奋强的声音,显得温厚而严肃。其实早料到他是个说一不二的人,在落实采访时间时,哪一天哪一时哪一刻,他说好了的时间绝无半分偏差。你会觉得,一个守时守信的人,不仅会令你的工作方便从容,更是一种业已养成多年的良好职业习惯。
抛开所有的红楼记忆,近天命之年的欧阳奋强,事实上把后红楼时期近30年的光阴,完全交给了他最初追梦的职业——导演。为此,也曾饱受委屈,特别是电视剧市场化之后。曾有一部戏推荐他去做导演,资方因对他的近况不了解,很不客气地说,“是演贾宝玉的那个人吗?太娘娘腔了,我不放心!”但只要是与他合作过的资方,了解了他的为人,见识了他在片场的较劲和旺盛精力,都会说,“欧阳老师,实在是太爷们了!”
所以,“年少成名”要一分为二的看,对他来说,利弊均沾。因为“贾宝玉”,他得到了读大学当导演的机会,也受到了太多莫须有的否定,更要背负着,在外界看来无论多么努力都无法超越自己的遗憾。好在,有的人天生随性,不对自己刻薄,有的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活越明白,不跟自己较劲儿。
欧阳奋强恰恰经历了这两种状态。“在四川台做导演时一路顺风顺水,飞天、金鹰,五个一工程奖、全国十佳导演、广电系统劳模,那段时间上台拿奖都拿烦了。而现在市场环境变了,对导演综合素质要求更高,导演不仅仅是艺术创作者,更是项目操盘人。片子的进度要找导演问,片子的质量要找导演问,片子拍了播不出要找导演问,你还没法跟人解释。但做这行是适者生存,必须与时俱进。我是一路以来,都觉得自己运气挺好。”
在电视剧全面市场化后,北京作为文化中心,信息更畅通,机会也更多,很多导演汇聚于此,但欧阳奋强始终定居成都,手头仍然接连不断有戏拍,大概如他所说,运气是一方面,与时俱进是一方面。
与欧阳奋强合作过的人,大多认为他是一个有责任心的导演。他不偷懒,经验丰富,能预测市场风险;加之演员出身,在指导表演方面专业度很高。当然,他还有点暴脾气,对不符合规定的人和事,会抓狂骂人。但他也不强迫演员按自己的一招一式,他认为表演是讲天赋的东西,导演所做的只能是启发,要求演员展现剧本要求人物的状态即可。
去年,他刚刚拍完年代战争戏《反击》,完成后期又开始着手下部戏的筹备,虽然远在成都,但仍能感受到他对导演工作的喜爱和认定。
“这一生走了大半辈子,最大的满足感,是从我踏入这一行开始,到今天的每一个时刻,我干得事情是我喜欢的,无论是艰苦还是光环我都认了,这是个痛并快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我还能养家糊口,真的很知足了。”
现在过得更安然'
在电视剧《红楼梦》中,宝钗曾念过一阕《寄生草》:漫揾英雄泪,相离处士家。谢慈悲剃度在莲台下。没缘法转眼分离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哪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
在戏里,这一处伏埋了日后贾宝玉出家,世事无常里个人的离乱命运。而在现实里,“林妹妹”陈晓旭辞世,“宝姐姐”张莉在出国20多年后回国。
2012年,北京卫视录制了专题节目《红楼再聚首》时,“宝姐姐”与“宝哥哥”终于再聚。张莉依然丽色不减,清婉动人,而宝哥哥已两鬓斑白,脸上难掩风霜之色。二人合影留念之余,欧阳奋强难免喟叹,在微博上写道:她风采依旧,我却老矣!
我特别恶俗地问,如果你做演员,也许赚到的钱更多,成就也更大呢?
“有钱不是坏事,我消费不高,够花就行。但在演员这个职业上,我真的兴趣不大。从14岁进峨影厂开始,我在这个江湖上混得太久了,到现在50岁了,点点滴滴都看得非常清楚。保持平常心,淡然面对一切,现在的我过得更安然。”
的确,30年来隔了太多的人和事,有的人走着走着就散了,有的人又走了回来。对于欧阳奋强来说,他从转为幕后开始,外形虽然沧桑了太多,但他的30年相对来说更平静。现在,他每天看一部电影,每天跑步一小时,从2006年开始,已经成为他的生活方式。大量的看片让他在专业上对自己要求更高,锻炼跑步,给了他好体格,他希望保持活力,在导演这条路上走得再远一点。“这个行当的每个环节我都驾轻就熟,不管是剧本创作,现场的把控,还是演员表演的把控,对我来说,做了30年了,早已不是难事。就算市场很残酷,我也会在真正干不动的时候不干。”
生活里,欧阳奋强与妻子康莉相濡以沫30年,女儿欧阳雯鑫已经17岁,在16岁时已自导自演了微电影《自行车上的背影》,表现出不错的演艺天赋。一家人和睦平静地住在成都的巷弄里,岁月静好。
很多人说,成都是一个你来了再也不想走的城市。你慢悠悠地走过宽窄巷子,越走离名利越远,也离内心越近,这大概也很符合欧阳奋强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