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多媒体 提高教学效率
2013-04-29黄全春
黄全春
摘 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设备也陆续进入学校的课堂教学中,为提高教学效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多媒体;学习情趣;探究欲望
课堂教学活动需要依靠一定的手段、一定的工具来完成。就如农民使用拖拉机翻地远比使用耕牛翻地快得多;旅客乘汽车去目的地游玩总比两条腿走路到得早。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早已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教师必须认清形势,重视电教多媒体在新理念下课堂教学中的作用,逐步学习、不断探索将电教多媒体用得自如、方便、恰到好处。在教学中如何巧用多媒体,使干巴巴的数学课变得生动活泼,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易”“趣”“活”,乐意学数学,激起其探索的欲望,提高教学的效率呢?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感悟。
一、化静为动,激发乐学情趣——见其趣,必乐学
教育家朱熹说过:“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可见兴趣对于学习具有何等重要的意义。想让学生乐学,传统的教学很难做到这点。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就可以使学生感到易学、爱学、乐学,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如:我在教“9+3”时,首先在屏幕上出示9只手捧蟠桃的猴子,然后一边演示猴子的招牌动作——抓耳挠腮,随着一声“来者又是何方人士”,又手舞足蹈地来了3只手举金箍棒的小猴,于是我问学生:“这时一共有多少只小猴子?”学生被屏幕上顽皮的小猴子深深地吸引住了,教室内先是鸦雀无声,接着有些孩子开始用手指一个个点着数,并急切地回答:“12只小猴子。”这时我表示肯定并加以表扬。接着我又无奈地说:“一个一个地数,虽然能得到正确的答案,但是太麻烦了,有没有简单一点的方法呢?”学生分组讨论了片刻,有的组代表便发言了:“我们可以把拿金箍棒的3只分成1只和2只,而1只和9只可以凑成10只,再加2只,一共是12只。”我按照这个学生的思路把手拿金箍棒中的1只放入9只手捧蟠桃的猴群中,答案便一目了然了。这样的学习,学生不仅不会感到负担和厌倦,而且还会满怀激情,兴趣盎然。
二、化虚为实,引发探究欲望——观其形,必乐究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借助计算机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前对教材进行大胆改革,精心设计,创设情景,化虚为实,变无声为有声,通过生动、直观的画面,把抽象、难懂、枯燥的数学公式推理过程变成具体、形象、易懂、有趣的探究过程。
例如:我在教学“体积和容积”一课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以动画的形式来演示乌鸦喝水的故事场景:“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终于看到了一只瓶口很大而且很深的塑料桶,可是桶里只有少许水,乌鸦喝不到水。于是乌鸦把身旁的小石子一粒一粒地衔起来丢进去。可是水面上升得很慢,怎么也喝不到水。乌鸦眼珠一转,计上心来。它衔了一些较大的石子往水里丢,水面随之迅速上升,不一会儿,乌鸦就心满意足地喝到了水。”随着直观动画表演的结束,我马上静水投石,抛出一个问题:“为什么丢下小石子,水面上升得慢,而丢下大石子,水面就上升得快呢?”面对这个熟悉而又好玩的问题,学生看似浅显,一时却讲不清明确的道理,于是探究欲望又被充分调动了起来,学生自然水到渠成地参与到课堂的讨论和探究之中。这样的学习借助生动的动画演示,调动了学生的激情,使他们在轻松、和谐、愉悦的氛围中,主动、积极地参与探究过程。
三、变被动为主动,促进知识内化——临其境,更增效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巧妙地运用教学课件,帮助学生突破教学重点、攻克教学难点,使学生主动参与、感受、理解数学规律的发生、发展过程,在宽松、愉悦、引人入胜的环境下获取知识,促进知识的内化。
例如:在教学“平移和旋转”时,我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抛砖引玉,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然后巧妙借助多媒体演示降低教学难度,帮助学生突破难点,从而促进知识的内化。教学过程如下:师:星期日同学们到游乐场玩,在回家的路上,他们遇见了小熊和青蛙正在划船,当船划到另一头时,他们开始争吵,大家想听听他们争吵什么吗?(多媒体演示一条行驶中的小船,船头停着青蛙,船尾停着小熊。)小熊说:“我在船尾,我走得远!”青蛙说:“我在船头,我走得远。”原来呀,它们是为了这事争得面红耳赤,你们认为它们谁说得有道理?学生的兴奋点转移到教师提供的新知识背景中,此时,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已经成为一种求知的“自我需要”,便会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深入探究。经过小组讨论后,老师在多媒体课件上出示格子图,利用动画效果演示青蛙、小熊、船上每个点以及小船都平移了6格,所以说青蛙和小熊走的路程是一样的。从而概括出:只需数出小船上某个点或某条线平移了几格,就可以数出小船平移了几格。可见,教学中适时、充分地运用课件,对教学的辅助作用非常大。
综上所述,突破传统的封闭式教学模式,巧妙运用多媒体课件,适时孕伏,巧妙铺垫,螺旋提升,充分激发学生潜在的求知欲,在无痕的学法引导下,巧妙运用多媒体资源,构建教学新模式,化繁为简,营造活色生香的数学课堂。如此一来,数学课堂便会变得栩栩如生,妙不可言;同时,也能让学生乐学、善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无限的创造力,从而更大程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 福建省安溪县第十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