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改革中的课堂教学应如何提问

2013-04-29黄隽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13年7期
关键词:五学环节探究

黄隽

摘 要:提问是要讲技巧的,掌握好课堂提问的时机,抓住时机提问,可以激发兴趣,及时启发学生的思维。

关键词:课堂教学; 提问技巧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7-051-001

在上世纪末,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表现出了教育与现实社会不协调的状态。在此背景下,教育专家提出来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课程改革。到现在为止,课改已经过了十年有余,课改的核心思想(生本教育、科学探究式教学、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得到了充分地贯彻实施。今年,我校在课改实践中摸索出了一套“五学教学模式”。通过“五学教学模式”对课改的核心思想做到了全面的体现。现在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只是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要通过恰当的提问,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学生有主动地获取知识的意识和能力。因此,作为一名一线的教师,我认为现在我校所推行的“五学教学模式”集中体现在如何设计问题上。

提问是要讲技巧的,掌握好课堂提问的时机,抓住时机提问,可以激发兴趣,及时启发学生的思维。

比如在课堂情境引入环节中,能贴合实际生活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是一节课的基础。一个好的提问可以激发起学生想一探究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兴趣。我在上七年级生物下册“物质运输的路线”一节时,在引入课题时就创设情境提问:某个同学因上呼吸道感染引起扁桃体发炎,嗓子疼。去医院看医生时,医生建议输液治疗。于是开了药后,护士就给他在手背上扎针输液了。这时这个同学就想到一个问题,从手背血管处输入的药物是怎样到达嗓子处的呢?我的问题一提出,好多的同学就跃跃欲试的要回答,说明这个知识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有储备。于是我抓住这个契机又接着说:输液是药物直接给到血液中,同学们知道血液的流动可以运输药物。那么打针时,注射的部位多在臀部肌肉处,药物又是怎么到达患病部位的呢?这个问题一提出,我就发现学生们表现出了渴望知晓答案的神情,心里的潜台词可能就是“对呀,这是怎么办到的呢”?此时,学生的探知欲已经充分的被调动起来了。所以说,课堂引入时一个好的提问就好比在平静的水面上丢下一颗石子,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下子就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学生的兴趣引领到这一问题中来。

教师还应注意到提问要有质量,问题的答案最好避免只回答是或不是、对或不对。同时要面向全体学生,问题要有层次、有梯度。所提的问题要能引领学生主动探索学习。

比如在学生的自主学习环节,如果没有好的提问来引导学生主动阅读教材、探究问题的答案的话,之前被调动起来的高昂的学习激情就会消失殆尽,课堂氛围就会死气沉沉。因此在自主学习环节如何提问就显得至关重要。我认为这个环节的提问应该围绕本堂课的重难点以及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基础知识提问。提出的问题应该有梯度,有的问题通过阅读教材就能回答,有的问题需要理解了才能作答。这样既可以照顾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难度稍高的问题又可以作为小组内讨论的话题,培养小组内同学之间的互助合作精神。自主学习环节的提问还不能太大、太宽泛,问题应该尽量具体些、小一些。比如我在上“人体的气体交换”这一节的自学环节时就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1.血液中能运输氧的是谁?2.我们人体内哪个部位的氧浓度最大?3.我们吸入的氧最后到哪儿去了?4.人体中二氧化碳浓度最大的部位在哪?5.二氧化碳是怎样从产生部位运出体外的?这几个问题中第1题在前面学过,所有学生都能答;第3题通过阅读教材,学生也能找到答案;第2、4题书中没有明确说,需要结合小辞典中“气体扩散作用”以及气体交换示意图加以理解才能得出答案;第5题就难度大了,它需要学生对气体交换的过程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这个问题就需要小组讨论完成。

其实教师在问题的点评环节还可以增加即兴的问题。比如在点评第2题时就可以追问:氧气通过扩散进入肺部毛细血管里血液有何变化?(静脉血变为了动脉血)在点评第3题时可以再提出问题:人体为什么要把氧送到组织细胞里?氧气在组织细胞里能干什么?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也就得出了呼吸的实质——氧化分解营养物质,释放能量。

总之,问题作为学习的动力应该贯穿于教学的始终。问题设计得如何,关键在于教师尊从学生实际和对教材的钻研,而不是依靠课堂上的灵机一动,想到啥就问啥。恰当的提问能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究欲,进行自主地学习。

猜你喜欢

五学环节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基于智慧教学平台的“五学+四位”混合式教学创新路径
山西夏县瑶峰镇:“五学”全会精神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