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实验来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13-04-29王丽丽
王丽丽
摘 要: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初中物理教学应该注重观察和实验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更深刻牢固地掌握物理规律,用实验来吸引学生的眼球和注意力,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课堂的有效性; 实验教学; 积极性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7-042-001
物理这门自然科学课程比较难学,靠死记硬背是学不会的,一字不差地背下来,出个题目还是照样不会做。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当看到学生眉头紧锁,眼神疲倦时,教师也常常陷入困惑之中,到底应该怎么做,才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是物理教学的基本形式,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除了遵循一般的教学原则,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还要注重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情感因素,用有趣的物理实验来吸引学生的眼球和兴趣。物理学本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科学,物理教学也必然要以实验为基础,通过实验帮助学生明晰概念和规律,开发学生智力,激发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一、注重教材中实验的教学
学生在预习和自学过程中常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对某些新的物理概念似懂非懂,对某些物理规律将信将疑,有时想不通就会产生畏难情绪,影响自学效果。怎样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呢?指导学生做好教材中的引导实验就是好办法。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动作记忆效率比语言文字记忆效率要高好几倍。“百闻不如一见,百看不如一做”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经验证明:一个成绩优秀的物理尖子生对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具有很强的“悟性”,这种“悟性”源于对日常生活丰富的感性认识。例如,看到彩虹,不是单纯地好奇于她五彩斑斓的色彩,而应注意观察里面有几种颜色?为什么有这几种颜色?这几种颜色是如何排列的?为什么会是这样排列的;打开收音机,不应只是单纯地听一听美妙的音乐,而是看一看里面有哪些元件?这些元件是怎样组合的?为什么通过这些元件可以听到电台广播?电台广播是如何发送的等等。
而对物理学习有障碍的人,其最大的问题不在于智力因素,而在于缺少对日常生活的用心观察,头脑中缺乏感性经验,而这些感性经验恰恰是物理思维的基础。因此,物理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尽一切可能,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现出丰富多彩的物理现象和活生生的物理情景。
初中物理课本和练习中安排的小实验有很多。有的侧重于操作,有的侧重于设计,有的侧重于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各有各的特点和作用。这些小实验适应了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水平。一方面简单易做,可以由学生自己取材,自己动手;另一方面紧密配合教材,让学生既动手又动脑,从中领悟学习物理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
二、调动学生完成小实验的积极性
不少学生对物理这门学科感兴趣,觉得很好玩,但要他们用所学的知识去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他们便会感到不知所措,这是因为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缘故。所以要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动脑,通过自主的实验探究,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体验到学科学的乐趣,了解科学方法,获取科学知识,逐步树立科学创新精神。要帮助学生克服怕出错、怕麻烦等思想障碍,同时在比较困难的地方给予具体的指导,使学生能够比较顺利地参与实验探究。
物理课堂上可以安排学生分组实验,每个人都有操作机会,如在学习量筒、弹簧测力计、天平等知识时,学生的积极性一定会很高,效果一定会更好。总之,应尽量多给学生亲自动手动脑的机会,这对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很有帮助的。
三、教师课堂的演示实验
从记忆的角度来看,结合演示实验讲解的物理规律远比用单纯的语言讲解给学生留下的印象要深刻得多。德国物理教育界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没有演示实验的课,不算是一堂成功的课。”演示实验是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在物理教学中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
例如“牛顿第一定律”问题的教学,十分抽象,如果没有一个实验支持,学生会很难理解。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能重现伽利略当年的斜坡实验,让同一辆小车从同一块木板的同一高度下滑,使学生清楚的看到,水平面越是光滑,小车越是运动的远的实验现象,再在此实验基础上进行理想化推想,从而总结出“牛顿第一定律”。
这样,通过演示实验,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对物体不受任何外力的时候的运动情况有了直观形象的认识。正是像这样一个个的演示实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单调、枯燥的学习变得生动有趣了。大量的信息资料显示:国际物理教育界正在流行这样一种趋势,即衡量一堂物理课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堂课中演示实验的数量和质量。
四、学生的分组实验
教学中,让学生亲自参加实验,亲自进行操作,亲自取得实验数据,亲自得出结论。由此获得的实验能力、操作技能、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因此物理实验课在物理教学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实验中学生亲自观察研究,亲自动手操作,经历着“感受实验-出错纠错-观察实验-再次实验”的过程,也伴随着“科学思维-应变处理能力-建立实验理论”的培养,让他们初步领会到科学探究的甘苦,懂得物理规律的建立来自严谨的科学实验的道理。在这些探究过程中,学生作为一个真实的物理人,在真实的物理情境中参与物理活动,不仅要动脑,还要动口、动耳、动眼、动手,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自经历。
“让生活走进物理,让物理走进社会。”知识源于生活,要让我们的学生在物理课堂的学习中兴趣盎然,主动投入,就需要我们更有效地组织好课堂教学。而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运用多种实验手段激发学生兴趣,运用教师自身的魅力和情感充分感染学生,都是提高课堂教学活力及效果的有效教学。物理教学只有在实验所得结论的基础上加以推理,才能起到真正的教学效果。如何使实验更好的为教学服务,如何充分发挥实验在课堂上的作用,是值得每个教师思考的一个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