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时代下的书籍装帧设计
2013-04-29肖蕾
摘要 交互时代,传统的书本阅读方式发生改变,互动式的点击阅读方式相对单一型阅读,更能适应现今社会的需求。多元化的形式下,将互动理念和传统阅读方式相结合,形成新型的交互性书籍形态,并在设计中注重新要素和新原则,体现了交互时代书籍装帧的新特色,同时建立了良好的阅读形式,把被动的给予变为主动的交互体验与参与。
关键词 书籍设计 交互时代 设计原则 设计要素
肖蕾,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摄影学院
新媒体技术特别是互联网络的发展,使信息的传播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传统书本阅读方式已不适应种类繁多的各类交互信息的冲击,互动式的点击阅读方式应运而生。互动理念和传统阅读方式相结合,形成了新型的交互性书籍形态,而书籍设计随之脱离了传统意义上只满足阅读功能的层面,在图与文共同成为主导信息传播的语言之时,更倾向对书籍多功能、全方位的开发。这种新的书籍形态使读者与书籍之间相互影响,让读者参与到书籍的阅读过程中,更深层地体会到阅读的乐趣。
一、传统书籍装帧艺术步入交互新时代
交互即相互作用。现今,信息技术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新兴的信息行业也在数字化技术沃土中蓬勃壮大,迈入了交互新时代。数字交互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获取信息、交流信息的方式与理念,使文字、语音、图像和视频实现了融合,且利用互动形式让大众与各类信息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不同的媒介提供了不同的交互形式。拿到一本书时,读者会利用视、触、嗅、听和味觉等功能,综合判断书的好坏。现在的书籍设计越来越强调读者的体验和感受,要求把人和书的交流作为书籍的核心部分来设计。书籍装帧设计不仅表达设计师的情感,更在反映书籍内在思想的同时,体现着书籍良好合理的阅读功能。因此,书籍装帧设计是以人为本、以书籍为载体、引发共鸣的互动艺术。[1]
二、交互时代下的书籍装帧设计新原则
书籍装帧设计是一个时代文化发展的综合体现,观念的更新,促使书籍装帧设计的审美价值不断向更高层面发展,其设计原则也在原有基础上有了全面发展。
1. 易视易读性。翻阅轻松舒畅,排列节奏有序,文字传递信息迅速,图形与文字的有效结合,让书籍信息得以快速传播。在设计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到书籍的易视易读性原则,所呈现的书籍中的文字与图像须清晰准确,一目了然。
书的出现是为了更好地阅读,而书籍装帧的出现则是为了更加舒适地阅读。许多书籍设计为了版式美观、字体优雅,而改变了书籍本身的阅读连贯性,破坏了图书本身所需表达的内在精神。书籍设计中最先应保证图文传达的准确性,任何形式的设计,如果图文混淆不清,便传递不了任何内容信息,也无美感可言。
2. 形式多重性。从古到今,书籍装帧设计的形式表现众多:古代书籍形态包括简牍装、旋风装、卷轴装、经折装、线装等,现代书籍形态包括平装、精装、多媒体光盘等。
现今在书籍形态设计时,需考虑书籍装帧的多重变化,根据书的不同主题来构思,确定想法独特、形式新颖的书籍装帧。如佛经的封面设计借用古时的图案和碑文,以金色的文字,配以浓重的墨绿色调,烘托出佛教博大精深的思想理念,整书采用类似书简的形式,可及古朴效果。
3. 功能便利性。为有效便捷地传播阅读,书籍装帧设计,须从读者的生活习性以及生理和心理的适应能力等因素来考虑之。此外,在版式编排方面也需合理安排横竖排版文字,特别是较大的开本,正文排成多栏比一栏或两栏阅读起来更为舒适。
书籍装帧设计中,不只要考虑书的阅读和展示功能,还须考虑其运送存储,以及适时阅读和携带方便等因素。打破书籍设计的常规标准,以特殊材料和别致造型,使之在市场脱颖而出,但这样的设计可能增加成本,并给运送和存储带来诸多不便。[2]
4. 整体时代性。书籍是时代的产物,也是典型的文化产品。相异的文化背景下,书籍装帧设计各自具有独特的审美标准。书籍装帧设计的时代性,指在满足读者阅读兴趣的同时,适当提高书籍设计审美的需求,体现出现今文化对于书籍设计的影响。[3]
三、交互时代下的书籍装帧的设计新特色
一本书能带给读者视觉、触觉、嗅觉、听觉和味觉等功能上的综合感受,因此,设计应围绕读者需求展开,把人和书的沟通作为书籍设计的核心。
1. 情感交互。优秀的书籍设计应优先表达图书的内涵,从而达到设计形式与文字内容的统一。一本好书的设计应能准确反映该书的种类、年代等基本信息,使读者在最初翻阅时,便会根据书籍的装帧设计,对其形成初步的印象。这种印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读者是否继续阅读及购买的行为。
交互时代下的书籍装帧设计,受时代影响,注重人书互动的原则,创造出具有新意的设计。特别是对传统题材书籍的装帧设计,不能仅仅停留在对一些传统元素的直接、单独的应用上,更要学会运用其元素的精华部分作为设计的最终元素。只有做到对书的历史、文化、政治、艺术等的全面理解,才能给读者准确的信息,与读者产生情感互动。
2. 视、触、听觉交互。书的视、触、听觉给书籍设计带来了有趣而全新的形式。以手指触摸不同的物品,会有不同的感受,通过这些感受增进对物品的了解和记忆。这些由触觉所带来的直观感受,是无法简单用文字来表述的。因此,在书籍设计中不应只注重视觉效果,更需通过全方位的感受来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4]所以一些加入特殊材质,如入毛皮、水,甚至加入互动触摸屏装置的书籍,都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直观地与书籍作者和设计者进行直接或间接的交流,更能深刻感受和理解书中的内容。特别是幼儿读物的设计,很多都采用了互动手法与小读者交流,交互的新奇感受也可使孩童对书本产生浓厚兴趣。
3. 趣味性交互。虽然书籍装帧设计的美观和书籍本身的内容同等重要,但美并不是书籍设计的首条。设计中,不管是点还是线,都应表达出一种精神力量,与书籍的灵魂相结合,带读者走进书中,感受书中的情感,享受阅读的乐趣。图一、图二中,四合院书籍的整体设计利用纸质折叠堆积,将“四合院”搬入小小的书籍空间,让读者主动参与进来,把书籍设计变成“玩具”设计,通过翻动、撕开、旋转、折叠等方法,实现与读者的趣味性互动。
四、交互时代下书籍装帧的设计新要素
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文化产业经济的迅猛发展,书籍设计的审美功能更受关注。书籍装帧艺术的风格和制作的工艺各不相同,各有特色。同时,交互时代下的信息科技发展,也给装帧设计师们带来各种机遇和挑战。设计观念、手段、方向同时也有相应变化,且具备了新的要素特点。
1. 开本材料。在交互性的设计中,对于开本的要求要从封面和内页两个方面去考虑。定好开本才能选择纸张,纸张大小直接影响成本的高低。所以只有充分了解了书籍内容定位,才能指定出适合的开本,这样在成本和书籍设计的准确程度上,才能把握得更精准。[5]
现今,封面设计已倾向将平面转向立体层面,如纸品类多采用剪切、切折、模压、粘贴等方式,制造出三维空间,突出立体感。而内页设计中以纸张为主,混合其他材料为辅;同时内页设计要方便读者阅读,图文表达要清晰准确,并以主题为主,突出特点。当然,封面设计与内页设计须保持整体性,为同一内容服务。
装帧设计可使用的材料种类繁多,但无论使用哪种都须体现在书籍的主题之下,都要为表达书籍的内容服务。只有适合主题,材料才可发挥其最大的表现力。艺术类书籍通常采用偏厚一些的纸张,因其多图文本,开本幅面大,自然要求图片印刷出来有高质量的效果,就需以克数高的纸张来制作之。交互性设计中的材料不应拘泥于纸张,任何材质都可成为原材料,只要适合主题。需注意的是,必须把握好材料的各类感受,使书籍的主题通过多种材料表现出来。[6]
2. 文字版式。文字设计包括字体、大小、间距、方向等。文字设计时要大胆、有创意,打破固有观念,把新的排版形式融入其中,通过不同的版式设计,表达不同的思想理念。当然,段落部分的文字,首先要保证易识易读。正如标题的文字是为了契合主题,可将文字重新排列组合或放大某个词字来突出主题,营造出具有体现书籍特色的设计方式,甚至可采用倾斜等方式排列,营造出不平衡感或动态感,充分体现书籍内涵。
好的书籍版式可引导视觉动线,营造出信息气场,如图三、图四D|R书籍设计中,将原始的图文视觉元素分解重构,重新整合来设计版面,读者可随着设计师拟定的设计思路来进行阅读,提高阅读的兴趣,引起认同感。
3. 图像色彩。交互读图时代,读者更希望通过快速的翻读了解书籍的内容主题。而图像就是能直接传递信息的语言。图像的首要宗旨是对文字内容作清晰的解释,同时对书籍起到美化作用。设计师借助写实插画、卡通造型、几何抽象图形、摄影图片等各种图形直接把信息展示给读者,读者接受并通过组合,理解感受书中丰富的内涵。
色彩在书籍设计中起到的是辅助作用。好的书籍装帧设计,从里到外、从形式到风格都需保持一致。如儿童书籍设计主要是利用整体明艳的色彩,来吸引孩童视线,鲜艳的色彩被大量运用于图书的内页,同时结合抽象的几何图形,对版式设计进行规划和填色。
结 语
在交互新时代,读者不再被动地接受知识,一本好书不仅要从形式上吸引读者,同时还需在内涵上打动读者,这就要求设计师具有想象力和创造力,使书籍的装帧设计从形式到内容达成完美的整体效果,且掌握书籍装帧设计中的新要素与新原则,抓住设计要点,使书籍装帧艺术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创作出更加耐人寻味的书籍设计作品。交互时代下书籍装帧设计发展的新方向,就是要以人为本,满足人的多元需求,把被动的给予变为主动的体验和参与。
参考文献:
[1] [英] 安德鲁·哈斯拉姆. 书籍设计[M]. 钟晓楠,译.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
[2] [英] 罗杰·福赛特-唐. 装帧设计——书籍/宣传册/目录[M]. 黄蔚,译.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
[3] [日] 杉浦康平. 亚洲的书籍、文学与设计[M].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
[4] [美] 艾伦·迪克斯,等. 人机交互[M]. 蔡利栋,等,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5] 王绍强. 书形:138种创意书籍和印刷纸品设计[M].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2.
[6] 刘春雷,汪兰川. 纸料分类设计[M]. 北京:印刷工业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