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在书房的体内生长
2013-04-29周玥
周玥
由于文泽尔常居国外,这间位于江汉路上海邨,由文泽尔自己打理的私人图书馆,自然成为了他在武汉的私人书房。
文泽尔对书房的设置要求并不高,唯一必须的自然是书——藏书越多越好。至于环境,明亮柔和的灯光、舒服的椅子,再来点古典乐,如果有足量的咖啡和红茶会更好。
对书籍的摆放位置有“强迫症”
像许多爱书人一样,文泽尔书架上的书摆放得像图书馆一样有规律。书脊必须对齐,丛书必须按顺序排列,按精平装、类型、国别、作者、出版社分类。当然,还必须兼顾美观。
一则因为习惯,养成习惯后,维持这些其实并不需要花太多时间。二则因为便利,所有藏书在“书房视觉”的基础上自然形成索引,想看哪本书,只需要走到书架前,拿出来就好——文泽尔能记住每本书的大致位置,这也为他的写作职业帮了不小的忙。
虽然对于书籍的摆放有“强迫症”,但文泽尔从不介意与他人共享书房,只要对方能够安静,并爱惜藏书就好:“有人在的时候,大概因为人类群聚时的监督作用,就写东西来说,反而比独处更有效率。观察其他人读书的样子,也是件有趣的事。”
这间书房共有21个可以坐的位置,每个位置可见的风景都不同。写东西时,文泽尔最喜欢的位置,是抬头可以看到差不多全部藏书的那个。写得太久,心烦意乱时,能够让人感觉宁心静气,再次集中注意力。
文泽尔睡得很少,通常会在夜晚写东西,一直写到不想写了,就起身活动活动,或者下楼吃点东西。翻译文学作品则不同,他会规定具体周期,比如四小时,并设置闹铃。时间一到,就会起来休息。
巨大的书星人朋友
就“书”本身来说,品相与版本也是文泽尔极为重视的:“有些十分喜爱的经典作品,我甚至藏有十个以上的版本。比如博尔赫斯,就有德语的、英文的,原版的。而像美国文库、人人文库、企鹅布面精装这样的系列,都会致力于收全,如果缺一两本,虽不至于寝食难安,但在如愿以偿之前,还是会心有牵挂。”
文泽尔每年都会看很多书,每年的买书量也达到了千余本。尽管如此,他的几间书房从来没被填满,也始终井井有条。他说:“每次我待在书房里,看着各处塞得满满当当的书,心里总想着‘唉,果然不能再买书了吧。然后,又忍不住买了一堆,收快递时就会想‘这次应该放哪里呢?绞尽脑汁也想不出来。”但每次这些书都能找到自己能够安身的地方。
这就好像书房是活着的,书会在它体内生长一般。这样的形容听起来似乎有点奇怪,但设身处地时就会知道,这实在是件很温馨的事,像是有个巨大的书星人朋友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