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忘却的记忆
2013-04-29黄昉苨
黄昉苨
贪 污
难得见到一条关于贪污的新闻在微博上被一团喜气地围观起来,读者纷纷表示“笑疯了”,定睛一看,报道的标题是《受贿两百多元 判入狱八个月》。
这说的是香港的事儿:两名康乐署职员利用职务之便,为好友订购上千张门票,赚到了分别为二百四十港元与二百五十八港元的信用卡现金回赠。2011年事发后,裁判官认为,虽然回赠金额不高,但两人的行为等同于接受贿款,因而案件严重性不容忽视。她们不但失去了工作,还入狱八个月,并归还受贿钱财。
现在,这桩两年前的案子被网友翻出来,一举走红,赢得了各色调侃。
同样的调侃也出现在最近媒体披露的一张表格下面,表格内容是香港前廉政专员汤显明动用公款购买食物送礼的开支——这位专员用于行贿的食物包括一百二十八元一盒的巧克力、一百四十元一罐的小熊曲奇饼和一百九十八元一份的月饼。看大家笑得这么热烈,我们都能理解,为啥每次传出“留学生在海外向导师行贿反被抓”的消息时,总有好心人会如此为当事人辩护:这是文化背景差异。
不难从这些似乎都快笑出眼泪来的调侃中,感受到人们的某种无奈。在习惯了动辄上千万的贪腐案件之余,见到罗湖那头的同胞们对两百元贿款的认真与不容忍,见到官员的每一笔贿款都被有零有整、追根究底地公之于众,才能直观地明白为何香港是亚洲最廉洁的城市之一。在事情发生许久之后,类似的新闻仍在被人们传扬,固然是为增一句调侃,何尝不是因为有更多的渴望。
毒 姜
这些年,关于食品安全的新闻频现报端,总觉自己心态上已百毒不侵,但看着前两天曝出的山东“毒生姜”案却还是心底一沉。五十毫克就足以致死的剧毒农药,装在印着骷髅和红色“剧毒”字样的包装袋里,被农户不假思索地撒进地里,用于给生姜田除虫害。
据说,当地虫害厉害,若不使用这种剧毒,生姜会“减产一半”。
看着是一桩普通的食品安全新闻,然而报道末尾顺带提到的几句话,却颇有意思:同是在山东潍坊培育的生姜,唯有“内销姜”使用剧毒除虫。另一类所谓“出口姜”,当地农户就没坑到外国人头上去。为啥这时候“减产一半”就顾不得了,难道是良心发现?非也。却是外商对农药残留的检测十分严格,别说剧毒农药不会使用,当地甚至在每个村都设置农药监管员和信息员,对所有农药的经营、使用实现无缝隙的监管。而“内销”的生姜,一年也遇不到几次残留农药抽检,据说姜贩与农户对此都“不大担心”。
“出口”与“内销”如此泾渭分明,倒令我想起了当年国产奶粉深陷三聚氰胺危机时,某乳业集团对香港市民拍着胸脯发誓说,供应香港的产品绝不会像大陆的牛奶那样出问题。
想来,有些习以为常的“陋习”,并非我们真的无力改变。许多罪恶之所以能漫不经心地存在,恐怕也不能仅仅归咎于商贩的道德沦丧。
【原载2013年5月8日《中国青年报·新闻眼》本刊有删节,标题为本刊所拟】
插图/置若儿戏/肖承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