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氯吡格雷治疗偏头痛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2013-04-29唐贤勇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 2013年7期
关键词:氯吡格雷偏头痛安全性

唐贤勇

【摘要】 目的 对偏头痛患者应用氯吡格雷治疗的疗效及用药安全性加以探讨,以期分析氯吡格雷治疗偏头痛的治疗价值。方法 随机将我科收治的50例偏头痛患者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常规抗偏头痛治疗(对照组)和在常规抗偏头痛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两组,每组患者25例,对比两组治疗的临床效果及用药安全性。结果 经1个月的口服药物治疗后,对照组达到治疗有效以上者19例,总有效率为76.00%,而观察组达到治疗有效以上者21例,总有效率为96.0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两组患者药物不利反应相比P>0.05,未见明显差异。结论 氯吡格雷可以提高常规偏头痛治疗方法的疗效,且不增加药物治疗费用发生率。

【关键词】 氯吡格雷;偏头痛;疗效;安全性

偏头痛为神经内科门诊常见的疾病之一,本病好发于中青年女性,对于本病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本病因发病时患者头痛难忍,常可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本病的治疗主要以改善脑血管状态及止痛为主。本文将我院在常规抗偏头痛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间共收治符合本研究入选标准及排除标准的偏头痛患者50例,随机将50例患者分为给予常规抗偏头痛治疗的对照组和在常规抗偏头痛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治疗的观察组两组,每组患者25例。对照组,男7例,女18例;年龄25-42岁,平均(32.21±7.27)岁。观察组组,男5例,女20例;年龄24-40岁,平均(33.62±8.36)岁。两组性别及年龄比较未见差异(P>0.05)。

1.2 入选标准

1.2.1 符合国际头痛协会制定的偏头痛诊断标准且出现典型临床症状者。

1.2.2 发病时间已超过6个月,且就诊时未偏头痛发作期。

1.2.3 接受本治疗前2周接受其他系统抗偏头痛治疗。

1.3 排除标准

1.3.1 经头CT等影响学检查除外脑出血、颅内肿瘤等器质性疾病。

1.3.2 除外继发于其他疾病的头痛。

1.3.3 肝肾功能严重不全及近期行手术或有出现倾向者。

1.4 治疗方法

1.4.1 对照组 治疗开始时即给予盐酸氟桂利嗪10mg日一次睡前口服,尼莫地平40mg日三次口服,阿司匹林片0.3日三次口服,麦角胺咖啡因1片日一次口服。

1.4.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口服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75mg日一次口服治疗。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所有药物均需连续服用1个月。

1.5 观察指标 根据患者头痛程度,参照国际头痛学会制定的头痛程度,对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的头痛程度加以分级,以此评估治疗效果。同时在患者服药治疗的1个月时间内,于治疗开始时及治疗开始后每7天对患者的血常规及凝血四项进行检查,并于治疗开始时及治疗开始后每15天对患者的肝肾功能进行检查。同时对患者所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加以统计。治疗效果分为:临床治愈,患者至治疗结束时已连续七天以上未出现偏头痛症状发作;治疗显效,患者至治疗结束时虽未达到连续7天无偏头痛发作,但头痛发作次数及程度较治疗前缓解超过50%;治疗有效,患者头痛发作次数及程度较治疗前缓解30-50%;治疗无效:未达到以上治疗标准或偏头痛症状加重。总有效率为临床治愈率、治疗显效率及治疗有效率三者之和。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治疗效果及药物副作用均应用卡方检验比较,当P<0.05时,认定为有意义。

2 结 果

2.1 治疗效果 经1个月的口服药物治疗后,对照组达到临床治愈者8例,达到治疗显效者6例,达到治疗有效者5例,总有效率为76.00%,而观察组达到临床治愈者14例,达到治疗显效者7例,达到治疗有效者3例,总有效率为96.00%。两组经卡方检验后显示,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药物副作用比较 对照组出现牙龈出血或皮下出现出血点者2例,头晕者2例,腹部不适者1例;而对照组中,牙龈出血或皮下出现出血点者3例,头晕者2例,腹部不适者2例。两组经卡方检验比较,P>0.05,未见明显差异。

3 讨 论

偏头痛的发生机制尚不十分明确,目前认为,本病主要为颅内局部血管发生痉挛,从而使局部脑组织出现缺血缺氧,并因颈部血管出现痉挛,使得颅内血管内血液动力学也变得不稳定,促进了炎性介质的大量释放,其中某些炎性介质可起到加速血管内皮增殖的作用,最终导致偏头痛的发生。氯吡格雷为临床常用血小板聚集药物,本药可选择性的抑制血小板聚集,达到稳定因颅内血管痉挛所血液动力学的不稳定。本研究结果显示:经1个月的口服药物治疗后,对照组达到治疗有效以上者19例,总有效率为76.00%,而观察组达到治疗有效以上者21例,总有效率为96.0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两组患者药物不利反应相比P>0.05,未见明显差异。证实了氯吡格雷对于治疗偏头痛可提高治疗效果。结果可见:氯吡格雷可以提高常规偏头痛治疗方法的疗效,且不增加药物治疗费用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吴小炼,吴潇.溶血磷脂酸在后循环缺血所致眩晕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J].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2):117-118.

[2] 吴桂萍,李田昌.氯吡格雷研究的最新进展[J].中国实用医药,2006,21(7):516.

[3] 齐进兴,赵亮,朱华伟,等.养血清脑对偏头痛患者LPA、TNF水平影响的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21(1):32-35.

[4] 洪丽,赵惠民,陈品,等.氯吡格雷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浆血磷脂及血管内皮素-1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3):2086-2087.

[5] 杨占礼.氯吡格雷对偏头痛患者增效作用的临床研究[J].临床医学,2011,12(31):65-67.

[6] 罗桂萍.偏头痛的药物治疗进展[J].天津医学,2002,14(3):31-32.

[7] 匡培根.偏头痛的诊断、发病机制与防治研究新进展[J].新医学,2000,31(9):557-558.

猜你喜欢

氯吡格雷偏头痛安全性
新染料可提高电动汽车安全性
某既有隔震建筑检测与安全性鉴定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45例临床分析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小剂量尿激酶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ApplePay横空出世 安全性遭受质疑 拿什么保护你,我的苹果支付?
偏头痛与脑卒中关系的研究进展
Imagination发布可实现下一代SoC安全性的OmniShield技术
穴位埋线治疗发作期偏头痛32例
以先兆型偏头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CADASIL(附1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