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PDCA的地方本科院校科研项目标准化管理实施策略研究

2013-04-29程亮

中国外资·下半月 2013年7期
关键词:科研项目项目管理标准化

摘要:高校科研项目管理是一种目标管理,也是一种过程管理。本文在分析地方本科院校开展科研项目标准化管理必要性的基础上, 以标准化全面质量管理中的PDCA 循环为理论基础,系统探讨了PDCA 方法在地方本科院校科研项目标准化管理中的实施策略,以提高科研项目管理水平和效益。

关键词:科研项目标准化管理实施策略 PDCA 地方本科院校

引言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大发展大繁荣,地方本科院校科研管理工作呈现项目类型多样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人性化等特点,这就急需制定和使用标准,使用科学高效的管理方法,以标准化理论为指导,将标准化原理贯穿于科研项目管理全过程,以增进科研项目管理系统整体效能,从而提升科研项目管理质量。可以说,标准化是实现科研项目管理科学化、现代化的有力工具。

一、地方本科院校科研项目标准化管理的必要性

1、标准化是提高科研项目管理水平,完善科研项目管理制度,创新科研项目管理体制、机制的迫切需要

目前我国的科研管理系统整体效率还比较低,管理手段还比较陈旧,许多科研管理机构缺乏有效的责、权、利统一的管理体系,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改变科研管理体制,提升科研管理水平迫在眉睫。具体到地方本科院校,由于地方本科院校普遍以教学为中心,重教学、轻科研,所以在科研项目管理中存在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体制不顺、管理机制僵化、管理水平和效益不高的现象。而以“过程管理”和“持续改进”为精髓的标准化全质量管理体系通过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Act(处理)四个循环的措施,可以完善科研项目管理制度,创新科研项目管理体制、机制,从而提高科研项目管理水平。地方本科院校科研管理按照标准化体系建立全面质量管理保障系统, 并进行ISO9001 质量认证, 可以全方位提高科研管理水平和质量。

2、标准化是降低科研项目管理成本,强化科研项目质量监督,提高管理绩效的根本途径

科研项目未进行标准化管理之前, 许多科研项目管理思想、方法和措施没有得到很好应用, 以致造成大量低水平的重复管理, 不仅降低了管理效率,而且增加了管理成本。标准化管理通过总结问题、剖析原因、严格督促检查、优化管理等措施,简化管理流程,降低管理成本;持续跟踪检查,强化质量监督;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管理绩效。制定科研项目管理标准可以促进科研管理人员和科研人员相互之间的交流沟通, 从而达成共识,形成一致行动, 通过标准化的制定和实施, 可以有效地预见科研项目管理行为, 并能有效地控制科研项目管理过程, 从而提高科研项目管理效率。

3、标准化是推动科研成果转化、推广的催化剂

地方本科院校由于科研实力弱、科研成果科技含量低、层次不高,加上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脱节,使得已取得的科技成果难以转化、推广。而标准是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总结,具有科学性、先进性、规范性、可靠性和可操作性。实践证明,科研成果以标准的形式加以推广,将标准化贯穿于科研成果转化的整个过程,将复杂的科研成果用标准的形式加以明确,不仅大力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广,而且能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4、标准化是加强交流、形成和谐的管理氛围的有效手段

标准化管理要求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全面征集科研主管部门、科研管理人员和科研人员的意见,制定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行动方案和措施,同时在科研项目实际管理中尽快地发现问题,对没有达到预期设定目标的及时进行整改,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并在下一次检查改进的效果,从而避免类似问题的重复出现。在检查中,无论对科研主管部门、科研管理人员还是科研人员都是一个互相沟通、相互学习的过程。科学、高效的管理调动了科研管理者和科研人员工作的能动性、主动性,避免了被动管理、消极管理,从而形成和谐的管理氛围。

二、基于PDCA的地方本科院校科研项目标准化管理实施策略

1、PDCA循环概述

PDCA循环又叫戴明环(Deming Cycle),是由美国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威廉·爱德华兹·戴明(William Edwards Deming )博士第一次系统提出的,它体现了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特征。PDCA是由“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四个对应英文单词(Plan-Do-Check/Study-Act)的第一个字母组成的。PDCA循环就是按照周而复始、持续改进的程序进行质量管理。PDCA循环是改善管理方法、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绩效的重要手段。 PDCA循环靠系统内各种要素来推动,像车轮一样,一环扣一环,相互促进,从而有机地形成一个完整的循环系统。前一轮的循环是新一轮循环的前提和基础,新一轮的循环又是前一级循环的修正和改进。PDCA每循环一次,管理水平就提高一步。

2、PDCA在地方本科院校科研项目标准化管理中的实施策略

(1)P—科研项目管理计划

第一阶段主要是分析科研项目管理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探究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备选方案,制定实施计划和策略。

目前,地方本科院校科研项目管理中普遍存在教师重教学、轻科研,项目申请积极性不高,科技意识和科技创新能力不强;项目申请书质量不高、前期科研积累不够、项目中标率低;重项目立项、轻项目实施,在项目研究中,不按照项目计划书设定的内容和指标完成项目;项目成果表现形式单一,主要是论文,而且成果质量不高;项目验收后,不注重项目成果的鉴定和应用推广。此外,还存在着科研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顺,科研资源分散,整合、共享不够;科技创新的文化氛围还不浓,科技创新的服务体系还不完善等问题。

为了提高地方本科院校科研项目管理水平,全方位提升学校科研实力,地方本科院校科做了大量探索,实施了一系列的措施。如,完善科研管理体系,增强科学管理能力;加强科研项目全过程管理,保障科研任务顺利实施;建立科研服务体系,提高科研项目管理水平;优化考核与监督机制,促进科研工作健康发展。

(2)D--科研项目管理实施

第二阶段主要是按照预期设定的计划和管理目标,组织实施管理,实现预期目标的过程,高效的执行力是完成目标的重要一环。

目前,整个科研项目管理流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申报立项阶段、实施阶段、验收阶段。在项目申报立项阶段,科研管理部门负责发布有关科研项目的申报信息,统一组织、集中受理项目申报,科研人员按照有关文件规定和项目指南要求,填写项目申请书,经本单位初审后,集中报科研管理部门,经科研管理部门初审合格的科研项目,上报项目主管部门。各类科研项目一经批准,项目负责人按批文要求在规定时间内与项目下达单位签订科研任务书或合同书。对批准立项的各类科研项目,其实施内容及研究进度安排以科研任务书规定或合同书约定为准。在项目实施阶段,项目主持人召集项目组成员对研究任务进行分工,分解任务、明确目标、明确责任,确定专人记录项目研究进展情况。研究过程中如有要求变更研究内容、进度、技术指标和调整研究人员,项目主持人以书面形式向科研管理部门或通过科研管理部门向该项目计划下达部门提出申请,经批准同意后按变更后的研究计划实施。科研管理部门每年对各类研究项目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在项目验收阶段,到期项目在计划到期的当年年底前结题,并鼓励科研人员将科研项目的成果进行转化、应用。

(3)C--科研项目管理评价

第三阶段主要是计划执行效果的综合评估和检查,对收集到的各类信息进行总结分析,把完成情况同目标值进行,从而检查实施计划和方案是否达到了预定的目标。

为提高科研管理水平,促进地方本科院校科研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地方本科院校在严格遵守国家各级各类科研计划管理规定和相关法律法规基础上,结合科研管理工作的新形势、新特点和新要求,逐步完善涉及学校科研活动全过程及人财物各方面的管理办法、制度以及科学合理的工作流程,最终形成既有利于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又具约束力,界限分明、程序规范、简洁易行、覆盖纵向横向项目的分级分类管理制度体系。在项目计划、实施管理过程中,地方本科院校科研管理部门强化项目申报的指导,严格合项目的审核把关,加强项目研究过程的监督管理,严格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切实做好科研项目结题验收工作,注重成果与知识产权管理,发挥科研成果的科学普及功能;并强化监督管理,建立有效奖惩制度。在科研项目管理服务过程中,地方本科院校科研管理部门努力提高科研项目管理信息化水平,建立公共查询机制,实现资源共享;建立形成涵盖立项申报、项目实施、预算执行、结题验收、成果保护及推广应用的全方位科研咨询服务体系,指导科研人员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开展科研活动、依照预算合理使用经费,确保科研项目执行进度,逐步建立和完善科研管理分级、分类的常态化宣传培训制度,使科研人员熟悉掌握科研管理的相关政策规定。

(4)A--科研项目管理评价结果的处置和应用

第四阶段主要是标准化,一方面,评估成绩,对已被实践反复证明科学、高效的重复性制度和措施,制定科研项目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以便快速的推广和应用;另一方面,对计划执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梳理,为下一轮的循环奠定基础。

长期科研项目管理实践证明,大多数地方本科院校科研项目管理中都会采取一些共同的措施和办法,对这些共性的管理措施和办法进行认真总结和提炼,形成有效的理念、经验、制度、措施,并将他们纳入到科研项目管理标准制定中去,作为今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科研项目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但由于科研项目管理的复杂性,加上每个地方本科院校实际情况不同,科研项目管理人员管理能力和执行力存在差别,所以在项目管理中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各地方本科院校结合本校科研现状和发展目标,制定出针对性强、效果好的办法和措施,并将其带到下一个PDCA循环中去实施,如此循环运行,持续改进,螺旋上升。

三、结论

基于PDCA 的地方本科院校科研项目标准化管理方法与其他管理方法的主要不同在于,前者更强调过程管理和持续改进, 更能体现科研项目管理的系统性、条理性、形象性、科学性。它山之石, 可以攻玉, 把标准化全面质量的核心工具—PDCA 循环用于地方本科院校科研项目标准化管理, 构建管理系统和模式,规范科研项目管理过程, 一定程度上完善了科研项目管理的理论体系, 又提高科研管理水平,推动地方本科院校科技体制改革,促进地方本科院校科研事业快速、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余晓,宋明顺,周立军,张月义.我国标准化教育的发展现状分析[J].中国标准化,2012,5:25-27

[2]贺琳,王信用.借鉴PD以循环理论,持续改进高校科研质量[J].科技资讯,2007,32:113- 114

[3]麦绿波.标准化方法和方法标准化[J].中国标准化,2012,3:69-74

[4]江洲,陈玉忠,咸奎桐,王志强.构建国家标准体系的关键问题研究[J].中国标准化,2012,2:40-44

[5]李兵,王翀,和扬帆,王健.国家重点实验室技术标准创新有利于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J].中国标准化,2011,6:8-11

[6]梁正,侯俊军.标准化与公共管理:关于建立标准化知识体系的思考[J].中国标准化,2012,1:59-63

[7]宋卫红,杨美成.高校科研项目管理引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实践[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60-64

[8]王科.科研与标准化同步: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助推器[J].中国标准化,2010,3:36-38

[9]周晓宏.R&D项目管理标准化实施策略研究[J].技术经济,2007,7:59-61

[10]CLARKE A.A practical use of key success factors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project management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1999,17(3) :139 -145

作者简介:程亮(1983-),男,安徽金寨人,助理研究员,硕士,安徽科技学院科研处科研科长,主要从事标准化和科研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科研项目项目管理标准化
我校横向科研项目再创佳绩
装配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
标准化简述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集合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软件技术的应用
项目管理在科研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航天科研项目评审工作的思考与探索实践
未来如何更高效地进行工程项目管理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申请科研项目,不应以职称论高下
论科研项目档案管理